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先看实际经验谈2个运营的工作岗位的日常。
便利店总部运营部
这个部门岗位属于传统零售业运营,他们每天的工作是查看店铺销售情况报表,分析店铺销售与目标差,处理店铺中的各种问题,包括不限于寻店指导、商品摆放、总部活动推广、控制成本、废弃等店铺日常经营的方方面面。岗位指标评价:店铺销售额、利润率。
消费金融公司渠道运营(主要针对线下)
拓展线下渠道,标准化渠道展业流程,把控风险。岗位指标评价:成交量、逾期率
分析
这两个职位比较像,并且也都不是典型的互联网运营,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尤其是互联网也在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说到底就是产品植根的场景不同,或者是营销渠道不同。这2个职位偏重于2B模式的运营,从工作内容可以大致看出,如果从部门的小兵做起,升到管理职位,大概是这样的轨迹:
小兵:杂活,文档、资料收集,信息上传下达。业务上要先把管理对象的日常流程、常见问题梳理清楚。
老兵:能够负责几个店铺、渠道,能够发现问题,比如有的店铺员工投机取巧,伪造数据;渠道放松监控,导致逾期率上升等等,以及找到背后的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管理层:指定规则、标准、工作SOP,看的疑难杂症多了,遇事不乱,出手见效。
再分析
以上的路径,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基于行业经验,换个行业,思路一样,但是内容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我们说2C的产品运营的话,我觉得这个成长轨迹更类似于用户运营。需要不断的小规模迭代,积累经验,改进产品效果,标准化团队工作流程。
那么围绕着用户,有的2C产品没有线下场景,植根于互联网,会有内容运营和专门的活动运营。活动方面,大部分时候也是包含在刚才说的工作内容中的,和行业性质强关联。而内容运营,往往是独立性比较强,涉及产品本身的一些核心内容的生产和维护,也算是社区,或者知识消费产品所特有的吧。
结论
扎根于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至少几年),深入进去,围绕着终极用户,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才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对症下药。其实,运营,是有套路,但是更要会灵活运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