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机场的路上听到司机在谈学区房,说我们这边的一个新区要建北大附中,正好手头有一笔钱,只要知到北大附中选址的地方就会立马出手买一套学区房。
由于我们所在的城市是一个三线城市,房价还算稳定,我就问到:‘’我们这里的房价你觉的会不会大涨?‘’
‘’这是肯定的,尤其是这样的学区房,我有亲戚在重庆买的北大附中的学区房,买的时候不到5千一平米,现在都涨到7万元一平米了,还有石家庄我知道的也是北大附中学区房,现在都至少5万一平米。‘’
联想到我自己的一个亲戚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在北京读书考大学,几乎花光家里的积蓄在北京买了一套300多万的房子,只为孩子户口可以迁过去,在那里参加高考。
我感觉太疯狂了,为了学区房人们可以忍受高房价,炒房的人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将资金投入进去。但是学区房真的有那么灵吗?只要买到了学区房,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所不同,就会变得优异?
我有一个表弟,家庭条件优越,家里的房子是学区房,从小学开始就是在他所在的城市最好的学校就读,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优异。直到高中时他就读的学校依然是当地最好的高中,但就在此时问题出现了,他开始出现厌学的症状,因为高考的压力,他父母对他愈加管的严厉,周末都要求他在自己房里写作业,不准出去玩。后来我见到他时他干脆就在房间里睡觉,醒了就打游戏,生活很颓废,最夸张的一次暑假放假从放假开始连续15天他都没出过家门,为此,他父母和他关系紧张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的高考结果很不理想,他只考了200多分。
对学区房的迷信掩盖了很多真实的教育问题。客观上说学区房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势教育资源集中于少数地方造成的。这种资源的富集导致房价高涨,社会不平等等诸多问题,饱受诟病。还有一个事实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很多的名校其实主要指升学率高的学校,小学就看重点初中的升学率,初中就看重点高中的升学率,高中则看重点大学的升学率。这种名校之所以升学率高,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在招录学生时就录取了所在地区成绩排在前面的学生;另一方面管理严格,学校基本上汇聚了当地经验丰富的名师,这种优势资源的共同作用使得其升学率远高于其他同类学校。
名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提高升入好学校的几率,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教。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自己看到谁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多么好,但是父母好像又没怎么管,反倒是那些父母整日对孩子的教育耳提面命,报了一堆各种辅导班的家庭,孩子一般都会产生厌学的现象,学习成绩当然很不理想。这种问题的产生我认为和一个家庭的家教有关,如果父母整日回到家中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去看书学习,孩子肯定心里很不爽,时间久了,厌学的产生也就成为必然。
所以良好的家教对于孩子的教育起决定作用,与其花费巨资去买学区房,倒不如多花点时间陪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