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里对随礼的解释是:随礼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馈赠风俗。送礼时,集体合伙,分摊钱财。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代女家的亲友也从此俗。
想到随礼,想起前段时间的新闻,国民老公王思聪参加朋友婚礼,随礼钱一出手就是30万。然后,有网友问:这钱到时要还吗?
记得有次,有个闺蜜问我:你希望结婚的时候,我送多少礼钱呀?我说:让我想想,你有多少送多少,多多益善。不过,看在我们的交情上,你一分不送,也是我的好闺蜜。
好像不久后,也会迎来自己的婚礼,也会收到礼钱。其实,我理想的送礼方式是,放个小纸箱,写四个字:送礼随心。你送一毛或者一百或者一千,都是你的心意,不用刻意把它记在本子上。
记得刚毕业不久,就遇上同事的婚礼。那个同事,我们认识,但不是一个部门,没有说过话,也几乎不知道有这个人,平时没什么交集。当时每人送了一百块,参加了她专门为同事准备的婚宴。就是坐了几桌人,一起吃了顿大餐。
婚宴上,算是认识了。但是,之后,还是没什么交集。过了几个月,她辞职了。再过了不久,发现被拉黑了,消息发送不出去了。虽然送出去的钱不多,但是,想着花时间参加过对方婚宴的人,现在连想说句话都不能够,还是有点世态炎凉的感觉。其实,只是想问问她婚后的生活,关心一下,没有别的目的。
我在想:如果我婚礼,应该只会请特别熟悉的朋友或亲人。到场的人,送的礼金,都是心甘情愿的,而不是为了面子。或者别人送了,她不送,不好意思而送的。因为,婚礼,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私人的事情,自己开心,参加婚礼的人也开心,就很完美了,不在乎去了多少人,场面有多大的。
还有次,有个小伙伴的婚礼,因为有一个环节是在教堂,想长长见识,就带男朋友去了,免得以后自己如果办西式婚礼不知道怎么做。随礼的时候,跟别的小伙伴一样,随了200。过了几天,钱被退回来了。他说,只是想让大家去热闹一下,不想收钱的。但是,我感觉特别不好意思。有时,跟朋友吃个饭也要几百的。这次,吃饭了,还感受了婚礼现场喜气洋洋的氛围,真心不好意思被返回礼钱的。
记得很多年前,村上有人结婚。爸爸妈妈就会翻出一个本子,看上次别人送的多钱,再添一点,就送出去了。或者几家商量一下,都送数目一样的钱。大家一起送礼,一起欢闹,也其乐融融。
亲密的朋友,感情深厚的兄弟姐妹,家中有喜事,去看看,凑个热闹,随上一份礼物,或者给个红包,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这是增进感情沟通的机会。
但是,等你步入社会,送礼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时候,随礼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而是一种类似于交易的东西。今天你送200,明天他送250,后天你送300,他再送350,一直循环下去的。
随着时代的不同,送礼也是水涨船高。有人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随少了又拿不出手,权衡再三,为了面子,只好忍痛割肉。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可有时候随礼也真成为一些人的负担,今天王家、明天李家,后天王麻子家,接二连三,焦头烂额,哪家不随都不好意思。
其实,随礼,也随的是一份心,心意到就好。希望送礼的人可以送的开心,收礼的人,也可以不管收到多少礼钱,都一样的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