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好久没有仔细阅读一本书了,虽然前半年的最后一本书是《十六夜膳房》,充满温馨充满无奈,现在想想大三的时候就连洗脚都要看书,大部分是东野圭吾,期间也看了《追风筝的人》、《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甚至是鸡汤到不行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卢思浩的“三部曲”算是看过就没有以后了,无论什么课都要看小说,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假设自己一系列的情感问题,直到剧版和书一起看的《匆匆那年》,差点心绞痛死过去,徜徉在书海的日子里那才是我,一个有灵魂且感情最丰富的阶段,完完全全的自我封闭自我释放,还要不被看穿,一种走火入魔之感,于是回忆自己的阶段反而差了些什么,听话的中学没有一点痕迹。
从前羡慕别人的各种造诣,相信自己未来会努力到某个台阶,又不确定自己怎么努力,那么问题来了,人就是如此,表面和内心的东西,不会平衡的时候或许就还当努力了,我认为就这样挺好的,没有那么多烦恼,索性在内心表达了更纯粹的自己,努力优化,也就放弃了面子上的追求。
如果还能在网上看到你的消息我就很开心,可是你不懂我始终在追随你的步伐,想起路途上的小问题,所有的不耐烦都会慢慢消耗,修炼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