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古老文化的结晶。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藴藏着各民族精神、风貌。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中国书法以独特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代表。这一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如何弘扬和发展,对每个中华儿女来说,责无旁货。
书法创作是发展弘扬书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怎么去创作?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是古老文化一中国书法弘扬发展的关键。是当今时代讨论的一个方向,也是核心。
什么是书法创作?纵观历史,书法创作最为活跃。几千年留下来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竹简,甲骨文,石鼓文,字贴,宣纸、綾绢上的对联,中堂,横幅,条幅,都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精神食粮。是我们谈讨和学习借鉴的一个重要部分。
殷商时期的契刻文字就有了优美的造型,到了东汉,在《后汉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书艺”这个理念。书法创作的自觉意识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形成,从此书法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直延伸至今,升华发展。
一、创作与临帖
书法创作,必须是作者在临摹前人优秀作品中,并掌握了一定书写技巧手法之后才能进入的一个阶段,如果没有临摹这一方面的基础,无法谈到“创作”二字。尽管都是用毛笔写字,因为缺乏书法规则、法度、技巧只能叫写字,习书,而不能称之为书法创作。
书法创作,即带有作者本人的自觉意识,发挥书法家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书写,叫书法创作。书法创作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字帖而去临写,而是已经能够灵活地运用和掌握书写技巧及一般原理知识的人,能够自行构思和安排书写汉字书法家,才可以进入到书法创作行列来。创作是用自己的审美意识通过自己的见解行动用自己的书写艺术手法来完成一整幅书法作品,只有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从而形成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才可谓之为创作。
书法的创作是一个书法家艺术性劳动的过程,是书法作品的手法表现。它通过不断地积累,不间断地融化贯通,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也就是说,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手迹丶墨宝》是从写字一步一步得来的。
创作是一个书法家有了一定的书法造诣,使自己的艺术不断向更高境界追求、迈进的过程,也是书法家借它抒情寄趣,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手法表演和心理寄托。
临摹是书法创作的基础,只有当临摹达到了一定程度,挥毫自如,胸有成竹之时,便是书法创作的开始。创作是一种独立的书法技巧。可以说临摹是取法变法之阶段,创作便是立法之阶段。临摹完全是一种依赖性的书写,按照古人的书帖,模仿,探索,领悟,掌握别人的书法技巧。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学习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有了这一阶段的坚实基础,创作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创作就是让自己的书法作品从历史文化底蕴中走出来,具有时代精神,代表当今时代。
对于创作的独立性,并不是人人都将它与临摹古帖基础联系在一起去考虑的。我在临帖写字中说到,不临帖取得功效可能慢一点。从古至今,很少见到不临摹就成为书法大家,或者历史名人。何谈其传世作品的多少呢?
创作也是作者发挥独立性书写的一个过程。这个阶段,从用笔结构,章法布白等方面,造就个人风格,建树新的法度。从阴阳变化,点画运动,形质神釆,心法、意境都要达到一个新的飞妖。线条是粗犷、刁野、还是润秀、挺拔,是卑薄、空虚、还是厚重、雄健。形体是庄严大方、还是天真浪漫,是沉雄深穩、还是潇洒飘逸等等,都在这一阶段必须完成。这一阶段是把他人的变为自己的,把古典的变成现代的一个重要时期。
现在,我们清楚的知道书法创作是建立在临摹的基础上的。但是,创作的本质要求创作者突破临摹的制约,提高自身的艺术感觉能力和表现手法,这才是关键。
二、创作条件。
现在就创作条件简单的说几句。创作是书法家来完成书法作品,物质条件要比临摹要求严格的多。姜白石曾经认为书法作品要具备风神条件,其中之一就是”纸笔佳” 。这和孙过庭提出的”纸墨相发”是一个道理。纸笔佳,墨精良,是书法家挥起毫来,得心应手,最能进入到创作的最佳机会;心情舒畅,环境优美,自然书写惬意,抒发情趣畅达;情趣畅达,环境优美,是书法家激发创作灵感的前提;纸笔精良,墨韵清新,信手挥霍,是创作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具有最佳创作的心情。同时保持墨韵清新,做到勤洗砚。勤洗砚是书法创作八法之首,必备之条件。
接着是书法作品内容的选择。内容含有两类,一类是作者创作时的情绪内容,另一类是用来创作的文字内容。我这里先讲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选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作者本人选定内容;一个方面,是书法爱好者收藏或装饰房屋求字,指定作品内容。这两个方面的文字内容,作者都应该能够理解其含义。因为“书者,散也 。 欲书先散怀抱,仼情恣性,然后书之”。 在创作前,作者如果不理解其中内容含义,创作就显得很被动苍白。在今天,书法创作已不是在作文,而是创作书法作品。因为以书记事,文以载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初步开始创作,作品内容选择的字数宜少不宜多,幅式宜小不宜大,目的,以便布局,掌握结构。譬如选择“天道酬勤”、“ 厚德载物”一类的文字内容,对初创作作品者来说,就比较容易统观全局,容易逐字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思考,使创作顺利成章。当然,这只是创作之初的一种较可行的做法。在创作能力增强之后,则必须将内容的范围扩展开大,由少字转入多字,由小品转为长篇。这样随步前行,比较顺利,容易提高效果,使创作达到应有的收获。有的作者一开始创作就选择几十个字,上百字的文字内容。幅式一大,结果首尾难顾,创作起来十分勉强,这也是由于作者缺乏把握能力造成的。不过,我们也要纠正另一种现象,就是有一部分作者,总是书写同一类型的文字内容。因为这一内容掌握得比较熟练,书写起来得心顺手。若不求其进一步发展提升,会使自己书法艺术陷入难以深造長进的错误道路。创作之初用这种方法来训练自己倒无可非议,如果今后不扩大创作内容范围,则会限制自己的发展,使自己不但得不到新的锻炼,而且知识贫乏。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要是自己赶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纠正此类满足现状的错误思想。仅写几幅同样类型的书法作品,不是一个书法家的本来。真正的书法家,要不断努力学习,加强深造,使得自己的艺术作品渐渐丰厚、隽永,还要内容丰富,学问源博,才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选择好内容,进行文字书写,是当今时代书法创作的一个环节,主流方向。过去人们是以学字作文,以文载道而用。书法仅是帮助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工具,一种方式。所以留于今天的作品塗改打圈的很多。而今书法不仅是局限在交流的这种方式之中的工具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把书法作为了一门学问艺术,专门提出来研究讨论,一部分作品作为中堂、对子、四屏、六屏、条幅、横幅等布置房间作为装饰品而用。还有大多一部分的作品,纳入到收藏和把玩行列,供人们欣赏,慰人享乐,让人们玩味无穷。所以选择内容就成了主要的一个环节。以诗词、歌赋、名言、名句为主题的内容多,以积极向上,修身养性,做人处事的题材多,以作文记亊,以文载道少了。
由于时代的不同,书法艺术的实用价值,由原来书以记亊,文以载道的主题转入到以装饰房屋,以生活内容为欣赏把玩收藏为主题的行列。创作要求格式相应也就变了,打圈塗改也就不存在,要求作品书面整洁,布局均衡美观为主。
三、相互交流,取常补短。
步入创作领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作品,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创作需要不断地发展,向更高境界攀登,就需要继续努力。每次完成创作后,将创作好的作品悬挂于壁上,拉开一定的距离,详细观看,以此来发现作品不足之处。看出是作品挥毫落墨枯燥湿润之误,还是运笔快慢疾速之差,是章法布局不到,还是字行距离疏密有问题等等,以便纠正错误,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还可以同时参照以些优秀作品,相互观看,互相比较,从点画长短,粗细角度,位置——分析优劣。会一目了然。经过参照比较,容易发现自己创作的弊病和作品不足之处。取优秀作品的长,补自己的作品之短,从而得到教益,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过自行分析、比较之后,仍然找不出自己作品的毛病、这个时候就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找到提升书法作品的办法。这个办法,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境界,二是“书外之功”的提升,即人格品德修养,学术理论知识,自我分析能力的提高等。三是进行艺术交流,向名家请教、向同行学习。因为作者本人与作品距离太近,一时看不出作品的缺点,甚至还会误认为是优点。同时,自己的审美眼光也不可能突然提高一个层次。所以放开思路,深入一步,向外界学习是最好的办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欣赏、品评,却可以发现不少的问题,获得意外的收获。作者本人如果是闭门造車,不与书友互相交流,往往在很多方面作者本人是看不出来的。如作品中的败笔,书写方面的用墨、章法方面的布局还会误认为是得意之笔,优点呢!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难以得到纠正。只有在创作中通过相互交流,外界书友与同行的点拨,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作品中的败笔、错误、及不足之处很快就会得到修正。
一个学习写字的人也好,或者练习创作的书法家也好,要敢于将自己的作品拿出去,虚心请教,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才是正确的。选择其中的合理建议,使创作中的毛病逐渐改掉,正确地提高创作技巧,不断加强发展,使书法艺术交流发挥应有的效果,使自己的书法创作功底相应丰厚、作品更加隽永。
创作的进步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作者还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眼高”是很重要的。一位作者勤勉地临摹、勤勉地创作,可以达到技巧娴熟、功力深厚的程度。但要全面提高,光靠书写临帖是不够的。要借大地之灵气,山河之秀气,日月明和之气等。以大自然的灵气,陶冶自己的情操。作者不能以闭门勤写为满足,除过经常相互交流书艺外,还需要研读品赏优秀作品和学友之间,互帮互学就比自己苦思冥想要来得快,更有效。所以我们说,书法创作要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经常研读优秀作品,就可以领悟创作方式的妙处所在;经常参与交流活动,又可从中获得新的信息,眼界逐渐开阔,畅游新的感受萌生,对于创作水平提高发展,其意义和效果都是不可低估的。
四、创作应注意的弊端。
书法创作需要作者本人独立思考和自我主见。从内容选择到谋篇布局都由作者自己决定,更多地方要带着作者夲人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完成,因此会出现不少的弊病,需要我们防止发生和纠正。一般常见的,是不少作者因临摹条条框框的束缚,开始创作放不开手脚,书写起来规规矩矩,受到约束和限制。思想不大胆,用笔就不拨辣,不灵活。作品僵死呆板,变化不多,和临摹不分上下。有的缺少作者本人的个性风格,缺乏时代的创新价值观。有的欠天真烂漫,缺少气势、韵味。只有多写多练,培养离开摹本,独自创作的能力和技巧,多提高发挥自己意识观念,以取得完美的效果和收获。
有些作者,只求任意发挥,不顾法度准绳。有的作者认为临摹时主要是规规矩矩地按字贴来写,创作就应该放开手脚,无矩无束,力求奔放,失掉严谨规范,抛弃稳妥端庄。有的作者认为创作是以发挥个性为主,有意张扬夸大笔势,并将其强调到不合适的程度等等。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临时发挥多带有随意想法,缺乏法则的制约,是其聚墨而没有意义,放笔而不成字形,是创作走上歧途。譬如忽视用笔的精到,为了追求所谓的气势,使其用笔草草,随便挥洒,结果败笔满纸,成了没有审美价值的胡乱抒发。不是作品乱字一堆,就是写的太满、太紧,使人感到拥挤、沉闷。不是无章就是过分夸大;不是漏白就是涌抱;不是飘浮就是呆板。究其原因,是作者经验少,缺少全局安排能力。
还有些作者为了追求结体的新异,任意拆散字的结构方式,使之颠仆不稳,或使之变形怪异,忽视了结构平正的稳定性。有的作者,一味地求险求绝,结果使整幅作品在结构安排上丑陋多怪、不合情理,造作痕迹明显,使得作品错字、漏句、掉字等,用字不规范,还出现自行造字的现象。
书法创作同样需要法则的制约,创作的发挥也是在此制约下进行的。初学创作,必须使作品先合法度,然后在熟练程度上找出创新的规律和方式,这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书法创作没有尽头,道路遥远漫长,活一生,学一生,无他法捷径。
书法创作理念
关于书法创作,我曾前面讲的很多,这里不赘述。总之,规范总合以法颁布天下,同遵共守为法。书法就是以循法为美的一门艺术学问。在艺术这个范畴里有学法、破法、立法三个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的不同,书法艺术同样有守有破又有立。守正确的,破错误的,破不适应自己的个性和潮流;立适应时代潮流和适应自己个性的东西,这就是当今一个书法家的使命。
一个真正下苦功习字,钻研书法的人,把汉字从不会学到会写,从开始无法写到有法时,再从有法写到自己感觉无法这个阶段,正如众多书家所说,即为之真法。因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达到形、神、韵的有机统一。所以,挥毫用笔自然无拘无束,才会感觉无法。实际是把别人的法度已经潜移默化成自己的法度了。这也是学法、变法与立法的一个成熟过程。成熟后,自己揮毫能自然灵活运用,因此感觉没有法了。实际,这才是真法、活法。其书法作品也别具一番风韵。
书法的发展与时代主流是分不开的,书法的创新与一个书法家本人的素质有着蜜切的关系。一个书家要是自己的作品,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既要吸收时代风云的变化,有要加强自身的学识修炼。所以,只有认真刻苦耕耘,不懈努力创作才会做到。只要做到这一点,书家之魄力别具一格。
一、合理布局,一气呵成。
书法创作不单纯是追求结构美的一门艺术,其色调,格局,动态,布白等都得俱备,其中精气神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书法的线条美,意境美,和谐美与天然美才是中国书法的特点。作品的外在美主要表现在结构、章法、和理布局方面。一般分方格字和参差错落不齐大小不依的两种方式。方格字宜楷书和行楷之用。参差错落不齐,大小不等方式,宜行书和草书布局。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死搬硬套,像木偶一样摆放,而要灵活运用。字大字小,笔画的粗细搭配要恰到好处。如笔画多的字要用笔细,字可写大而不显其大,笔画少的字可以用笔粗,写小而不显其小。间隔距离相互照应,和谐为妙。
参差不齐与大小错落不等的方式布局,一般有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画和画之间和一整幅之间的参差不齐和大小不等的错落。分别有远近、疏密、大小、高低等,这些,均以自然为妙,才称得起佳作。 在书法创作上,每一个书法家,都在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和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出的作品,随着时代变迁和作者自己本人的个性,其作品的面目,各尽不相同。千变万化,各领风骚。但一般要求,一幅作品不论是篇幅大小,文字長短,其作品给观者的一个感觉,不杂乱,不拖泥带水,从头到尾一气写成,一韵贯通。
何谓之气韵贯通?前面已经叙述过了,这里仅从一幅书法作品来说,如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远近分布;字与字之间的错落,上下、大小不一的连接;画与画之间的粗细、长短,间架结构等。这些都有它力求奔放的一面,又有急于收敛的一笔。是紧敛于伸展,还是慢收于狂放,都具备强有力的辐射之势,贯通之气,连接之处。是中锋直落,还是侧锋直入,都必须得其自然,前后篇章照应,整幅和谐。是结体险绝与平正,还是墨色湿润与干枯,浓与淡;是笔画出其不意,还是平常贯通或者点线连接;或者用夸张之笔,飞跃取势,还是波尾强煞,都必须从起点到最后收尾,是一个符号,一个韵律。给人感觉行笔有绪,顿之有理,起收自然。为之不杂乱,为之一气呵成。
一幅作品,结构于布局,从整幅篇章来说,有它自己的独特之点,也有着共性之处。一个字的笔画延伸有着不同的变化手法。画多处愈细,画少处愈粗,画短处紧收,画长处放而狂奔。笔画起收依情顺势,大胆泼辣。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是从逸生变,还是曲直转折,是行与行之间距离宽窄分布,还是字与字之间株距疏密摆放,都必须依照结构布局和大小错落而定。从作品开始的第一笔到收尾的最后一笔,使其作品的率意与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作品的笔法能从八面透锋中让人感到,如千里阵云,沉着痛快。使正与侧,使仰与偃,向背与相揖,转折与顿挫,形成超逸飘然之风,连贯之气。如蛟奔腾,跌涨起伏,顺势而游之,自然为妙。一波三折,突出千变万化之妙藏;疾涩结合,极尽翰墨之韵味。五颜七彩十色,表现出一幅和谐完整的书法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头结尾,一韵形成。
作品创作时,由于要求运笔、落墨千变万化,是其作品有活力,天真烂漫不死搬硬套。许多作者都有一个错觉,就是在创作时有意识地把一个字的笔画,写得有楷书的一笔,又有隶书的一笔,甚至连篆书的笔画都掺在一个行书字里边去写,出现了一个字整体搭配不谐调。这些不要说,还有的一些作者在一整幅作品中,写几个隶书的字,接着再写几个行书字,有的还加几个字不像字,画不像的怪形鬼壮,甚至连篆书也掺进来写几个等等。给人的感觉杂乱无章,无法去谈一气呵成。
二、要敢破敢立。
书法作品的创作只有敢破才会有立,才能创作出好的、优秀的作品来。但破要有破的机会,立要有立的标志。不是一句话就可以破或者就可以立了。一个书法家在创作上,必须建造多元素的知识。把文学与人格修养同书法理论相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观念,进一步充实书法艺术的内涵力。是书法艺术从深度、广度都得到发展,是作品更加清雅、高贵有影响力。这才是缔造激发一个书法家真正成长标准。创作作品的条件,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索质与基因,虽然书法艺术功底暂时还不深,也可以创作出如意的作品。
功底也是极其重要的、密不可缺少的。只有坚持做到不减断的书写和常年的勤奋努力,终有一天会取得理想成就。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会有一日¨一鸣惊人¨。
书法中的文字与内容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即便一幅作品仅仅一两个字,也渗透着书家的选择和认识水平。文学修养高低是考核一个书法家的才能、学识、修养素质的主要因素。一个书法家在艺术创作方面,应该全面发展。遇到创作问题时才会进行全盘决策。
开始创作,应选择与自己笔调相同,风格相近的诗文作为创作内容进行创作,相应比较容易成功。也顺理成章。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就难以判断、处理,经常会出现相悖相逆的现象。有的作品虽见功力,却错别字屡见或张冠李戴而不自知,有的作者对文学内容无所认识、礼节,拈来便写,如同抄写,以至于整体作品干巴生硬,没有激情、神采。是书法作品有形而无神,只见墨迹不见精神,只有篇章没有意境趣味。难以达到书法作品最佳的境界,形神兼备的效果。
三、取长补短。
一个书法家不仅要学习法帖,还需要学习古典书法理论、书法美学、书法史,以及与书法有关的其他边缘学科。只有这样,才会是一个书法创作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进入到高水平的创作者,不仅要有起码的文字水平,更重要的是人品、道德、学问、等综合素质修养。同时,还要树立理解、融汇、贯通,乃至消化的知识。只有理解了才会融化,只有融汇消化了,才会立意创新。有了立意创新的基础,才能做到敢于破。有破就有立,立就在其中了。
在书法创作上,只有把他人的法度技巧触汇、贯通后,才能转变为自己的法度技巧。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有良好的创作思想和深厚的文学知识做垫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的勤奋努力的过程。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谈何容易!
由于古典书论、美学论著,大都是以直觉思维的方式来进行的,以文言文为主的繁体字作论述。很少留下有循序思维的轨迹,很少有简化字和白话文的范本。有些妙语精萃、玄言警句的含意,只有具备充实文学修养的人,才可能深味和感悟。
所以,提高文学修养,加强深厚的知识能力,将会直接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作。对鉴定和欣赏书法艺术有一定的帮助,也关系到立意、创新的大问题。书法创作过程中离不开鉴赏的襄助,创新离不开文化修养。人们总是通过鉴赏来认识优劣。通过优劣对比才会立意创新。只有读懂前人的书法作品,才能逐渐放弃自己创作中的不足。
鉴赏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创作胜败与成功的大事,创作者没有文化修养怎么去鉴赏一幅作品的好坏呢?如果连作品的好坏都分不清楚,何谈立意创新呢?
要除掉被表皮的现象所迷惑,创作者就得学习。如果书法史是一张大网,那么每一件优秀作品都如同其中的网眼,它们是相互交织着、拉扯着的,要解开其中的关系,都需要文学修养。具有高层次文学修养的书法家,博识多通、举一反三,才能产生切中腠理得见解,提高对书法语言的领会程度,从而取得书法中的意境、妙法,正确地做到敢破敢立,使书法作品达到立意、创新。
从张旭的《古诗四帖》、中,我们可以看到线条流动的豪放,笔扫千军的阵势,作者在高度兴奋中极大地超越了现实秩序规范,像是划破长空的鸣镝,又像是急流狂奔直下的飞瀑,难以阻遏。怀素的《自叙帖》、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中,我们从中分别领略到线条的流动、豪放、不羁,笔扫残云,势不可挡。特别是唐¨怀素¨的《自叙帖》,长达七百余字,却一气呵成。作品中的勾挑、转折连续不断。苑转连绵的线条,穿梭有度,令人目不暇接,让广大同仁爱好者赞叹!是欣赏者都深深地为之动容。唐李颀有诗《赠张旭》称道:“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又说:“左手持蟹螯,右手持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濡墨而书,形万变,神穷奇,妙不可测。而论述怀素创作状态的则更多,唐鲁收《怀素上人草书歌》中写道: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连拂数行势不绝,藤懸查蹙生奇節。劃然放縱驚雲涛,或时顿挫縈毫髪。自言婉转無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又如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中写道:“驰豪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行怪状翻合宜”等,千古传颂。
铁画银勾王羲之书法,旋风聚雨唐怀素笔意,多美的意境。
明代祝枝山、徐渭更是典型的狂态艺术家。豪荡不羁,不拘礼法,眼空千古,独立于当世。他们的许多狂草作品都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而完成的。因此,世人称此类为浪漫主义书家。我们不妨对这种创作状态做一番还原思维:在书法家的创作过程中,肯定积蓄不同的感受和情绪在内,平日压抑、郁积而寻找不到渲泄的突破口。其中自然包含着封建礼法对当时书家的制约,对创作的控制,但他们卓越的创作能力不断地与这些制约在碰撞、撕扯,尤其在掌握了娴熟的技巧之后,总是企盼按照自我的心理运作规律来构筑书法意境。这些都意蕴在破于立之中。经过常期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流传给我们,成为我们学习取经的典范。
作 者 简 介
王先生,名云,字砚辉,号三水,陕西省旬邑县王家村人(旬邑县,旧称三水,先生以此为号)。王砚辉先生是我国自学成材的著名农民书法家,他大半生在书法道路上辛勤耕耘,执着追求。他的书法造诣极深,为熟知他的人所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