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这两个白天工作安排满满的,昨天晚上接待了两位新乡县提前预约好的老师。她们的求助让我不禁联想到近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失联人大女硕士”悲剧事件。当头顶满是光环的人失掉生命,当才华横溢的人寻短见,当一个从小优秀而成长起来的人,突然在人间自己消失,我们所有的人都会为之而悲痛。惋惜悲痛之余,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才是关键。尽我绵薄之力帮助求助到我的人。
白天虽然已很累,面对两个新乡县的老师的求助,我细心倾听,帮她们解开心结。年轻的王老师非常着急,她不明白孩子反复做一个动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我耐心听完王老师说孩子的表哥很优秀,从郑大被保送到北师大读研,今年又考了律师证。暑假里孩子的表哥带着孩子在北京转了一圈儿,于是这个孩子觉得应该以他的表哥为榜样,因为表哥那么优秀,他也要像表哥那样努力去学习,但是无论怎么努力?成绩好像始终不能像理想中的那样,并且孩子开始出现反复的动作行为(心理学上叫强迫,焦虑的表现之一)。家长又给我说,孩子的表哥为了考上律师头发已经大片大片的脱落,我内心深处不仅有一种隐隐的忧伤。因为当一个孩子开始变得优秀(外界评价与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就会让自己不断的优秀,强迫自己必须做的优秀,不允许自己做的不够好,当把自己逼上这条路的时候,如果内心足够强大,周围有理解的人,完全可以化解自己的焦虑,但是周围的人不理解,没有人去问“你累不累?”说一声“休息一下吧!”那这样的孩子只能是像北大失联的女硕士那样,最后走上不归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总是爱给自己不断的定目标。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个好事需要有给自己解压的能力。被优秀习惯的人很难有解压的能力,所以他们会陷入焦虑,抑郁。王老师对我说了很多那个孩子的表现。我给王师做了具体量化指导。这个孩子有榜样的力量,有动力,这是极为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需要有如何把这个动力转化为行动力,并且让这个目标落地分解的具体执行措施。尤其关键是他身边的人,如何让孩子的目标落地分解后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态度对孩子至关重要。王老师很直接地说她的评价方式。我没有否定她,只告诉她,多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行为结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然后再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最后再给出自己的建议。解决完王老师的困惑,另外一位学过心理学的老师也向我咨询他身边的人,一个27岁的青年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任何人交流的事儿,听完这位老教师对我的叙述,我告诉她,万事皆有因,一定有事触发了他目前的行为结果,我给该老师说,回去后指导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两位老师从8点坐到10点多,都说自己收获好大啊,而我也感觉到能够帮助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社会中,幸福没有标准,但成功与否一定有标准,所以我们总会被人或自己放到一定的标准来说自己是否成功,是否优秀。作为人,不但要自己学会减压,更要有身边人的理解、支持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