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日》寇准
《正是麦秋时风雅俳句·秋》是翻译家、学者郑民钦历经数十年精心编译的俳句合集,按照四季分为春夏秋冬四部,本书为第三本,主题有关秋。摘选了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正纲子规等俳谐大师的作品,描绘了秋天的风景、文人感时伤秋的哀愁,有关命运的联想,个人生活体验等多种思绪。
秋实之美
春花秋实,夏荷冬雪,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喜欢描写四季的景致,或者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因为没有夏日骄阳和暴雨的浓烈,没有冬季北风和大雪的寒冽,总是容易被人当作过渡季。不过四季之中,我最喜欢秋季,喜欢它的秋高气爽,果实累累。喜欢它的沉稳,不喧宾夺主。“かれ朶に烏のとまりけり秋の暮”(枯枝栖寒鸦,晚秋日暮斜。)一只乌鸦停歇在枝叶凋敝的树上,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它。松尾芭蕉的这首俳句就体现了秋日寂寥之美。“行我もにほへ花野を来るひとり”(一人迎面花野来,我亦染香花野去。)池西言水的这首则描写了秋天的原野,山花烂漫中一人漫步其中。比起芭蕉的侘寂(わびさび)美学,风格浪漫悠闲,令人心情愉悦。
时间的钝感
日本深受唐宋文化的影响,但在随后的朝代更迭中逐渐延伸发展出独具自身特色的文化,例如茶道、花道、歌舞伎等。他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茶道集大成者千里休提出的“一期一会”深深影响着日本美学,令他们的文学作品、艺术表达都怀有“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情。日式贩卖商品常用的一个销售用语是“季节限定”,春天有季节限定的樱花大福点心,冬天有圣诞节的限定版化妆品等等,季节的概念深入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春天赏樱花,夏天看烟火大会,秋天修学旅行,冬天参拜神社,人们沿承了先祖们的生活习俗,通过这种方式保留民俗文化。城市森林中的人们逐渐远离了养育我们的土地,空调、时尚潮流让我们对于空间、时间的感知逐渐模糊,遗忘了季节的更迭。偶尔翻日历才发现,又到了某个节气,然而不过是“哦”一声,日子又流水般过去了。文学中的俳句提醒了我,日常生活需要仪式感,以此激活我们对于时间的钝感,激发想象的活力,让平凡的自己能够有滋有味起来。
俳句的荣衰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诗。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由此可见,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起初俳句要求严格,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对于俳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当于唐诗中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的诗风清雅闲寂,意蕴悠长。小林一茶的作品同样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与他本人一生困苦、颠沛流离的经历有关。他的俳句质朴,贴近生活。正纲子规提出革新的主张,是俳句得以继续发展下去的功臣。随着时代的衍变,受新思潮的冲击,俳句不再拘泥于季语,变得更加平民化,更易于大众的参与。
正如编者所说:“俳句作为世界独特的短诗形式,表现日本人民在其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所产生的心灵感受,已经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俳句同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一样,传播着文学美感、生活体验、哲学思辨等内容,因为短小精悍,它如同中国水墨画一般,有着留白之美,用节制的语言表达着无尽的幽思。值得我们翻阅本书,体会这种独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