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冬天好像比现在要冷得多,而且经常闹饥荒,每年都有数不胜数的难民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而活下来的大部分都沦为了街头乞丐。
在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夜晚,街道两旁的灯笼把雪地照得是白里透着红,两个穿着新衣裳的孩童正拿着焰火欢快地在雪地上手舞足蹈地跑着,突然一个小院的大门吱呀响了一声,一位妇人走了出来把他们叫回了家。紧接着,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从院子里传了出来,原来他们要吃年夜饭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位步履蹒跚拄着拐杖的老人来到小院门口,缓缓地抬起手想要敲门,犹豫了半天又放下了。只见他走进了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庙宇,里面漆黑一片,哪怕是一点火光都没有,显然在这人人都只求自保的时代,已经鲜有人还虔诚礼佛,供奉庙神了!
“爷爷,是您回来了吗!”一个颤抖的孩童的声音从墙角传了过来。
老人摸着黑朝着小孩的方向走了过去,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用废旧报纸包裹的东西,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后递给他说:“桑儿,快趁热吃了!”
这个被称为桑儿的小孩姓陌单名一个桑,名字是老乞丐取的,只因这个可怜的孩子出生后没几个月就被父母丢到了城里一个大户人家的院门口,孩子被放下 时仿佛知道了自己的处境哇哇地大哭起来,他的父母虽然不舍不过还是狠下了心抹着眼泪离去了。
娃儿哭了好一阵子,里面不仅没有人出来,还传来了另一个娃的哭声,接着像是哭也会传染一样,又一个娃哭了起来。
最后当门外的孩子哭得声嘶力竭的时候,终于还是有人把他抱走了,那是一个嘴边长满黑胡子的老头,几年前本是山上寺院的知客,后来寺院改建了,当时的他因患了腿疾干不了别的,就只能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城里的一个破寺庙成了他终于可以依靠的家。
老人抱着孩子像是抱着一块金砖一样又喜又愁,一辈子也没有子女的他突然捡到一个孙子怎能不喜呢!然而正因为从来没有照顾过孩子的经验,怎么才能把这个娃儿养大呢!不过幸亏那座城里还有一些好人,老者因为自己的善举不仅每天为孩子讨着了奶喝,还为自己讨到了更多的饭吃。就这样日复一日,孩子渐渐地长到了会跑会闹、会吃饭的年龄。
有一天,老人想叫着孩子一起出去乞讨,两个人去要的饭总比一个人去要得多啊!可这孩子死活不愿意去,结果老者就只能继续让孩子待在庙里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思来想去,他觉得孩子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于是决定让他做点什么。
最后在老人经过城里学校时听到里面的朗朗读书声后终于有了主意—教他写字画画。这可把孩子乐坏了,日子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剩黑暗和孤独了!很快孩子和老人相依为命地度过了十个年头。
到了一个除夕的夜晚,老人要到了这一年里最好的一次食物,其中有一个鸡腿和四个肉馅的饺子。他本想再去庙旁的大户人家要点白米饭吃,但想到这些年这户人家从来没打发过自己,即使今天是除夕夜也可能依旧会吃个闭门羹,所以只能作罢,心想乞丐也是有尊严的。
孩子吃着老人给他的食物也不忘分给他吃,老人看着这点东西都不够一个人吃的,自然是用着骗小孩子的口吻说道:“桑儿,你全都吃了吧!爷爷吃过啦!吃完这些就不饿了,你就踏踏实实地睡一觉,醒来后你不能再依赖爷爷要学会自己生活了,以后的路还很长呢!”
老人竭尽全力说完这些就躺在地上没有声音了,陌桑觉得他这次说话的语气不同寻常,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于是摸了摸他那布满皱纹和污渍的手,发现抖得很利害,没过多久就一动不动了。
陌桑怯怯地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放到了老者的鼻前,发现他已经断了气,紧接着还不确定地侧身俯到老者胸前听他还有没有心跳,听完之后就呜呜地哭了起来,他知道乞丐爷爷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
突然他想起了爷爷给他讲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此时的他多么希望能有一把火柴,这样划燃火柴后就可以看到乞丐爷爷然后叫他把自己带到天堂去了,可惜他没有火柴,一根都没有。
哭着哭着,陌桑就趴在乞丐爷爷身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陌桑发现自己被一个什么东西碰了一下,睁开眼后发现眼前出现了一个无比耀眼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