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图强
第十三节 首罢相
新法受到保守派前赴后继的反对,赵顼作为最高拍板者,说一直无动于衷肯定不是事实,赵顼其实也是有些左右摇摆不定的。比如前次甚至下诏暂停“青苗法”。
公元1074年四月,赵顼再次下诏,暂时罢除新法。
赵顼为何突然做这个决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后宫太皇太后曹氏的反对。
一次,赵顼进宫问安,曹氏道:“祖宗法度,不能轻改,我听说民间以青苗法、助役钱为苦,应该罢除!”
赵顼分辩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是坏事!”
曹氏见赵顼偏袒新法,又道:“王安石诚然有才学,然而天下怨恨他的人太多了,陛下若想保全他,不如将他调任地方任职!”
赵顼维护王安石道:“群臣之中,只有王安石勇于任事啊!”
当时赵顼的弟弟赵颢也在旁边,忍不住插话道:“陛下,太后的话,不能不多考虑啊!”
赵顼本来就心烦意乱,一触即跳,闻言大怒,瞪着赵颢道:“难道是朕败坏天下吗?莫如你来做这个皇帝吧?”
赵颢一句话招来弥天大祸,吓得浑身发抖,眼泪直流,结结巴巴地道:“皇兄何必这样?”
赵顼虽然口里争辩维护,心里毕竟有点动摇。
第二个原因:自1073年七月开始,老天一直不下雨,朝中又议论纷纷,说不下雨是由于推行了新法,引起了天怒。赵顼忧形于色,便想打退堂鼓,暂停一些新法。
王安石安慰道:“水旱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但修人事罢了!”
赵顼道:“朕所恐惧的,正是人事方面没有做好啊!”
第三个原因:光州参军郑侠,给赵顼进呈了一幅《流民图》,说百姓被新法逼迫得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这郑侠本是王安石提拔的,现在反戈一击,王安石尚蒙在鼓里。
这幅《流民图》,赵顼反复看了多遍,长吁短叹,难以入睡。第二天便传旨暂缓新法。
两府大臣入对时,赵顼将《流民图》给王安石看,并问:“爱卿认识郑侠吗?”
王安石道:“他曾经跟从我学习一段时间。”
吕惠卿等才知道祸起郑侠。吕惠卿、曾布、邓绾跪在赵顼面前进谏:“陛下几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旦听一疯子谗言,将所有成果废弃,不是可惜吗?”
大家越说越激动,都在赵顼面前痛哭不已,赵顼也难过得流了眼泪。他毕竟不想全盘否定自己的政绩,思前想后,又下诏恢复新法。
但是王安石从赵顼摇摆的态度中感觉到了不安,第三次提出了辞职,赵顼再三挽留,王安石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坚决要走。
赵顼无法,于四月罢免王安石的宰相职务,让他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知江宁府。
吕惠卿等听闻老大要溜号,都非常着急,派多名党徒变换姓名,投书朝廷挽留王安石,王安石被感动了,于是向赵顼推荐韩绛代替自己,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赵顼也一一答应,可见赵顼对王安石的感情,真不是一般的深厚所能形容!
吕惠卿害怕王安石走后,新法不稳固,写信给朝廷各部门、各地方州县变法派,陈说利害关系,宣誓团结一致维护新法。
王安石罢相后,韩绛和吕惠卿果然竭力维护王安石的新法,一成不变,世人称韩绛为“传法沙门”,吕惠卿为“护法善神”。
佐料:北宋有位唐坰,是位异类,王安石变法初,唐坰上书道:“青苗法不能推行,是有人作梗,应该把当朝大臣如韩琦等斩首示众。”他这一举动赢得王安石的器重,先被推荐崇文院校书,不久又提拔为御史。
但王安石发现唐坰为人轻佻,开始疏远他。不让他到职。于是,唐坰就倒戈。连续上了二十奏疏,都没有批复下来。唐坰便要求当庭答辩,赵顼开始不同意,唐坰长跪在殿外不起,赵顼遂召他进殿。
唐坰到御座前,抗声道:“臣所说的,都是朝廷大臣的不法之事,请让臣对陛下一一陈述!”
唐坰插好笏板,展开奏疏,打算宣读,一眼见王安石在赵顼不远处,唐坰望着王安石道:“王安石怎么站在御座旁边,听大臣的奏疏?”
王安石还在犹豫,唐坰又大声斥责:“你在陛下前都敢如此,在外可想而知!”王安石只得退开。
唐坰便大声宣读自己的奏疏,其中有“王安石作威作福、曾布配合擅权,天下只忌惮王安石的权威,不知道还有陛下,文彦博、冯京明知不敢言。王珪曲意侍奉王安石 ,无异奴仆…”,读到这里,他还特意用眼睛看了一下王珪,王珪羞惭的低下了头。唐坰接着读。
“元绛、薛向、陈绎,王安石颐气指使,和家奴无异;张琥、李定是王安石的爪牙,张商英是王安石的鹰犬…”
奏疏还把王安石比做李林甫、卢杞。赵顼几次打断他的话制止,唐坰面不改色,慷慨自若,读完,跪退下殿。大臣及卫士,相顾失色。一位轻佻的人,却有如此胆量,出人意料!
王安石也大感意外,尽管唐坰几乎是指着王安石的鼻子在骂!但王安石仍极力为唐坰辩解维护,唐坰仅被贬为潮州通判。
变法派的主要骨干都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唯独领导者王安石是朝廷忠臣,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