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父亲所教给我的,我和父亲的沟通直到最近两年才好些,因为我对父亲一直有成见,一直以为父亲没有归位,现在想想那完全是从小我出发,从自己自私的需求去看至亲的父亲,是完全错误的,每位父母身上都有闪光点值得我们做儿女的学习,甚至是传承。
今天就想分享父亲所教给我的:
不忘养育恩
父亲不是我爷爷亲生,是在那个灾荒年收留了奶奶和姑姑,还有我父亲,待我记事没多久,爷爷就去世了,记得爷爷生病时,父亲把家里值钱的自行车卖掉了来给爷爷筹药费,后来从大人的谈话中得知,政策落实后,父亲完全可以回到出生地的,但父母没有,在农村人多就有势的年代,爷爷就父亲一个养子,显然不如回老家人多势强,有兄长帮衬,但父母选择了留下,用我母亲的话就是不能把我爷爷的这扇门关了,他们选择留下,是在为爷爷传承香火。
我从没感觉到父亲是我爷爷的养子,没有听到父亲对我爷爷的抱怨,长大后看到那些父子不和的故事,我再三问我母亲,我父亲对我爷爷到底如何,我母亲再三强调我父亲和我爷爷根本看不出来是非亲生,也从不顶撞我爷爷。每一年的清明,父母也一直记得给祖辈上坟,因为他们认为一旦改姓,成为爷爷的后人就要顶起门户,尽到责任与义务。
父亲不多言,用行动做给我看。
不结怨,得饶人处且饶人
小时候一直认为父亲很懦弱,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是德。父亲与邻居相处,总是一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遇事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他人,多想想自己是否有错。
一次与邻居发生纠纷,父亲选择了沉默,不接对方找茬的腔,多年以后我一直抱怨父亲当时的做法,后来明白父亲是与世世代代相处的邻居,昨日还见面打招呼,今日却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反目为仇,他张不开口说出一些恶言恶语,日后还要见面,所以交给时间。日后那家邻居见面主动和我们家人说话,表示和解,父母就顺势接着话了,不记过往。
与另外一位邻居因为一点小矛盾,多年不多言,世代住在一起的邻居,谁不曾是曾经交往很好?在那位邻居的老人生病快要离去时,父亲选择了主动看望,念旧情。
父亲用行动告诉我怨家宜解不宜结,邻里相处让有时也是得,也是德。
不转移情绪
父母多年不和。可是父亲从未把和母亲的怨气带给我和妹妹,不曾大声吵过,也未伸手打过,长大后也是我们想如何做,只要不过分就按我们主张去做。待我成家后,在突然感觉你我之间有那么明显的界线时,我才发现,我舅舅家的孩子们来我们家如何疯玩,即使父母吵架不说话,我父亲也未曾对我表兄妹有过怨气,有过不满,本来就是嘛,和我母亲的怨气,不能和姑夫这位置搅和在一起。
一码是一码事,不搅和,有怨不转移。有了孩子后,我更明白这些事做起来并不易。
原本一直以为懦弱的父亲其实是在用德与人相处,用行动做给我看,未曾转化成文字和语言,我曾经不懂,所以曾经那样误会,每位父母都有一些我们看似与社会不和谐,与我们的认知不相交的时候,我们能放下一些小我的成见,去发现父母的优点该多好!
每位父母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待我们去发现,那些我们认为的缺点上是可以放下的,放在心里只会让我们与亲情疏远,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