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多或少,我们都听到过这样的言论,多个朋友多条路,与其埋头苦干不如多结交朋友。不少媒体文章也热衷于鼓励大家多搞社交,暗示(甚至明示)不喜社交的人会被鄙视, 而且有些报道喜欢把成功归因到一次偶尔的社交上,听起来充满传奇感,亦可赛艇。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火箭君觉得「人脉」固然很重要,但并非靠整天通过高强度「社交活动」得来的,尤其需要警惕其中的「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占据多数精力时,不仅会使自己更加劳累,而且会落入「人脉倒退」的陷阱中。 就像我们不能靠喝海水止渴,对吧?
什么是「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是指那种无法给你的精神、 感情、工作、生活带来任何 进步 的社交活动,也就是没有「效(luan)用」。需要强调的是,「效用」不一定是指获得金钱或者实现某个功利的目标。
而且,我们也不要自欺欺人的以为,这种「无效社交」是一种长期投资,将来哪天某个「朋友」突然想到我,我就发达了。
例如:我们跑到一个大多数谁也不认识的聚会上,跟一群说不上熟悉甚至记不清对方名字的人交流,你恭维我,我恭维你,互相絮絮叨叨,开始吃饭、开始假笑,直到聚会结束……交换了微信/名片/甚至电话,但是过了几天之后看着通信录上的名字(+备注)恐怕我们也想不起来这是谁,到底我和他/她有什么交集?
之所以这些行为被认为是「无效社交」,其关键点是这些行为不符合「效用原则」的要求:在事业/工作/生活/情感上,我们并没有获得利益或者进行资源交换,因而没有产生效用。所以,这种尬聊是「无效」的,完全走形式。而且,会这样还会产生「人脉倒退」,因为,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浪费在「无效社交」上,必然导致需要维护的「人脉」被疏忽。
火箭君觉得,讨论「效用」和「交换价值」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我们做事都是有诉求的,不是说聊天非要立刻赚钱,但能让人开心获得放松,或者交换观点获得知识,也是很好的「效用」。
哪来那么多「有效社交」?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周围「有效社交」真的有那么多吗?
其实,没有那么多,也不可能那么多。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人,而是指统计学意义上的多数人。
原因还是在于「效用」上, 既然要「有效」,说明交换资源产生了价值, 这里就有几个点有待确认了:
>>>>
我们真的很有价值吗?
我知道这样说不太能让人接受,但多数人只在特定领域有价值,这是高度社会分工使然,很正常。「分工」不单单指工作上的,生活/家庭/情感上也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对任何人有价值,只能满足特定的一部分人,也许是合作同事,也许是家里亲人,也许是客户……,这样一来,一个人的大社交范围自然就被限定了。
>>>>
我们的社交对象很有价值吗?
这里所说的「对方的价值」,倒不是否认别人的能力,而是对我个人而言,有没有意义。假设,我面前有个「核弹专家」,他对国防也许有巨大价值,但对我没有任何价值。 换言之,谨慎选择自己的社交对象就很有必要。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诉求是什么
其实,以上「有没有价值」的问题,都是可以想办法慢慢改善的,唯有「目标诉求」这点需要我们优先考虑,因为它是一切「有效社交」的开始。
和其它事情一样,不想清楚为什么做,做什么都是碰运气甚至白做。社交也是一样,不知到自己需要交换到什么,自然无法高效的通过「社交」获得资源。社交是手段,社交不是目的,为了「社交」而社交,就像不以结婚为目标的恋爱,就像不以毕业为目标的读大学,就像不以赚钱为目标的打工(即使志愿者也是有目标的)…… ,当然一定要说,我就是不要毕业,老子就不赚钱,就喜欢和人暧昧,享受以上这些「耍流氓」的乐趣,我也没有话说,毕竟这也是挺明确的目标了。
所以「有效社交」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不会那么多,尤其不会多到占据主要时间。除非「社交」是谋生手段,但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真的那样,「社交」也就是一份单纯的「工作」了。
如何提升「社交价值」?
说穿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其实是基于双方价值的。
一个人的社交范围,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范围,就像李嘉诚的社交圈里一般不会有我们,因为我们对他没有什么价值。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能成为李嘉诚这个级别的人,早就是「取舍」这门学问中的「战斗机」了。
那么建设性的来讲,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交」?
个人几点建议:
1. 了解自己的目的,至少是短期目的
如果为利,那就直奔利益,利益无关的免谈,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如果为学,那就不要吝啬时间钱财,只要能学到就最好,以此类推。 最忌讳就是,心里想着A,却和BCDEFG 社交, 嘴上说首尾要兼顾,结果是首尾都不顾。
2.学会分配自己时间与精力
有了目的,也不要盲目扎进社交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主要是精力有限,社交不单是花钱请客吃饭,有效的社交必定是动用自己精力的。
这时候,需要学会拒绝,把精力分配给更重要的事情上。
即使在非常倚重社交的 「销售工作」上,资深的销售给出的社交建议也是:社交的初级境界在于「乱枪打鸟」,耗费精力,效率低下;高级境界是「一击必杀」,出手不多,但每次都收获满满。
3. 培养自己「价值范围」
在自己的价值范围比较小的时候,应该拓展获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个时候不要贸贸然去投入社交。肯定有人会说,自己的价值就是靠不断社交才变大的,诚然大家都混个脸熟也是一种价值,但是对多数人而言,得到这种价值成本太高。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单靠「脸熟」这个轻量级别的关系基本干不成事情,最终还是需要更深层次间的价值交换来主导。
至于,培养自己什么价值,建议不要刻意挑选。就选自己最擅长最喜欢最有效率的那个就好,不管什么价值,培养到足够大,都是宝贵的社交财富。 如果我喜欢自己家里弄个鱼缸养热带鱼,那就好好做到「养热带鱼」这个领域的专家,自然围绕着这个领域会产生很多社交活动,会有协会,沙龙,讲座来邀请。(但「摸鱼」可能不行)
最后
说下去还有很多,但这里先就此打住,总而言之,社交不是越多越好,社交和其它事情一样要 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