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书籍——原文摘抄
变换须知
---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吴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注释:
【 枉死城】:传说中因自杀、灾害、战乱、意外、谋杀、被害等,喊冤而死之人的鬼魂,在阴间住的地方就叫枉死城。
--- 每一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不可混在一起求同。就像圣人教授学生,讲究因材施教,不会拘泥于同一种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君子有成人之美。现在有些不太讲究的厨子,动不动就把鸡、鸭、猪、鹅放在一锅汤里一起煮,这样的做菜方式人人都会,味道雷同,味同嚼蜡。我想,如果这些鸡、鸭、猪、鹅有灵,恐怕会到枉死城中去告状吧。会做菜的厨师,必定会使用不同的锅具,例如,锅、灶、盂、钵之类的来盛装,让每一种食材都能各显其特色,每一道菜都各有滋味。这样,即使是挑剔的食客,他的嘴巴也是忙不过来的,自然是心花怒放,吃得无比尽兴。
【随园的兴衰】
--- 乾隆十年( 1745年 ),袁枚以三百金买下了随园,开始了过起了长达近半个世纪“ 山中宰相 ”的快乐日子。当时的随园如何繁华,可以从《 随园记 》中窥探一二,其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筵宴客,排日筵宾,酒赋琴歌,无虚日,其极一时裙屐之盛者 ”。可见得当时没有事先预定,真的没有办法在随园吃饭,那种盛况跟现在的知名餐厅一样让人趋之若鹜。可惜在袁枚生病之后,随园便逐渐没落,虽然他的后辈曾经努力让随园恢复旧日盛况,但最终还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成了一片废墟。
----------------------------------------------------
本分须知
--- 满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汉请满人满请汉人各用所长之菜,转觉入口新鲜,不失邯郸( hán dān )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讨好,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反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 画虎不成反类犬 ”矣。秀才下场,专作自己文字,务极其工,自由遇合。若逢一宗师而摹仿之,逢一主考而摹仿之,则掇皮( duōpí )无异,终身不中矣。
--- 满人做菜,大多用烧煮的方式,汉人做菜则喜好羹汤,他们从小就是这样学习的,因此做菜的方法各有擅长。汉人宴请满人,满人宴请汉人,都会使用各自擅长的菜油招待宾客,这倒让人觉得吃起来很新鲜,不会向邯郸学步一样,丢失了自己的特色。很多人都忘记了本分,刻意去讨好客人。汉人请满人时用满菜,满人请汉人时用汉菜,结果反而成了依样画葫芦,有名无实,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秀才进考场应试,只要专心写好自己的文章,竭尽自己的全力,自然会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如果一味地模仿某位宗师的文章,或者刻意模仿逢迎某位主考官的风格,那样只能学到皮毛,终身难以考中功名。
注释:
【 邯郸故步 】比喻模仿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忘掉了。又称“ 邯郸学步 ”
【 下场 】到考场应试。
【 工 】工整,指做好文章。
【 遇合 】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 掇皮 】拾取皮毛而已。
图取自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