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路独行
1.英雄末路
弑君杀父在春秋不算啥新鲜事儿,《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可是楚成王熊恽被儿子杀死,我还是觉得可惜!他在位长达四十六年,当政期间楚国先后灭亡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国,兵锋越过了淮河,直抵中原,先后与当时中原霸主齐桓公、宋襄公和晋文公过招,基本不落下风。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代英主也没能处理好王位的传承问题,自己的感性之举最终形成蝴蝶效应,将自己的生命交到儿子的屠刀之下,悲夫!
2.杀兄称王
楚国的君主皆芈姓,熊氏。楚成王名熊恽,他的母亲就是资深美女息妫,这位息国的君夫人被楚文王强抢到楚国后先后生下两子,即熊艰和熊恽。楚文王十五年,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去世,熊艰继位。不料三年后,熊艰杀心起,预置弟弟熊恽于死地。谁知历史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熊恽逃到随国,并在随人支持下袭杀熊艰而登基,是为楚成王。
同室操戈,骨肉相煎在春秋虽不罕见,不过笔者对这件事深怀疑虑,因为据《左传》记载:息妫于公元前680年入楚宫,三年内产两子,也就是说熊艰和熊恽两人大致出生于公元前679年和公元前678年,至熊恽杀兄自立也不过年仅六岁而已!如果此事为史实,则可以断定事件是朝中权臣借君王身份自为。
无论是谁借王权发号施令,楚成王的继位后的举措无疑是明智的。即位之初就布施仁德恩惠,与诸侯修好结盟,并派人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赐给他祭肉,说:“镇守南方、平定夷越各族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各国。”此后,他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各族,大力开拓疆域,使楚国疆域扩展到千里之外。
3.楚齐争锋
此时正值齐桓公称霸中原之时,楚成王在成人后,毫不畏惧,从公元前666年到公元前 657年四度伐郑,沉重打击了齐国在中原的重要盟友。齐桓公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为了维护霸主的尊严,于公元前656年春率领八国联军南征楚国小弟蔡国。
蔡军溃败后,齐楚两军呈对峙局面,却都忌惮对手不敢轻易诉诸武力。楚成王在外交上占据主动,派使者责问齐桓公:楚与齐相隔数千里,本风马牛不相及,何故来犯?逼得管仲只能以楚国包茅不贡和周昭王南征不复来搪塞。
夏天,楚成王又派遣屈完带兵到八国联军的驻地召陵。面对炫耀武力的齐小白,屈完不卑不亢,不辱使命,最终代表楚国与诸侯订立盟约,不战而屈人之兵,使齐桓公的南征沦为一场毫无军事价值的表演秀!
召陵之盟后,楚成王看到齐桓公色厉内荏,不断继续北上发动局部战争,避免直接与齐交锋,却不断蚕食齐的势力范围。楚国的崛起,最终使郑国疏远齐国,选择在大国间摇摆骑墙。接着楚成王派令尹子文趁机灭亡弦国,威胁齐国诸小弟江、黄、道、柏四国,作为对齐国的试探。结果齐桓公并未派兵救援。
楚成王十八年即公元前654年,齐桓公终于出手率军围郑,惩罚郑国暗中亲楚。楚成王亲率大军北上围许救郑,迫使许僖公衔璧到楚国认罪投靠。齐桓公孤注一掷,全力伐郑,楚成王见齐国势头正劲,选择退而求其次,选择战略退却,主动向齐国请和。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诸侯在葵丘会盟,郑国、许国都被迫参加盟会,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面对现状,楚成王选择避免与齐正面冲突,由北上变为重点东进。从公元前649年到公元前646年,先后灭掉江国、黄国、英国,势力推进到淮河中游,齐桓公鞭长莫及。尤其是公元前645年楚成王在娄林大败徐国,齐桓公的八国联军畏楚如虎,面对楚军长驱直入竟然毫无作为!楚国犹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病入膏肓的齐桓公望洋兴叹,束手无策。两年后,齐桓公病逝,齐国大乱,楚成王即将迎来他的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