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家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特别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甘心将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放在银行贬值。超低的银行利率致使存在银行的财富的未来时间价值缩水的秘密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尝试着寻找更多的途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投资理财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财富增值的首选。
如今的中国,投资理财不再是富豪和金融专家的专权,投资理财的概念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而那些金融投资界大赢家们,如:格雷厄姆,巴菲特、查理芒格、达利欧等名字以为中国普通老百姓所耳熟能详。
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中国的投资者在津津乐道全球投资大佬的成功故事的同时,已经开始对隐藏在这些成功故事背后的投资理念以及大佬们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感兴趣。而要学习和理解这些投资理念和通向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必须搞明白那些金融投资领域的基本概念。美国人劳伦斯A.坎宁安的《价值投资原理与实战》就为我们这些普通的投资者通俗易懂解答了很多金融投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本文所论及的五种投资风格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价值型投资者(value investor)
价值型投资者主要依赖于对目标投资公司财务表现的基本面进行分析,进而识别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即公司未来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的股票。价值投资的策略最初是由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后来因为巴菲特对这一策略推崇备至,并依靠它大获成功,该策略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风靡全球。
二、成长型投资者(growth investor)
成长型投资者主要趋向于寻找那些营收具有很大潜力、可迅速扩张其内在价值的公司的股票。成功投资者兼作家菲利普.费雪在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这一投资策略。而麦哲伦基金(Magellan Fund)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则在80年代将它发扬光大。
三、指数型投资者(index investor)
指数型投资者主要买有能够复制较大细分市场的股票。价值投资策略创始人格雷厄姆认为这种选择股票的策略适合防守型的投资者。20世纪80年代,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使这一策略流行起来。
四、技术型投资者(technical investor)
技术型投资者主要使用图标收集那些标示股票涨跌预期的市场行为信息、市场走势和其它动态指标。技术分析的大师是《投资者商业日报》的创始人威廉.奥尼尔。这一策略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被广泛应用。
五、组合型投资者(protfolio investor)
组合型投资者首先明确自己的投资偏好,然后构建一个具有相应风险的分散化证券组合。投资组合理论最初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并在70年代经过了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优化。该策略在70年代早期经由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伯顿.马尔基尔的名著《漫步华尔街》一书介绍后一直广受欢迎。
所有投资哲学的核心问题都是关于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型投资者和成长型投资者认为价格和价值是不同的;指数型投资者对自己能否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持怀疑态度;技术型投资者只对价格感兴趣,价值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组合型投资者认为价格就是价值。
这些不同的理念也催生了不不同的交易策略:
(1)价值型投资者搜寻那些价格低于价值的公司的股票;
(2)成长型投资者寻找那些在短期内的成长讲揭示公司应有的价值病引发当前股价调整的股票;
(3)指数型投资者认为最安全的策略就是买入能很大程度上代表整个市场的那些股票;
(4)技术型投资者寻找那些能快速以高价卖出的股票;
(5)组合型投资者相信因为股价和价值是相同的,所以价格的变化反应了风险,二投资者应当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理风险水平的证券组合。
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在策略上有重合的地方,他们对价格-价值的关系持有相同的观点。但是他们在如何看待未来的角度上侧重点不同。价值型投资者强调已知的价值,并将其和当前的价格做比较;成长型投资强调成长所带来的价值增长,并将其与价格做比较。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长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如同一对表兄弟,他们的追随者均认为,投资分析师是能够得出股票的价值并将其与价格进行比较的。
指数型投资策略是为那些不能和不愿意做上述工作的投资者所准备的。采用这种策略无需专业的分析能力或做额外的功课,投资的回报是整个指数的表现而不是遴选出某一具体的股票认同价值型和成长型投资策略的投资者认为指数型投资策略适用于那些缺乏分析技能或者精力的投资者。但是,了解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对被动型投资者其实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只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理解是什么力量在操纵他们的投资。
价值投资者通常会把技术型交易策略看作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技术型投资策略试图预测投资者对股市前景的预期,并通过探究股价历史数据中的模式来建立这种预测。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型投资策略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投资策略,而且它的时限很短,实际上不能构成真正的投资,因此这种策略对于那些时刻充满理性的分析师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
但是技术型投资策略会在股市持续走高的时候使人沉醉其中从而丧失应该有的判断力。当股市中最受瞩目的股票不断上涨时,它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加大,这时采用技术型投资策略的人会错误认为自己是最高明的炒家。而技术型投资策略的其中一个顶峰就是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而20世纪90年代末也是这种情况的翻版。而正是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股市大崩盘的教训催生了一格雷厄姆和多德为代表的价值投资理念,他们宣扬一种更为理智的投资策略框架,提高了投资者的理性和自制力。
而组合型投资策略则在提供这种理性的投资策略框架方面走得更远。这种策略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如果这一“有效市场假说”是正确的,则价值型投资策略就会变得毫无用处。因此组合型投资策略必定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而长久以来价值投资者的巨大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准确性。
如今,在现实的交易市场中,泡沫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种以快速的技术革新和过度的兴奋为典型特征的商业环境下的症状。非理性冲动的繁荣会以螺旋的方式不断上升,其扩展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普通投资者开始错误地以为自己很了解标的公司的业务和股票市场;而有经验的投资者则会去追求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投资机会。
同样,市场的萧条也不是偶发的,而是一种与导致市场泡沫想反的力量作用下的症状:新手慌不择路地从市场逃离,而老手们则恐慌得过了头。这就好比是一场正在散去的饕餮盛宴,相较于盛宴上短暂的欢愉,叫人更加难忘的是彻夜长醉而带来的痛苦。
价值型投资者认为股市是不可预测的,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基于过往的表现和现有的信息,我们能够较为合理预测的最多不过是较长时期呢标的公司业务的大致表现。不管这种投资策略是否完全正确,但股市是起起落落和太多的不确定性是真实存在的,而信息的不对称也是无法消除的。因此,我们在进入市场之前,最好仔细梳理并确定自己的能力圈,深入了解上述五种投资策略的详细特点,选择与自己能力圈和自身特点相适合的投资策略类型,一门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