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老公特别有意思,和儿子晓军玩盘象棋,都要因为一枚棋子争得脸红脖子粗。
刚开始,林姐还生气:“你是爹还是他是爹啊,孩子这么小,怎么就不知道让着他点。”
林姐的老公掷地有声:
“我是爹不假,但出了家门,谁都不是他爹,我在家让,别人谁会让啊,一盘棋输赢没关系,但我要让他知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实力,就得接受什么样的现实。”
大约也是遇到这么个爹,林姐的儿子从小就特别输得起。一般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输了可能不高兴,晓军不,每次输了都小大人一样摇头晃脑:“唉,实力不济,实力不济。”
我们都觉得这小子好玩,私底下,又觉得这样一个好胜心并不强烈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林姐两口子对晓军好像也没什么寄望。平素也非常认真的督导孩子学习,但考怎样的成绩都不急不闹:“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只要他心智健全,怎样都好。”
应试教育的年代,这么看得开的父母,少见得很。晓军后来的发展,也真没什么惊喜,平平淡淡上了个普通高中,毕业之后勉强考了一所普通一本。
到了大学,成绩也一般,但人缘特别好,去年大四毕业,一般小孩儿找工作很难,晓军却被一家知名私企直接录用。
原来,那家私企老总的儿子和晓军是同学,沾同学的光,晓军每年暑假都去那家私企实习。
性格好,人又踏实,还特别有团队精神,和谁都合得来,一来二去,同学的父亲看中了晓军:“现在的年轻人个个争强好胜,随时随地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晓军完全没有这样的毛病,年轻轻轻就有如此的容人之量,难得。”
即便实现了目标,就真的赢了吗?
一个“赢”惯了的人
如何面对“输”
并且完美处理这种负面情绪
,比“一直赢”重要得多
现实生活中
仅仅智商高的人
远不如心理强大的人活得风生水起
不想自己输,总希望到哪里自己都是NO.1,好胜心使然,每个孩子也都会有。天性流露,无可厚非,但为什么相同天性的孩子长大后,对待输赢的态度会差异巨大呢?
后天因素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父母的态度和培养方式。
糊涂愚蠢的父母,自己本身就输不起,具体到孩子身上,哪怕琐碎细节上的点滴输赢,也会非常在乎。
达观智慧的父母恰恰相反
因为通透人生的正常发展规律
了然天下从没有真正的常胜将军
所以总能放眼长远
从幼小时就给孩子正确的三观熏陶:
赢,值得傲娇雀跃
输,也没什么大不了
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一味强调灌输“赢”,并不是智慧父母,真正智慧的父母,会潜移默化引导孩子适应种种心理情境,锤炼锻造孩子的心。
这方面,优秀生父母的责任更重于普通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