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晨雪书吧+李老师+山西 读书打卡第六天
沐浴晨光,享受书香浸润,再忙也不要忘记读书,今天继续阅读《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第二部分 阅读活动和方法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跨界阅读
电影和文学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每一部热门的电影背后,常常是一个优秀的小说、故事或剧本,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科幻电影同样如此。这一章节主要是看了科幻电影后,老师家长再积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阅读原著,读一读电影的“前世”。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直言:“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刘慈欣也坦言,他是在儿时的科学阅读体验中逐渐走上科幻写作之路的,他认为好的科幻就是“在看完之后你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走出家门,长久地仰望星空”。所以身为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探讨电影里的故事,聊一聊其隐喻的“意义”很有必要。引导学习分析电影小说里科学知识,学一学其中科学的“思维”。阅读科幻小说或者观看科幻电影的过程其实就是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幻的本质是幻想,这样的幻想不是空想、乱想,而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想象。让孩子在看过之后拓宽他们思维想象空间,进行奇思妙想。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蕴涵的意义广泛,比如面对挑战时的勇气,遇到困难时的坚毅,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了使命的牺牲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成长中必需的养料。我们可以打破常规观念,利用寒暑假,放手让孩子们走出家庭走出我们管辖的视野,到他们未知的外面的世界去历练,让他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学会独立承受痛苦、磨难,在磨难的锤炼中,让孩子学会独自去与世界相处,独自面对生活,让他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强大。
记得我家孩子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我让他去附近的工地打工,每天起早贪黑从不间断。开始前一周孩子的手磨出了血泡,浑身酸疼,开始打退堂鼓,在我们大人的鼓励下,他重整旗鼓忍受汗水泪水交织的苦痛坚持了一个月,面对两千多元的报酬,孩子悲喜自知,从此以后的成长他理解了生活的不易,学会节俭承受、学会面对坚持,学会坚强忍耐,更多的是让他经受了苦痛的历练!
——朗读:阅读课堂的“吸睛时刻”
无论是幼儿刚开始阅读时,还是学校的阅读课堂,朗读就是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全身心投入的“吸睛时刻”。这一章节主要是从小让孩子学会朗读,学会倾听。新加坡很注重用朗读培养孩子阅读,孩子刚出生时,医院就会嘱咐产妇“如何读书给婴儿听”,鼓励大人通过简单的故事,唱儿歌来加强婴儿与母亲的联系。
用朗读能叩开孩子想象的大门,优秀的读者会在文字、声音、想象三者间协调地切换,大脑始终在激活人的感知能力,并与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形成共鸣,使得人、景、物变得立体起来,变得栩栩如生。朗读是从声音世界摆渡到文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重要桥梁。
朗读还会催生更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比如适当鼓励大孩子读书给小孩子听,或者同学间互相朗读,但只能偶尔为之,不能完全取代你。切记:大人才是小孩最终的榜样。如何朗读何时朗读书中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不妨尝试着去做
——阅读时,不妨手中拿支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章节似乎前面知识已提到过,无须累赘重复。 阅读,其实是邂逅的旅途,阅读时,总会邂逅一些直击人心、发人深省甚至令人泪流满面的句子,总会邂逅那些让我们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甚至刻骨铭心的话语。这时,我们要捡起古老的习惯:抄下来。批注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写作是阅读的终点。用笔的最高境界就是“输出”,“我手写我心”。其实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写,在阅读后写,不断地写。写本身是输出的过程,是对所读的内容咀嚼、消化,再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形成自己文字的过程。俄国大文学家契诃夫有个很夸张的说法:“请你尽量多地写,请你写、写、写——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如果坚持写作,时间一长,我们就会达到“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的最高阅读境界。
——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创意活动
创意阅读的核心,是创意,将一般的读书学习变成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引导儿童在阅读学习中充分想象和创造。创意阅读的价值在于学会阅读、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将原来相对枯燥的活动变成了趣味横生的阅读。本章节作者给我们分享了26中创意阅读的奇思妙想和具体方法,其中一些方法比如飞花令,抢答阅读,共享阅读等我们已经平时都用过,方法很多,关键要动心尝试,这都需要我们平时阅读中不断尝试不断学习!
坚持读书打卡,享受书香沐浴,成就美好人生!
(小确幸,第二本新书回来了,可以提前领略又一程好山好水好风景!加油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