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于2017年9月22日在美国上映,2017年12月8日在内地公映。影片火的一塌糊涂,在豆瓣上的得分高达8.7分。
这部影片的火无疑是因为主人公梵高,以及65000幅油画的噱头。导演多洛塔·科别拉和休·韦尔什曼请来100多名画家,模仿梵高的画作和画风,创作出65000幅油画,然后叠加起来以12幅每秒的速度播放,创作出《至爱梵高》这部浓墨重彩的美丽电影。
然而在小编看来,影片的观影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画作的叠加效果并没有处理得很好,画面的抖动,每一帧的连接看起来更像蓝光电影用流畅画质播放的感觉。各种细节的处理也不尽如人意,小编特别注意到了几个镜头,比如风车旋转的镜头,每一片风叶转动之后并不是留下原本背景画风的颜色和肌理,而更像是ps里的仿制图章工具复制之后留下的不自然覆盖痕迹。
这种新的艺术处理手法加电影的剧情的结合,一开始看得很累,不知应该侧重看画面还是看剧情,但随着剧情的进展,侧重点逐渐被剧情带跑,自然也就看着没那么幸苦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还是一部好电影。故事是由梵高的最后一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展开的。在梵高死后,他生前的邮差朋友鲁兰叫儿子阿曼德·鲁兰帮忙寻找提奥妻子的地址,送出去还了梵高生前一桩心愿。阿曼德到梵高最后生活的离巴黎不太远的奥维尔小镇寻找线索。他和与梵高接触过的一众居民们聊天,拼凑出梵高生前最后六个星期里的故事。有人认为梵高是自杀,而有人则认为他的死有疑点。阿曼德通过询问一个个居民,得到各种充满矛盾的信息。最终也无法找到真相。在梵高生前并不喜欢他的阿曼德,在探究梵高之死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到这个英年早逝的天才。
梵高,一个嗜黄爱好者。梵高对黄色的喜好超过了任何画家,向日葵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副作品。梵高更是一度食用一种名为铬黄的颜料。在他作画的过程中,会像吸烟一样把颜料往嘴里送,他在1889年8月 2日给弟弟的信里说“里面有种黑暗的感觉”。
铬黄别名铬酸铅,带铅的物质,一般都有毒。然而,就像烟酒不健康也要吸食,梵高在明知道铬黄有毒的情况下,依然忍不住食用。画画时,一边在画布上涂涂抹抹,一边会用手沾着颜料往嘴里送,一口一口地嘬。从最开始的一小块颜料,吃到一整管颜料报销。
梵高患上精神病,产生幻境,吃铬黄功不可没。然后,又因为精神病的刺激作用下,他继续贪婪地舔食有毒的铬黄,以至恶性循环的疯癫状态。他希望借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梵高的一生注定是不幸的,他那一颗玻璃心,害死了自己,成就了艺术。
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
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
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短暂与高更交往,后来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
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在生前他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那些煤矿工人,他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希望以抚慰之词和自我牺牲精神帮助弱者博斗,不过,他只干了6个月就被解雇,原因是他对工作过分热情。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
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
甚至忘记他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
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
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用全部身心,
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在油画上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也还制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其与众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决不亚于他的油画。他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了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这也是自称表现派的艺术家们共有的特性。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最后,在我们重新认识梵高的同时,更要感谢梵高的弟弟提奥,作为梵高的供养人,他死后没有像梵高一样受人膜拜,但是却对梵高的艺术之路付出了所有,就像电影里面加歇医生说的那样“你弟弟这些年给你的钱都可以买一栋房子了”,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却什么也得不到,只能满屋子的画作住在一起。
如果没有提奥,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