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2)。子曰:“女(3)奚不(4)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5)’。”(《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叶公:叶,音“社”。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不对:子路没有回答。(可能因为很难描述像孔子这样的人物)
(3)女:即“汝”,你。
(4)奚不:何不。
(5)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语译】
叶公问子路有关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听了便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就忘记吃饭,内心快乐就把一切烦恼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衰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研析】
孔子自述其为学的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衰老了都觉察不出来。由此可知,孔子从读书学习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且不为身旁小事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因为忘食,所以不知贫贱;因为忘忧,所以不知苦戚;因为忘老,所以不知生死,便可以“安贫乐道”地生活。也因为乐在学习中或工作中,以致于吃饭、睡觉全都可以搁在一旁,哪里还有心思去在意老是否将至的问题呢?孔子好学的精神足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
【延伸思考】
1、你做什么事情曾经达到快乐忘我的地步?
2、读完本章,你将用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学习?
【阅读资料】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课后作业】
请分享你所熟悉的关于“好学”的典故(古今中外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