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才能发展,同样道理,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查理·芒格
为什么有人打了一辈子高尔夫也没成为高手?为什么业余棋手总是下不过专业棋手?创业者和创业家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学习成为厉害的人,核心因素不在于一万小时定律,而是在于是否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思维模型。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是低水平的重复。而这就是刻意练习的力量。
通过刻意练习的学习,我们知道刻意练习的方法论:1、创建模型;2、刻意练习;3、及时反馈。任何事物必有道理,而这个模型就是事物后面的道理,围棋的定式、编程的算法、律师的案例、数学家的公式等等,就是背后的思维模型或者说套路。
那刻意学习的第一步,如何找到自己的思维模型?如何保证自己的思维模型是正确的呢?我们必须要用到一种建立正确思维模型的思维工具 —— 第一性原理。接下来这篇文章将主要来阐述我对第一性原理的理解和学习。
一、理性思维的困境
1、归纳法的问题
人类的逻辑有且只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人类最基础、最常见的方式,借助感觉和经验来获取并积累知识。归纳法有个经典的案例:在欧洲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在亚洲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在非洲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天鹅都是白色的”。从目光可及的一些个案推出一个普遍性的共案,从特殊到一般,这就是归纳法。
99%的人类日常知识建立在归纳法之上,如今常规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式也是归纳法。创业者最喜欢归纳法,蓝图上的数据曲线都是一路上扬的,这里有一个暗示:你看我过去的数据是一路上扬的,所以未来我的数据还会更好。这就是用归纳法在做推理。
休谟是经验论者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他相信一切知识始于目光可及的经验。但休谟第一个发现了归纳法的问题:即使所有的前提都正确,结论依然有可能错误。因为归纳法是对经验的简约处理,而人所能接触的经验太少了,受限于个人的时空范畴。
比如,我们并不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天鹅一个个排查,看到底是不是白色的。但如果不做这件事情,我们就无法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不过,如果有一天看到一只黑天鹅,我们可以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结论是错的。因此,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每个人的经验都来自于归纳法,所以必须承认我们的认知有可能是错的。卡尔波普尔关于科学做了一个非常硬的定义,判定是否为科学的唯一条件就是必须有可证伪性。
2、演绎法的问题
归纳法是从具象到抽象,演绎法是从抽象再到抽象,也就是从已知的知识推演出未知的知识。人类1%的知识来自于演绎法,那1%可能是最重要的1%。哲科思维的重要特征是假设与证明,先有一个假设的前提,然后用它去逻辑推演,这就是演绎法。
举个例子,牛顿推出F=ma这个公式之后,基于这个公式后续所有的推导都是演绎法。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演绎法非常有名的三段论:大前提是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是苏格拉底也会死。
这个推论如果前提是正确的,结论一定正确。由此可见,演绎法能够证明,只要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
不过,演绎法并非无懈可击。演绎法必须要保证前提的正确性。
如果演绎法的前提来自于归纳法,那结论一定会有问题。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就有一个问题——凭什么说所有人都会死。
这其实来自于我们的经验:之前所接触的那些人都死掉了,所以推论所有人都会死。注意,这其实是归纳法。我们已经论述过归纳法的不可靠,那么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作为前提去推论也是有问题的。
如果演绎法的前提不能来自归纳法,那只有一个办法:前提必须是另外一个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的结论。问题又来了,如何保证更高链条的前提是正确的?
那个前提也不能来自于归纳法,只能是更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的结论。这件事情不能无限去推,必须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天然真实,可作为后续所有推理的基石。假如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保证演绎法后续所有的结论都是可接受的。
这个自确定元起点叫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我们做逻辑推理的地基,像盖房一样,想把楼房盖的越高,需要往下挖的越深。有了第一性原理,就能保证推理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二、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首创者是亚里士多德,他花了大量篇幅在写第一哲学。第一哲学里提出,每个系统,在剥离了具体的表象之后,都存在一个不能被删除或违反的逻辑基点,这是整个系统存在的前提,它就是“第一性原理”。任何一个系统一定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不能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我们广义的思维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具象模拟。比如我们常用冰山模型,当一讲冰山模型的时候出现了那个形象。比如洋葱模型,立刻知道洋葱一层一层地剥。时光机模型,我坐时光机穿梭到过去。MVP模型,最小化可行性原理。这些是具象模拟,这是第一层思维具象模拟。
第二层次,思维模型。比如价值投资理念,颠覆式创新,市场学4P原理,波特五力,再来抽象化为思维模型。
第三层次,第一性原理。基本属于学科底层的基本道理,比如说物理学机械论,生物学进化论,哲学里面的递弱代偿。
第一性原理是演绎推理的元起点,是所有思维模型得以成立的元根据,第一性原理支撑和定义了一个系统的边界。英文里第一性原理是First Principles,这个First Principle后面有一个s,是说多元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并不是只有一个系统,它有层级之分,有子系统和大系统。很显然,不同系统里面的第一性原理之间也有层级关系。
举个例子,开普勒行星定律是天文学某一个领域里面的第一性原理,但它只是牛顿万有引力的一个子原理。而牛顿万有引力又是从相对论里面推导出来的一个子原理。每个系统里面都有第一性原理,但是系统和系统之间是有层级的,所以第一性原理也是有层级的,每个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这也是为什么芒格称之为多元思维模型,以及提出能力圈的概念。某个第一性原理是适用某个系统的,但另外一个系统未必适用。所以,一定要学习各重要学科的重要道理。
1、第一性原理的结构
第一性原理的结构是什么?第一性原理建立在一条或者几条逻辑奇点之上。逻辑奇点是不证自明的事实,或者是更大系统的第一性原理。逻辑奇点这个词是我们解开第一性原理的那把钥匙。奇点这个词来自于宇宙学。所有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都相信宇宙大爆炸,但宇宙大爆炸之前状态是什么?
不知道,假设为奇点状态。整个宇宙论建立在宇宙有一个奇点假设之上。但是,我们对奇点状态没有任何信息。换句话说,奇点是一个所有物理学家共同认可、不证自明的假设。
如果没有这个假设,就没有所有宇宙理论的后面一切。逻辑奇点也是这个意思,它在系统里不需要被证明,只能被接受,类似于数学里不证自明的公理。
明白逻辑奇点有两个用处:
第一,如何建立一个系统,答案是找到这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如果你找到了第一性原理,就可以建立这个系统。那么如何找到这个系统第一性原理?答案是找到它的基石假设,找到它的逻辑奇点,这个方法叫做公理化方法。
第二,如何打破一个系统边界,答案是打破这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一旦把这个系统第一性原理打破了,这个系统的边界自然打开。那么如何打破一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答案是,把第一性原理下面支撑它的那个逻辑奇点打破了,这个第一性原理就打破了,我们称之为奇点下移。
2、逻辑奇点下移
奇点下移是,原来有一个逻辑奇点不可解释,但后来找到一个新的逻辑奇点,可以解释原来的逻辑奇点。于是被解释的逻辑奇点被破了,这叫逻辑奇点的下移。举个例子,如果有朝一日,有一个人能对宇宙的奇点进行解释,这个人的成就将会超过爱因斯坦。
100年以来没有第二个物理学家的成就超过爱因斯坦。大家都在爱因斯坦的系统之内来解题。如果想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只要把大爆炸的奇点解释一下。把常人下面那个奇点打破了,就把边界破了,这种事情屡屡发生。
比如说历史上远古时代,人们对这个世界最终的解释是神、上帝。神和上帝是远古时期人们对这个世界解释的逻辑奇点。到了哲科时代,人们用自然现象解释宇宙如何起源,于是神和上帝的逻辑奇点被打破了,这就叫逻辑奇点的下移,这个时代就从神学时代变为哲学时代。
当我们对哲学时代的观点能够进行数据化计量的时代,就是科学时代,又把逻辑奇点打破了。
总结一下,我们的思维模型的立与破。立是建立系统,找到它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是公理化方法。然后是破,想建立自己的系统,必须打破此前的系统。下面以欧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例子来讲解公理化方法的“立”与“破”。
3、欧式几何的立与破
公理化这个方法论起源于欧式几何,欧式几何的创始人叫欧几里得,他有一本书叫《几何原本》。欧式几何庞大的几何学建立在5个公理之上,演绎推理出467个命题。这个系统依据几个难以证明,但是看起来相当正确的假设,这几个假设就是不证自明的公理。
第一、两点之间必可连一条直线。这证明不了,必须得接受。
第二、任意线段能无限延长成一条直线。
第三、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
第四、所有直角都全等。
第五、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和,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这几条不能被证明,只能当作自明的逻辑奇点,到今天人们也不知道,欧几里得是怎样挑出这5条公理的。从那么繁杂的系统里面,挑出这5个基石,然后推导出所有一切,特别令人震惊。
推演每一步必有交代,根据的是哪个公理。就跟计算机运算一样,欧几里得的巨大贡献,绝对不仅仅是建立了几何学,他其实是一个哲学家。他创造了一种演绎法的思维方式,从为数不多的公理出发,推导出整个系统,建立了一个边界。
建立系统的时候,与其从枝杈下手,不如从根本点下手,这个方法论影响了后世很多科学家。比如说笛卡尔、牛顿。
打破一个系统只需要把它的公理戳破。公理破了,系统就破了,欧式几何就这么被打破的,也就是逻辑奇点的下移。欧式几何从公元前300年,一直到19世纪,在2100年时间里无人质疑。
但是,期间数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反常点,这个反常点就是刚才说的第五公理。数学家们觉得这条有问题,但也说不出来是什么问题。欧几里得推导了很多命题都没有用到这一条公理,大家怀疑这条是不是多余,试图用前四条公理推出第五条,但没有成功。
直到后来,有两个人发现欧式几何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假设:这个世界是平直空间。我们讲点、线、面,是因为我们的头脑被设置成平直空间。这两个人,一个是俄罗斯的罗巴切夫斯基,另外一个是德国数学家黎曼,几乎同时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们放弃了第五公理之后,纯粹利用逻辑推演,居然推出两种非平行、平直的空间,打破了原来平直空间的逻辑假设,从而建立了新的非欧几何。要知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的空间几何就是黎曼几何。
所以,从欧式几何到非欧几何,是逻辑奇点从平直空间下移为非平直空间。这就是第一性原理的下移跨越非连续性。
三、各学科第一性原理
对于整个人类几千年以来,真正的知识全都是由第一性原理组成。第一性原理足以构成人类知识的殿堂级宝库。为整个人类贡献了第一性原理这样知识的人叫思想家。我们简单梳理一下4个学科:物理、生物、政治、经济,如何用公理化方法建立第一性原理。
1、牛顿力学
牛顿和达尔文都是工业时代以来的科学家,更是思想家。他们跟笛卡尔一样,都是用普遍怀疑的精神,用公理化方法推导出自己第一性原理,建立近代和当代的世界观。人类有史以来,世界观级别的思想家有且只有三个人。第一亚里士多德,2000年以前建立了西方全部世界观体系的根基。
第二牛顿,他开启的科学革命,引导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革命。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迄今为止,还是西方和全世界主流的世界观。第三达尔文,他的进化论或者演化论世界观,应该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一个新的世界观。
牛顿大概22岁时,全部思想就形成了,把思想表达出来成书时,完全用的是欧式几何的表达方式。牛顿全部力学建立在两条逻辑奇点之上:引力与惯性。
我们先从亚里士多德讲起,他认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是由土元素构成,土元素有一个内在的性质,要向宇宙中心运动,而宇宙的中心是地球。所以一松手,物体下落,物体之所以要运动,这是内在秉性造成的。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奇点。这个逻辑奇点一千多年以后,被牛顿打破了。牛顿认为物体之所以运动,不是因为内在有这样运动的倾向,是因为有一个外力推动了它。
比如这本书之所以要落下来,是因为地球对这本书有一个引力。牛顿新的逻辑奇点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原有的逻辑奇点,于是亚里士多德原有关于运动的理论破了,被牛顿的力学代替。引力是牛顿的基石假设之一。
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静止的原理,他说静止是物体的状态。物体即使运动,最终一定会停下来,静止才是物体的本质状态。而牛顿说,运动的物体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让它静止下来。
牛顿的观点与日常直觉是相反的。惯性定律是极度反直观的原理,因为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物体会永远运动,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而牛顿说因为物体有惯性,物体本身就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我们今天听熟了惯性这个词,但在最初,是极其震撼的。
整个17世纪,最难发现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牛顿会反常识提出这个道理—— 求助哲学。牛顿相信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提出的原子论,他用原子论来解释整个宇宙。在原子论里,原子处于真空当中,原子很小,真空极大,也就是说原子和原子相撞的机会几乎没有。
“当原子在虚空里被带向前进而没有东西与它们碰撞时,它们一定以相等的速度运动。”与之类比,每一个星球是一个原子,整个宇宙星球和星球之间是大量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由无限原子组成的世界。根据原子论的宇宙观,在无限宇宙当中,由于空间太大,单个原子一旦运动起来,不会受到任何阻力,此时会永远匀速运动。
其实是原子论启发了牛顿。牛顿完全从哲学而不是从直观感受中获得了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一旦提出以后,根据假设演绎法,就得出牛顿的第一性原理:万有引力。惯性+引力,推演出万有引力。
奇点的下移,使得整个边界打开了。两千年时间,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活在亚里士多德的边界之内。只有牛顿跳出这个边界,找到新的逻辑奇点。正是因为他跳出来了,我们整个人类才有了今天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工商业文明、信息时代。
2、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且仅有两个逻辑奇点。
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物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言外之意就是上帝把物种创造出来之后,就没有新物种了。达尔文在上船之前相信上帝的设计论,但他本人又是一个科学家,有可证伪性精神。
他把搜集的标本拿回英国考察,的确被发现有新的物种产生了。他发现了进化论。
但达尔文对科学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要为进化论找到一个解释它的机制。在5年远航期间,他发现了第一个机制,也是第一个假设,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不是一个词,是两个词,第一个词遗传,遗传是在繁殖过程当中,把原有基因原样不动拷贝到下一代里面去;所谓变异,是在遗传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基因发生变异。
在达尔文时代,其实没有基因这个词,还不知道基因运作的机制,他说我不知道遗传的机制是什么,但我坚定相信有遗传这件事情的存在。
但为什么有了遗传变异能产生新物种,他还是找不到道理,跟牛顿一样,这时候达尔文又一次求助哲学。
1837-1838年是达尔文一生当中在知识上最活跃、最亢奋的时期,他贪婪阅读各种书籍和杂志,不仅有地质学、生物学还有大量哲学和形而上学的,这段时间达尔文急剧地转向了不可知论。
所谓不可知论,是指认为所有重要的知识人类还未了解,过去所有的洞见都可以被打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哲学上的预备, 1838年9月28日达尔文阅读《人口论》,里面提到人口的繁殖跟竞争的关系,他突然顿悟得到了他的第二个基石假设,四个字,生存竞争。
资源稀缺会导致竞争,每一代繁殖都会有遗传和变异,适应的基因被选择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下去,久而久之这些变异的累积会产生新物种。然后达尔文的假设演绎法由此形成了。
我们再描述一下,遗传变异,生存竞争,两个逻辑奇点形成达尔文的第一性原理:自然选择。
牛顿和达尔文是近代和当代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理论推导过程如此简洁,他们的思维方式深受欧几里得和笛卡尔的影响,完全是这种普遍质疑、公理化方式,找到公理后,第一性原理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而这个第一性原理一旦找到以后,整个学科就建立起来了。所以达尔文以后的学科不用他亲自去建立,他找到自然选择之后,后代的科学家开始工作,系统就出来了。
当我们讲管理的时候,管理的底层边界是牛顿的机械论。可是当我们讲创新的时候,创新最底层的边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定要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个生物学思维一定会为创新打开无数大门,这就是第一性原理,这就是哲科思维。
3、林肯
人类简史有一个观点,说美国建国以前和之后,整个政治学的大贡献就是美国政治学的第一性原理,人生而平等。
这是写在1776的《独立宣言》里的。在这个理念之前,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政治理念都是人生而不平等,这是之前的逻辑奇点。日本有层级、中国古代有层级、印度有层级、大英帝国有层级,只有到了美国、美洲没有层级。
美国《独立宣言》是第一性原理式的一篇文章,《独立宣言》开篇的第一句话: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人生而平等。如果看的懂西方文本的特征,第一句话就是整个体系的第一性原理,后面所有条文都是在这句话当中产生出来的命题而已,这句话的分量可想而知。
林肯有一个著名的两分钟演讲,两分钟演讲里面第一句话依然是人生而平等。人类简史说,人生而平等这句话在生物学上是不成立的,生物学上没有任何两个生物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人生而平等只能是个假设和理念。而这个假设和理念构成了今天美国政治学的逻辑奇点和基石假设,没有任何人敢否定这句话,这是所有政治正确里面最政治正确的一句话。
研究发现,这句话的逻辑奇点来自于清教思想和古希腊思想。清教和古希腊哲学对美国建国的那一小撮先德们产生了剧烈影响。
林肯最伟大的贡献有两个:第一防止国家分裂,南北战争;第二解放黑奴。解放黑奴现在看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在当初,议会里全是白人,大部分是反对黑奴独立的。
在那样的政治氛围之内,签署这个法律并且让议会通过非常艰难。奥斯卡影片《林肯》里有一个场景,在签发解放黑奴的法律之前,林肯一个人独坐在书房,拿起欧式几何来看。看到欧式几何的第四公理:所有直角都相等。
这就是第一性原理,这就是欧式几何的力量。所有人会认为欧式几何仅仅是一个几何,而那一小撮人能看到欧式几何是一个哲学。正是在欧式几何的影响之下,建立了人生而平等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第一性原理的下移铸就了今天美国政治的根基。
4、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当代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第一性原理来自于亚当斯密,叫看不见的手。在亚当斯密之前,几乎所有人的基石假设是为富不仁。无论是中国的文化、西方的文化全都一样。
《圣经》有句话,富人上天堂,难过骆驼钻过针眼。普遍认为这个世界的财富被富人抢过去了,所以穷人会越来越穷。
亚当斯密打破了这个逻辑奇点。在他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这本书里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他推论说,把你的财富投入到再制造、再流通当中去,你的财富本身就给这个世界创造了价值。
人变得富有,不是因为剥削,而是因为这个饼变大了。是创业家和企业家把这个饼变大了,而不是创业家、企业家把穷人给剥削了。亚当斯密说,每个人只要按照个人的利益去走,在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之下,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国家就会富裕。
经济增长的模型特别像奇点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膨胀。宇宙从137亿年前奇点状况一直膨胀,今天宇宙状态继续膨胀。财富总额也是持续膨胀的。
我们再看人类简史里面的数据,公元1500年的时候,全球人口5亿,人均产值550,全球GDP2500亿,2010年全球人口70亿,全球GDP60万亿,涨了240倍。
四、第一性原理的性质
第一性原理跟平时从经验里边用归纳法提炼出来的具象思维模型,到底有什么区别?
归纳法可以得到一些具象模拟,演绎法可以得到一些抽象的思维模型,通过哲科思维的第一性原理是继续把它给抽象化,到一个系统最底层的那一条叫第一性原理,这三个层级是非常不一样的。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哲学概念。第一性原理有三个哲学上的特征:
第一,第一性原理是第一因。第一因是哲学里面的词汇,用大白话有点像从头算,找到那个头。第一因目的是为演绎法寻找根基。
第二,第一性原理必须符合简一律。判断一个系统是不是理性系统只有一个标准,这个理性系统一定要运行在一条基本道理之上。而且这是这个学科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第三,第一性原理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了曲线转换的动力因。古希腊哲学有两大问题,第一是实体问题,第二变化问题,实体问题思考的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变化问题在思考这些基本元素怎样变化,生成这些我们看到的事物。
基本元素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基本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这就是还原论,原子论的说法。
这两大问题背后还应该有一个第三大问题:第一,事物可以拆解为基本要素,是实体问题;第二:实体要素之间的变化会组合成事物,是变化问题;第三,这些基本要素为什么要变化,推动这些基本要素变化的动力因是什么。
而第一性原理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推动变化的动力因。牛顿的F= ma这个力提供了原子之间分离和组合的动力因。生物学实体是基因,基因是不变的,基因之间的分离和组合,是遗传和变异。达尔文研究的就是基因为什么要变化那个动力因,也就是自然选择,生存竞争。
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作用力下适应的变异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然后新的物种产生。
由此可见,第一性原理提供动力因。再看经济学、创新学。熊彼特把经济体拆解后有技术、产品、市场等基本要素,所谓创新就是哲学思维中的变化,指的是这些基本要素的新组合。
这些基本要素之所以要重新组合,是因为有一小撮人叫创业家,在投资家金钱的支持之下,把这些要素从原有体系里面拉出来,重新组合。而哪些要素会成为未来的主流经济结构,依靠自然选择。再看马斯克,他的动力因是物理学的还原论思维,拆吧拆吧,拆到第一点,然后重新组合。乔布斯的动力因是变化思维,而且连续性变化。
一个产品刚刚发布之时,他已经开始了下一个产品的研发,等待摧毁上面这个产品。完全是把非连续性运用到日常每一个行动当中去了。
马化腾也是生物学思维。从QQ到微信,不是布局出来的,是从下而上长出来。马云跟别人不一样,他不做执行的事情,甚至不做战略的事情。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跳出边界。
这些例子说明,第一性原理一定不是使命和价值观,一定不是公司文化,一定不是企业目标那些东西。换一句话,凡是目光所及范围之内,用眼、耳、鼻、舌、身体验出来的一定不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所有表象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哲学概念,需要调动哲科思维才能找到的那个东西,叫第一性原理。
五、小结
回顾一下这两节课的内容。我们眼、耳、鼻、舌、身所活着的现象世界里边,会产生一个经验的边界。由于所在的时空太窄,把所在时空的经验用归纳法整理出来一定是错误的,会把我们束缚在里面。
需要用思维模型去打破。思维模型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简化,思维模型就像眼睛把光扭曲为颜色一样,我们的逻辑把世界扭曲为思维模型,这叫思维模型决定论。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的捷径是,用他人已经证明的“公理”作为你的基石。这需要你学习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也就是跨学科地学习重要理论。现实中很多人都只在自己的学科基础上认识世界,这通常会让你扭曲现实,把所有的信息都往既有认知上去套。
绝大多数人到这一步就够了,一小撮人如果还不满意,还想往下走,需要新的思维方式来打破思想的边界,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个思维方式叫哲科思维。
只有哲科思维能打破我们的思想边界。演绎法不能证伪,所以需要给演绎法提供一个根基,即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是普遍怀疑和奇点下移,由此破除群体效应。
每一个边界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之上,第一性原理定义建立在几个逻辑奇点之上。人类既有的思维模式构成了边界,一旦打破这个边界,就会变成以前的十倍好,一切进步都来源于对原有边界的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