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产品3、4个月,当初做产品也算是误打误撞。
之前的经验均是运营,对产品一点点概念都没有,开始做需求的时候,甚至连流程都不清楚;开需求会时,提的方案全都是运营方向的活动策划(大雾)。好在同事对我都还耐心,自己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之后会将我所有的思考,同步在这里,算作记录也期待可以进行交流,共同进步~
从6.14进入百度,开始接触feed流短视频产品,到现在10.11这将近4个月的时间,我主要在做三件事:
1、产品基础知识的补足;
2、准备各家的校招;
3、产品学习方法的打磨。
接下来,我会将对这4个月的经历进行复盘,侧重思路层面;而这四个月沉淀的技能层、方法层的内容会单独写文章进行分享。
一、产品基础知识的补足:
第一天上班时,大叔把我和另一个实习生叫到一起开会,我这才确认我来的岗位是产品经理,之前hr通知我入职时,我一直以为是她传达失误,因为我应聘的岗位是产品运营的。被调来做产品有点蒙,因为我丝毫不了解产品知识,前端和后端这类常识都搞不明白。不得不如饥似渴的开始学习产品相关的基础知识,从开始的什么都去看到现在形成框架,有针对性的补充知识,有过一些弯路。
(一)不会学习的阶段——
知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pmcaff、公众号里搜索“产品”,没有章法什么都看。
从经典(《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启示录》、《结网》、《用户体验要素》等)到产品网站、公号里什么都看。感觉懂了一些,但合上书之后脑子里只能留下只言片语,甚至有些知识仅是表述方式不同,但我由于不得甚解,什么都记录,除了留下一堆再也不会看的读书笔记外,什么都没有。
不是书的问题,是我自己在前期没有建立框架。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在一开始时应该建立起该领域的体系,经典书是帮助建立框架的,而文章则是填充细节的。
(二)该如何学习——
一本书需要读很多遍,根据你的层次来判断这本书该怎么读。
像我一样的小白开始时不应死揪细节(如书中举了个例子,就一直死抠这个例子本身),应该宏观的读,提炼出作者的框架。选择三本左右即可(有一定的知名度+发表时间不应过于久远),将三本书提炼出的框架糅合,理解做产品的流程。再有针对性的搜索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公众号、pmcaff等),验证补充该流程。在心里建立起框架,记得之后所有的文章和书籍都是补充框架下的细节的。
在建立完框架后,书可以时翻时新,可以多思考细节,修正之前认知有误的地方。
这就又谈到了网络中的文章该如何选择、阅读的问题。
各类平台上有关产品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切忌漫无目的的去读。常见的场景是打开公众号/网站,推什么内容就读什么,感觉好像在碎片时间里学习了一点东西,但实际上,首先这些文章的质量并不一定很高,读了以后没什么帮助有可能会被带跑;其次我越发觉得在碎片时间里学习碎片东西,越学越碎片。
1、文章的筛选:有几次我打开人人都是pm推送的文章后,发现这些内容只是格式好看、数据漂亮,八股文式的思路没什么真知灼见,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要贪多,不要看什么就读什么。选择优质作者、认同互动高的文章去读,会节省很多不必要花费的时间。
2、如何去读:要带着问题去看,不要被网站牵着鼻子走,你可以去主动设想问题,自己先行思考,再带着问题去搜索筛选文章,理解会更深刻。碎片时间要好好利用,但最好碎片时间是有主题的,比如我对人人网的衰落感兴趣,那么我利用地铁等时间去专门了解。而网站推出的一些文章应该是当下热门的主题,你可以先行对该主题进行思考,看完这篇之后,多去各种平台搜索相关主题的文章,不要沉溺于一篇篇碎片的文章。
(三)产品相关框架(多维度)——
这四个月我总结了一些框架出来,会单独写文章更新。
二、准备各家的校招: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刚入行就面临校招,因为准备日后从事产品,而经验实在有限,所以对于面试,不得不有一些技巧类的东西,从简历的书写 到 面试问题的准备 再到产品面试题思路的归纳,都是自己一步一步总结出的。
校招实在是个性价比很高的入职优质互联网公司的机会。对于这一部分,我会单独写文章。大致包括内容:1、如何写求职互联网的简历;2、腾讯等公司群面题目的解题思路;3、单面时常见问题,及主要考察方向等。
需要提到的是,我也只是个产品新人,目前还是实习生,以上所有内容只做开阔思路、经验分享,当然会有不当的地方,也希望被指正~
三、产品学习方法的打磨:
之前我把产品技能=产品能力,学习的多是“如何发现需求啊”、“axure、墨刀、omingraffle怎么用”、“prd、mrd怎么画”、“竞品分析怎么做”等偏向技能类的东西。
形式学到了,但这根本不是产品最宝贵的东西,学习成本太低了,只会这些谁都可以取代你。尤其竞品分析这类文章,按照《用户体验要素》里划分的五个维度,假大空的就写成了金玉其外的东西,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所以要在开始就明确,作为一个产品,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是对趋势的判断、是产品积累。而这些东西是要后天练习的。千万不要觉得会了点技能、会谈论一点点产品就掌握了产品。我之前也会有这类的错觉,觉得自己读的够多,想的也不少,面试时和面试官谈论自己的看法,当时还很满意,用不了多久我就开始觉得自己当时说的都什么玩意儿。问题在于我没有锻炼我的产品能力,只钻几个小功能点,以一套非常简单的用户体验逻辑就开始乱讲。
而开始该如何锻炼、培养自己的产品能力,我也还在摸索。看了几位我非常信任喜欢的pm的所有文章,我开始有了一点锻炼方法,先提几点,由于还不成体系,不能很系统的罗列出:
1、每天必须要获得的资讯,1)必须看动态,最宏观的感知行业的变化;2)日常去关注融资,看资本追逐的宠儿和投资透露的信息;3)想方设法了解真实的市场攻防竞对,看自己的产品、对手、间接对手、产业链上的其他人都是怎么一步步踩坑和填坑的;4)多关注国外成熟市场和荒芜市场的动态。【来自产品群很厉害的大佬】
2、去细致的研究几款超级app,去问自己它为什么这么做;凭记忆去复原自己喜欢的app;
3、对日常保持敏感,以产品视角思考,如何使之更好。注意形成闭环。(如地铁分流、刷卡进站、景点控制人数等等
在这几个月里,越来越发觉自己的不足,其实也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做产品,但可能是研究生受到的训练?还是本身性格太好强?总想证明自己可以做好,而且琢磨这件事本身我真的很喜欢,所以大概会坚持下去。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天赋很平庸的那种人,好在我也一直觉得自己会越来越好,所以加油吧。很喜欢的pm王师母说“看毛看,就是干”,与有缘看到的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