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笑来老师从心智成长的角度谈自我管理、如何看待时间的佳作。
时间是隐形存在的,因为很难具象化,因此人们总是忽略时间的存在。往往意识到时间流逝飞快的时候也是大多数人为了某事后悔亦或人生苍然老去之时。人生不可逆,我们要尽早培养对于时间的感知力,把时间当作朋友,跟着这个朋友的节奏坚定的踏上精彩的旅程。
以下是读完本书后所作的摘要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所有人的困境
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
第一章 心智的力量
1.b心智力量的差异
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重要的策略了,坚持这件事是最难做到的,人们总会为自己不做某件事找出各种借口,而控制住自己的大脑,勤奋一点,把目标贴在自己随处可见的地方督促自己,做好每日日记总结,都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自己坚持某件事。
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
我们的心智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浪费的时间往 往不仅无法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和浪费甚至可能根本无从知晓。
第二章 开启自己的心智
这一章讲述的是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心智的力量,学会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现自己思维方式的不足。利用反思能力,逐步形成逻辑思考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被大脑和本能反应所控制,最终形成强大的心智力量。
“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2.c控制自己的情绪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竟然能运用心智把我们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上去的时候, 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
牢记痛苦的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纸笔来,把你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 —— 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另外一个办法,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你的大脑直接反应所左右。另外,尽量遗忘痛苦是我们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
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曾经的痛苦的感觉会逐渐消散,我们才能应该把我们曾遭遇的、希望记住的痛苦运用上述2种方法记下来。以防止我们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体会同样的痛苦。
==========
他用自己心智的力量把抽象的目标赋予了实际的意义,于是,拥有了比那些无法感知抽象事物的人更多的动力。
坚持不懈是什么来着?策略加上重复。
==========
2.d推迟满足感
有很多天性对于我们做某些事会起到负面作用。针对这些天性,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它们,其次是学会控制它们。
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
有的时候成为高手需要愚钝。
==========
控制这种天性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审视一下自己都在哪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再一次拿 出纸笔罗列。经过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长期反复审视,你会发现那个列表变得越来越长。别怕,相信我,谁都是这样的—— 至少99.9%的人是这样的。然后从列表中挑出一个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话,再挑出一个也很重要的),写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这方面一定要控制这种天性。
==========
“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人的天性。我们必须要学会控制这种天性,推迟满足感是我们要学习的技能之一。
掌握这种技能的人很少,他们最终表现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你的生活从此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这些耐心会让你不动声色的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轻松坦然的面对更多的威逼和利诱;或许在你拥有了这惊人的耐心之后,那些打击和挫折对你来讲已经称不上打击或挫折了,威逼与利诱在你眼里也根本不存在了。
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
==========
第三章 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3.a精确感知时间
先要养成每天记时间笔记的好习惯,慢慢统计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干了什么,逐步培养对时间感知的敏感性。能够精确感知时间之后,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认识到时间的强大力量,才会想尽办法让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从而与时间做朋友。
3.b最好的工具——纸笔
心智开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常听说, “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如果有道理的话,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
==========
我反复讲,“人或多或少是经验主义的动物 ”。也许每个人的不幸都是一样的,他一生中最多的经验是“半途而废 ”——各种各样的、各个方面的“半途而废”。我们一生中半途而废的经验太多了,乃至于想要放弃“半途而废”要比“坚持到底最终成功”难太多了 —— 大多数人连一次“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经验都没有。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 遗忘 ”—— 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
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这是第一步,其他的很多良好的时间使 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地养成。
==========
我将假定你已经养成了第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记录你的时间开销。成了这个习惯,那么,第二个良好的习惯就几乎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了。这个良好习惯是: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
==========
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是否确实有益。
==========
同时做两件事儿的诀窍在于,1)其中一件事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的;2)另外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3)两件事儿都应该是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
比如跑步时候可以听英语、听演讲、听课程;坐地铁时候可以看书。都符合一个机械重复不费脑子,另一个费脑子的事情。
==========
越是记忆力好的人,越可能有能力同时处理两个任务
==========
花时间去进行脑力活动是最值得的。所谓的脑力活动往往可以粗略地分为这样几个部分:输入信息(阅读、观察),处理信息(思考),输出信息(记录、写作、创作、分享、教授)。大多数情况下,思考往往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尽管通常人们认为更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思考需要刺激,而最好的刺激,就是不停地输入信息。所以,在做一件机械的事情的时候——生活中有很多机械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 ——想办法做一些输入的行为吧。
==========
3.g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有关计划的格言,We do not plan to fail, we fail to plan。
首先,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其次,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保证这个计划的可行性,留出富裕的时间空间,将计划分解为可执行的行动步骤;最后,执行计划,并利用各种工具、表格、朋友等监督自己执行计划,用PDCA循环不断总结、完善自己的行为慢慢达到目标,最重要的是坚持。
==========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
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1)已经有人做到了;2)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1)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2)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
==========
很多的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外一个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
在所有的大额消费活动,乃至其他一切涉及到金钱的活动诸如投资之类上,“马上行动” 的建议肯定不适用。相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拖延,拖得越久越好—— 仅是我个人的经验。
==========
第四章 开拓自己的心智
4.b摆脱经验的局限
除了 “试错”、“观察 ”、“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
谈到这里,我们已经涉及到所有学习过程中,或者说知识传递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 经验主义 ”的局限。所有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经验主义者,因为,前面已经提到过—— 所有的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通过 “体验”。经验主义在一定的层面上是适用的,不能彻底否定它的重要价值。但与此同时,必须认清 “经验主义”的根本局限。首先,个体的经验有限。其次,群体的经验有限。最后,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
尽管 “ 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确实已经是很有用也很难以掌握的技巧,可是,当我们面对(或者说“背对”可能更准确些)“双方立场都无法考虑到的问题”时候呢?尽管这样的时候我们甚至可能不知道问题究竟是什么,但有一点是几乎确定无疑的,这种问题不仅确实存在,还往往至关重要。
==========
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
4.c关于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写作能力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 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
1)除了 “文学” 之外,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 传递信息,积累经验, 共享知识等等;2)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
自学能力的打造就是从你认真对待它开始,它就像你的恋人一样,你对它好,它才对你好。
==========
4.d正确对待老师
对学生来讲,更重要的是避开另外一个陷阱 —— 不要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学习。
==========
4.e学会考试
把你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教是最好的方法。清楚明了地表述那些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
更多的时候,被教者的提问,往往会令你发现你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不要吝啬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浅,记住,教别人等于自己学,只有学好的人才可能教会别人。
==========
4.f 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1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2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3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
第五章 小心所谓的成功学
5.a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现代西方经济学缘起于亚当 •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学说,经过大卫 • 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的补充,直至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John Ma ynard
Keynes,1883–1946)才算是彻底正视资源的稀缺性,认为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 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 换言之,要在承认资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率”。
==========
5.d 强调努力是可笑的
对这些处于顶部的人来说,保护属于自己的资源本身就已经艰巨无比;并且,资源越多任务越艰巨;资源多到一定地步,保护任务就可能性命攸关——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另外,他们更需要心智上的成熟,这也是物质上的丰足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所以,现实生活中,富家子弟往往并非像他人想象得那么没出息,因为所有的现实条件都迫使他们更加努力,只不过,努力的方式可能不一样罢了。
==========
我们不应该被人鼓励了才去努力。努力是应当的。
==========
在任何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
==========
5.e 最浪费时间的错觉——我是独一无二的
“该自卑的时候正常地自卑”,是“该自信的时候正常地自信”的前提条件。不要把“自卑”当作负面词汇理解,那只是一种正常心态。如果,该自卑的时候不自卑,那就叫“没有自知之明”。
==========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性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 一。
==========
5.f 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人类拥有的普遍的认知偏差之一就是: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self-serving bias)
==========
有一个很实用的建议是: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
5.g 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
==========
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
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对你来讲,不存在任何机会。机会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在你身边,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足够努力,可以做到像诸葛亮那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当你准备好的时候,随处都有机会,而且所有的机会都是切实的,并且可以把握的机会。
==========
5.h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难度的行为模式 ——1)承认自己能力有限;2)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3)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
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的话。
==========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
==========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
第六章 更多思考
6.a 关于效率
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第一,你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发生,你要为这些事留出富裕度。第二,你要给自己留出休息、放松调整的时间。
==========
需要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很多的时候,熊掌鱼翅确实不可兼得。再次,你必须选择。而这样的理解会使你非常清楚一个简单的事实:选择意味着放弃。
==========
通过一定的练习,你一定可以摆脱你大脑的控制,进而完全控制它。你知道你能通过什么确信自己做到了或者至少部分做到了么?方法很简单,看看每天你做的事儿里,有多少是尽管无趣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但却是不重要的。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说,你已经完全摆脱了你的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你的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
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儿。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儿2个小时。
==========
6.b 把生活节奏调的慢一点
很多人的计划之所以不能坚持完成,是因为他们的计划实际上是“超人计划”——“ 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
==========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 —— 做很久很久。
==========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会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之后,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
==========
6.c 关于迟到
1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
2每天检查自己的时间表至少三次
3假定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比想象中的更多一点
4假定你永远都会遇到交通堵塞
5假定其他人都会迟到
6尽量不要因为别人迟到而责怪他们
应付这类尴尬的方法是每天至少检查自己的时间表三次,比如:一次定在上午10点,一次定在下午2点,最后一次定在晚上10点。
==========
假定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比想象中的更多一点。
==========
意外总是发生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你的运气格外差,而往往只不过是因为你考虑得不够周全。
==========
6.d 开源节流
对于时间的管理,开源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同时做两件事。
关于节流,参考如下。
首先,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最后,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
当身边的人求助于你的时候,你要做的事儿就是尽量想办法帮助他们,如果确实无法提供帮助,就要当机立断地告诉他,你确实做不到。
==========
6.e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不用花心思,花时间去想办法让别人承认自己比他们强,因为这是几乎没办法做到的。
==========
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不仅比别人强,还要比别人强出很多很多才行。
==========
了解自己是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举个例子,想区分清楚几类人,横轴是出色和平庸,纵轴是有理想和无理想,组成了四类人。区分清楚很不容易。自己到底是真的出色呢,还是只不过是自以为出色?以及,别人是真的认为你确实出色呢,还是别人误以为你很出色?抑或,别人只不过是迎合你才说你出色,还是你确实出色但却被身边的人低估…… 而关于是否“平庸”的问题也有如此多的情况要分析。
要想方设法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长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锻炼自己心平气和的能力。别总想着迎合别人的想法,被别人左右是一个人最可悲的状态之一。
==========
6.f 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6.h 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
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时间转换成金钱。好好问问自己,用笔纸写下来我的时间到底能标价多少?另外要学着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比如把时间等值成金钱,这样就能更好理解抽象事物。
6.i 我们对时间和金钱的误解
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对于时间如此迟钝了。我们作为动物,学习的一个 最基本途径是通过反馈(feedback)。
==========
在时间方面,我们很难得到这样的反馈。时间上犯了错误,几乎是体会不到任何惩罚——因为,错过了时间,或者错过了机会的时候,真正要命的是我们往往根本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而我们真的很难对“并不存在”的损失产生巨大的悔意。
==========
第七章 真正的解决方案
7.a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
7.b 提前准备的好处
素材积累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那么就甚至可以积累很多原本不可能想象的素材 —— 惊喜连连。
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
环境对个体的成长有着巨大的甚至难以逆转的作用。
==========
7.c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
所谓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
耐心究竟从何而来呢?首先,所有的耐心都来自于了解。
==========
耐心不是凭空来的,是需要了解支撑的。但是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死循环:了解本身也是需要耐心的,没有耐心的人是没耐心深入了解任何事情的,于是,最终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
==========
7.d越早醒悟越好
需要太长时间才可以获得的经验很难传递,就是因为缺乏现有的经验作为支撑。而想让一个孩子去真正理解“时间终究会越来越快”的这样一个道理之所以无比困难,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没有“类似的现有经验”,还恰好有着相反的“现存经验”。
==========
教育孩子让他对时间有感觉,就做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记下来发生的时间,过几年再重新提醒他这件事发生的时间,他就有明确的感觉了。首先,起点最好应该在大约七岁前后;其次,重点应该起码两三年之后。而后再过三五年,再提醒一次。这样的体验,不仅将使孩子永生难忘,还会影响他此后一生对时间的精确认识。早晚有一天,你的孩子将因此对你无比感激,充满崇敬。因为他终将明白,这种宝贵的“相对优势”根本就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
==========
过去已经过去,无法更改。未来却可以更改——通过改变我们今天的起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