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类论》诸篇:雷公学派宝贵文献记录了脉学的 一段发展史(中)

4、《阴阳类论》诸篇:雷公学派宝贵文献记录了脉学的一段发展史(中)

冲虚子



《灵枢经˙禁服》被通行本中排在《灵枢经》第四十八篇,不仅是雷公学派的重要学术文章,也是整个内经中最早阐述人迎气口脉诊法的论文。由于过去对这篇文章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够,故长期以来对这篇文章的是不够重视的。《禁服》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记载了先秦及秦汉时期民间医学传承的割臂歃血之盟仪式的细节,第二部分阐述了针刺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是中心,记述了人迎气口脉法,第四部分是针刺和饮药之法的原则。《禁服》的“禁”,和《扁鹊仓公列传》里的“禁方”的“禁”是相同的用法和意思,都是指秘密的、不可公开的秘术、医书。《太素˙卷八˙经脉连环》说:“《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经脉篇》开篇也说:“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可知《禁服》应为《禁脉》,“服”为“脉”之误,“禁脉”的意思是秘密的经脉医术。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受之书”为第一部分。根据记载,传承禁方者和接受者均应沐浴斋戒三天,三天之后的正午时分,两人到斋室,(摆放好祭品后),接受者用短剑之类的利器刺破自己的小臂,将鲜血滴入皿中,再涂到嘴上,(或是将血喝下去),这时传承禁方者起誓说:“今天正午,我们完成歃血仪式后,开始传授医方,如果日后违背了今日誓言,愿意接受上天的各种惩罚。”接受者再一次向神祇、老师跪拜,之后老师用左手握住学生的手,右手将盟约交给学生……可想当时是极为庄严、神秘甚至有点恐怖。扁鹊从长桑君那里、仓公从孙朝光、公乘阳庆那里获得医学传承的时候,都必须结果这样的歃血之盟仪式的,可能由于其极为隐秘,司马迁并不清楚其细节而没有记录。

第二部分是针刺的要求。

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藏,外刺六府,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弗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雷公曰:愿闻为工。

黄帝说:如果想掌握针刺,那就首先要理解经脉是怎么回事,要了解条条经脉的循行路线,了解它们的长短。“内刺五藏,外刺六府”不通,现据《灵枢经˙经脉篇》和《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改为“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意思是分清楚五脏和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的意思是一定要判断卫气的运行情况,这样才可以知晓病之所生。那如何才能“审察卫气”呢?就是下面要介绍的人迎气口脉法,就是通过切脉来获得。从针刺的办法调整人体的虚实,如果是实证的话,那就通过放血的办法泄实,瘀血出尽后,病就好了。黄帝继续说:制定这样或者那样的针刺的办法,就好像是对囊中的物件继续管理一样,包里的公司满了而不去理顺,就会有东西掉出来。我们不对针刺的方法做管理和规划, 就不会有出神入化的效果。约:《说文》:约,缠束也,在这里引申为管理、制约的意思。

下面才是本篇的重点,就是对人迎气口脉法的介绍:

黄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问。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具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藏府之病。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病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病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糜少气,溺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先刺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络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寸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必审察其本末之寒温,以验其藏府之病。

寸口,也称气口、脉口。明˙张介宾说:“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昌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二实则一耳。”(张介宾《类经˙卷三˙气口独为五脏主》)人迎,诚如《灵枢经寒热》所说的那样:“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张志枫等运用训诂学方法,得出:“迎”的古音与“亢”近音或同音,许慎说:“亢,人颈也,……象颈脉形”。人迎穴在颈部没有疑问。“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句,“中”在这里不是上中下的“中”,而是和外相对,表达中外或里外的“中”、“里”意思,寸口相关太阴肺,为藏,所以说主里,人迎为阳明胃,为腑,故说是主外。这里的里外只是古人对位置的一个分类,并没有实质意思。寸口和人迎的脉象运行有相关性,来一起来去一起去,而且搏动的频率、力度、时间长度相等,如果用根绳子丈量的话,完全相等,即便是春夏时节人迎微大一点,秋冬时寸口微大,也都是健康、正常的脉象,即平人脉。这一句为我们建起平人脉的概念,即“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接着阐述了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二倍、三倍和四倍的情况。当出现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的时候,这是足少阳得病。如果同时出现躁的脉象,那就是手少阳方面的病。当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二倍的时候,这是足太阳得病。如果同时出现躁的脉象,那就是手太阳方面的病。当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三倍的时候,这是足阳明得病。如果同时出现躁的脉象,那就是手阳明方面的病。“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一句在这里出现似乎有点突兀,其实不然。这种脉诊法是分层次的,首先通过人迎和气口脉的强度比较得到疾病在经脉上的判断,这是对疾病的基本判断,是第一步,如判断是少阳病、还是太阳病、还是阳明病。然后再对疾病做具体的认识,这就需要更具体的脉象,如盛、虚、紧、代等脉象。如果有盛的脉象,那就是热症;有虚的脉象就是寒症,《脉经》说:迟则为寒,缓则为虚;如果有紧脉,那就是痛痹症;如果有代脉,那就是轻重反复的病。代:脉象的一种,杨上善说:“代,止也。脉绝不来,故曰代也。”乍:忽然。间:间歇。接着阐述的是治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具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治疗热症用泻法,治疗寒症用补法,治疗痛痹症就用针刺肌肉的办法,对轻重反复的病,用针刺其血络,并使用汤药。如果有动脉下陷的情况,就用灸法。用针刺经脉使之不盛不虚的办法就叫经刺。上面的可以视为是正常的病情,极端的情况是人迎脉四倍盛于寸口脉,还有洪大而数的脉象,称为溢阳,这种人迎脉极盛的情况就是外格,为死症,不能治。治病的时候必须检查所发病的经脉的标本强弱情况,判断出寒热属性,再明确是藏还是腑的病情。“以验其藏府之病”表明在这个时期,只能分清藏或腑,尚不能分清楚具体是哪个脏腑的病情。这个问题到《脉经》时才基本解决。这一点也提示我们本篇论文的写定时间大概位于内经时代的初期、产生藏象学说之前或初期。

上面阐述的是人迎脉强于寸口脉的情况,下面是寸口脉强于人迎脉的情况。如果寸口脉大于人阴霾一倍的,说明病在足厥阴,如果还有躁的脉象,说明病在手心主。寸口大于人迎二倍的,说明病在足少阴,如果还有躁的脉象,那就说明病在手少阴。寸口三倍于人迎脉的,说明病在足太阴,如果以还有躁的脉象,说明病在手太阴。不论上面的哪种情况,如果有盛的脉象则说明腹中有胀满的病情,这是因为盛脉说明有身体有寒气,其实是胃有寒气而食物不化。如果有虚的脉象,那就说明身体有邪热在体内,便溏,气短,小便赤黄,如果有紧脉,那就会是痛痹病,如果有代脉就会反复疼痛。针对盛脉用泻的办法治疗,针对虚脉用补的办法治疗,针对痛痹病,现用针刺再用艾灸的办法治疗,针对反复疼痛,就针刺血络,之后调理。如果出现血脉下陷的情况,,就只用艾灸的办法治疗。出现下陷的原因是有瘀血在体内,血寒导致郁,故用灸的办法祛寒散郁。著血:凝结之血。用针刺经脉使之不盛不虚的办法就叫经刺。极端的情况是寸口脉四倍盛于人迎脉,称为内关,如果出现洪大而数的脉象为死症,不能治。治疗寸口脉盛于人迎脉的,一定要检查清楚经脉本末的寒温情况,以此来判断病是在脏还是腑上。本末:本篇中的本末并不是之同一条经脉的起点和终点,类似于“根结”之义,冲虚子理解这里的本末代指的是人迎脉脉口和寸口脉脉口,在人迎寸口脉诊法理论中,古人认为人迎脉和寸口脉是相通的,是彼此关联的,故可以将人迎脉脉口视为“末”,那“本”就是寸口脉脉口,即手太阴肺经的经渠穴处。本末温度指的就是这两处的手感温度。

接下来是总结全文,尽管没有明确的“黄帝曰”,但仍可理解为是黄帝的话。“通其荥输,乃可传于大数”的意思是,通晓了经穴后,方可传授治疗的大法。大法是:脉盛就用泻法,脉虚就用补法,脉紧就用灸或针刺,还需要用汤液,经络陷下的只用灸法。对那些盛虚不明显但人迎脉和寸口脉对比强弱不同的病情,那就采用正常的从经脉上治疗办法即可。所谓经脉上的治疗办法,就是指饮用汤液,还有灸、针刺等。脉急数的,用针引的办法,脉洪大而弱的,则需安静,不要消耗体力。有人将“引”解释为导引之法,可能不妥,在脉急数的情况下,再去运动,可能会发生危险,故不妥,只是用针引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却不清楚。

内经里讲人迎寸口脉法的共有五篇,除上面的《灵枢经˙禁服》外,尚有《灵枢经˙经脉篇》、《灵枢经˙五色》、《灵枢经˙终始》和《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根据冲虚子的分类法,《灵枢经˙禁服》《灵枢经˙经脉篇》和《灵枢经˙五色》三篇为雷公学派所属,《灵枢经˙终始》归为整理者文章类,《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为岐伯学派论文。冲虚子认为,这种脉法首先在雷公学派中予以传承。《灵枢经˙经脉篇》:

肺手太阴之脉,……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胃足阳明之脉,……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脾足太阴之脉,……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心手少阴之脉,……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小肠手太阳之脉,……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膀胱足太阳之脉,……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肾足少阴之脉,……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胆足少阳之脉,……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肝足厥阴之脉,……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在《经脉篇》中,对十二经脉的阐述都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为对经脉的循行路线的介绍,经脉病的介绍,之后都根据人迎寸口脉法对经脉病盛虚的脉象介绍即治则。所以可以说,在古代一段时间内,或者是在内经时代的大多数时间内,对疾病的诊断和人迎寸口脉法的技术支持放不开的。有人会提出疑问,过去不是说三部九候脉诊法是内经的主流诊法吗?这可能是历代学人的误读,我们仅以专门阐述脉诊法的《禁服》和《素问˙三部九候论》相比较就可以发现,《禁服》所载脉法病情清晰,提示我们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且有《经脉篇》等加持,而《三部九候论》一文,诊法多处语焉不详,和病情相关的内容实质是“三部九候论脉死症”,都是极端病情的介绍,这都说明三部九候脉诊法可能只是岐伯派根据天地人三才所创制的理论探讨论文,并没有在临床中得以推广和流行,这个问题以后再详谈。

《灵枢经˙五色》本为一篇专门阐述人的面部颜色和疾病之间关系的文章,属于望诊范畴,但在中间一段介绍了通过人迎寸口脉诊法可知病情加重的文字,是对《禁服》的重大发展:

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禁服》中,通过人迎寸口脉法,可知病在哪条经脉,再切可获得虚实、紧、数等脉象而可知病在脏还是在腑,但不能预知病情的变化,结果大量的临床实践后,在《五色》中,技术得以进步,如,“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切出脉口滑小紧以沉者,就可以预知病情会加重,而且可以判断出病在里,就是在藏;同理,人迎脉口出现大、紧、浮的脉象时,提示病在腑,病情会不断加重。还可以通过这种诊法,得到治病的难易程度,如“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甚至对病因的认识也有了一些深化和具体化,如“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在所有内经论文中,表现人迎寸口脉法最高水平的就是这篇《五色》。

在内经中,对人迎气口脉法阐述最多、最详细还有《灵枢经˙终始》。冲虚子根据文章中人物的关系将《灵枢经˙终始》归为整理者文章类。所谓整理者文章指的是《素问》、《灵枢经》或《黄帝内经》的汇编者(整理者)或将当时最新的医学理论成果,或是整理者个人的医学论文,或是收集到的过去遗失的不能确定是哪一家学术流派的医学学术论文汇编如内经之中,这类文章的突出特点是没有采用黄帝和岐伯、伯高等传说中的人物答问形式,而是采用直接叙述法对医学做阐述。《终始》对人迎气口脉法的阐述是: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通过比较,《禁服》和《终始》在人迎寸口脉诊法上,除了后者增加了“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一条外,其他几乎连字词都一样,说明《终始》的这部分是继承或抄录自《禁服》的。《终始》的中心内容是刺法要则,但这种要则是建立在人迎寸口脉法对病情进行诊断基础上的,故不得不抄录了《禁服》的脉法内容。那为什么不认为是《禁服》抄录《终始》的呢?这是因为从《终始》针刺的阐述可以看到,《终始》是比《禁服》进步了的,从学术发展规律看,凡进步的都是后起的。

根据冲虚子的分类,《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属于岐伯学派的作品。在篇末也有一段人迎寸口脉诊法的内容,只是这部分放到文章中有点不伦不类,较为牵强:

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除了将人迎四盛的溢阳(也称外格)改称为格阳、寸口四盛的溢阴(也称内关)改称为关格外,其他的一样。《禁服》对人迎寸口脉法的阐述用约460字,占全篇1000字的近一半,全篇为脉法专篇。在《经脉篇》中,对十二经脉病的介绍都有人迎寸口脉法的技术支撑,由于这种脉法本就是本学派的技术,故没有对脉法做任何解释。作为同学派作品的《五色》,不是脉法专篇,全篇重点在刺法要则,但对人迎寸口脉法的阐述表现出重大技术进步。《终始》尽管不属于雷公学派作品,但抄录了这种脉法约210字,占全篇2340字的不到十分之一,但说明属于雷公学派的医学技术外泛到其他学派。《六节藏象论篇》仅用了100字,占全篇的五分之一(不含从开始到“孰多孰少可得闻乎”后世认为可能是王冰补入的文字),仅为举例时引用,难以判断作者的用意。至此,人迎寸口脉法在岐伯学派中似乎再也难见踪影,三部九候作为岐伯学派急于创制的新脉法虽然得到了本学派的推崇,但因文化哲学味道远浓于医学科学,过于繁琐,未必切合人体实际,故在内经里热闹了一阵后归为沉寂,人迎寸口脉法反被继承并发展为独取寸口脉法而使用到今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