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子碗”不是碗,是我们老家一道用专门的大头子碗(有的地方叫大海碗)盛装的用料极为考究丰富、做工极为复杂精细、且地方风味浓郁的上等菜肴的代称,也叫“头子菜”,饭店叫“全家福”,寓意“全家圆圆,和美幸福”。它吃起来口感独特舒爽,味道香腻鲜美。吃上一次,口香多日,回味数月。想念一生。令人百吃不厌,是我今生最喜爱的菜肴,没有之一。
01
小时候,我的老家农村,那个时代物资贫乏,家家经济条件困难,生活甚是清苦。一般家庭日常要吃上“头子碗”这样贵重的珍品大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吃不起。只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办喜事或者过年还要请来专门的厨师,才能做出这道“奢侈”大菜,供大家享用,以博得大家“还上了头子碗”的口碑赞誉,落得主人家“有钱”、“脸上光堂”的名声。条件差点的家庭即使“过事”、过年也是做不起这道名贵菜肴的。
即使在物资已极为丰富的今天,“头子碗”仍是我老家那淳朴乡民们婚丧嫁娶、添口寿庆、参军升学、晋升乔迁等红白喜事桌上饕餮盛宴的头牌佳肴,连办喜事坐桌席上菜时也是在大师傅“大盘子走动(指端菜的托盘,并非菜盘)头子碗来了”的高声吆喝中,头一个上到桌席上的菜,这可能也是“头子碗”菜名的得来。
在我们的老家,“头子碗”之所以享有如此珍贵的“名望”和“地位”,是因为它的食材品种繁多,选料十分考究,制作环节复杂,制作过程精细。
有一年过年前,妈妈提前吹风,说是今年过年要做“头子碗”。听到这个消息,可把我乐坏了,天天盼着妈妈能提前做这道菜,以解儿时我们的馋口。
妈妈告诉我,“头子碗”这道菜共由“底菜(也叫垫底)、盖头(有好彩头的寓意)腰围”三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中,“底菜”较为简单,就是用放入葱姜花椒桂皮以及各种调料提鲜提味煮过各种荤菜的“混合汤”(相当于卤汤)煮粉条,用于“头子碗”垫底;“盖头”相对复杂,就是用有关精选辅材爆炒瘦肉丝儿,放到“头子碗”顶上层,并且要堆得冒高;中间的“腰围”又分两部分,做起来极为复杂,一是猪肉、鱼肉及相关食材打成的“肉鱼混合糕”,冷却后切成长方形块状,我们叫糕(寓意“步步高”)。
另一部分其实就是肉丸子,我们叫“茧子”。这两种放在“头子碗”的中间四面八方,且数量不能太多,坐席时糕和“茧子”按人平各两块(个)摆放,食用时也只能吃自己面前的两块糕和两枚“茧子”。不能因为好吃而贪吃别人名下的。
02
由于“头子碗”用料品种多而讲究,制作环节繁琐,工艺复杂,所以,妈妈在准备用料和制作时采取分期的方法进行。
妈妈先从最复杂的“腰围”糕和“茧子”动手,尤其是糕,从选料到成品,其过程费事费时费力。
妈妈带我一起去选材,我们来到鲜鱼市场。乖乖啊,刚踏入进市场,就感觉一股节日气氛迎面扑来,宽敞的市场内人群涌动,真是人挨人,人挤人,各品种的鲜鱼也是应有尽有,人们的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喧闹和沸腾着整个市场。妈妈怕我因人多而被挤散丢失,赶忙拉起我的小手。我们一边走,妈妈一边告诉我说,糕的主材是鱼和肉,买鱼时不要选购食草的草鲩鱼,这种鱼做出来的糕吃起来缺乏筋道感,最好是选用食肉的青鱼,这种鱼做出来的糕鲜嫩筋道,还有,买鱼时别买小个的,要买个大的,便于去掉鱼刺,我妈妈选购了一条有好几斤重的大青鱼。
买好了鱼,我和妈妈来到卖肉摊,只见妈妈选购了一块猪“后座”处的肥肉,妈妈说,打糕只能用猪“后座”处的肥肉,这里肥肉瓷实,没有筋筋畔畔,做出来的糕颜色洁白,口感细腻。主材备好后,妈妈又选购了一些诸如鸡蛋、淀粉、水豆腐、葱、姜、胡椒、味精等辅材。
材料备齐,开始制作。只见妈妈将洗净的青鱼先去掉鱼皮和骨刺,留下鱼肉。然后,将去皮和瘦肉的肥肉和鱼肉按10:8的比例配置,葱姜少许,放在一起用刀剁碎,成为泥状放入容器,再将水豆腐、鸡蛋清(蛋黄留着备用,水豆腐和蛋清在糕中主要是起起抛作用)、淀粉、少许胡椒、味精、精盐等一起放进容器搅拌均匀。
再后,在蒸锅底铺一层纱布,将搅均匀的肉鱼泥铺入蒸锅,厚度约5--6CM,盖上锅盖,大火蒸熟后,将备用的鸡蛋黄搅匀在蒸熟的糕表面刷一层,再盖上锅盖蒸1、2分钟,如此循环三次,糕的表皮颜色就变成金黄金黄色,非常漂亮。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点红”了。“点红”的实质意义在于,一是上色,起好看、观赏作用;二是由色生“欲”,勾人馋虫,让人看到颜色这么漂亮的食物就产生吃的欲望,说白了就是看到了就想吃。
那个时候还没有食用红色素,我妈就用她劳动人民的智慧,想出“土办法”,创造性地用红纸上面的红色代替,她把红纸用水稍一浸泡,红纸的红色脱于水中,妈妈再用“竹刷帚”蘸上红水,点洒于糕上,“肉鱼混合糕”金黄色的表面被点入红色水滴,一滴滴红水在糕的表皮慢慢沁开,一抹抹红晕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鲜红的就像一朵朵珍贵的大红牡丹,那粉红的犹如一簇簇绽放的娇艳桃花,整个糕面在金光灿灿的背景映衬下,开放着红色花朵,黄中落红,红中印黄,颜色十分鲜艳、漂亮,煞是好看。
此时,“腰围”中的糕就大功告成,待冷却后,用刀划成一条条长方形的成品放置,食用时只需将长方形成品糕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再加加热就行了。
做好糕,妈妈再来做“茧子”,其实就是肉丸子。妈妈跟我说,做“茧子”的食材主要是纯正的精瘦肉,再根据家人的口味配适量藕或白菜心黄豆芽之类的素菜辅材。于是,妈妈选用了尚好的里脊肉,加了少许白菜心,说是配素菜白菜心炸出来的“茧子”抛乎些,不板结。只见妈妈将里脊肉剁成肉泥,白菜心剁碎挤干水分,加入葱姜末、少量淀粉、碘盐、及用豌豆自制的豆豉水和用麦麸制作的酱等辅料及调料,全部放在一个小黄钵里搅拌均匀,再开油锅煎炸。
油炸时,我见妈妈动作非常娴熟,她左手抓一把肉馅,右手拿一把小勺子,左手轻轻用力一捏,就从虎口处冒出一小坨肉馅,圆圆的,再用右手的小勺子一挖,放进锅里煎炸。
妈妈一边炸,一边告诉我说,炸“茧子”时要通过火候控制好油温,火大了油温过高,炸出来的“茧子”皮糊里生,火小了油温过低,“茧子”吸油不说,口感还差,炸出来的“茧子”太皮实,不酥脆。火要不大不小,锅里的油冒小泡泡时温度刚好,煎炸至“茧子”表皮焦黄起锅,这时的“茧子”颜色金黄鲜亮,吃起来外酥里嫩,喷香喷香。
“茧子”炸好后备用,食用时加加热即可。
03
除夕那天中午,我妈妈正式“合成”团年大菜----“头子碗”。她先用煮过腌制整个含骨猪头、猪肝、香肠等猪肉制品及鸡鸭等各种荤菜的“混合汤”煮粉条,由于各种荤菜的精髓全在汤里,所以,这种汤稠稠的,黏黏的,色白汤浓,醇香味长,这种汤煮出来的粉条口感独特舒爽,味道香腻鲜美,回味悠长,用于“头子碗”垫底。
然后,妈妈将糕切成长方形的小块,和“茧子”一起放在蒸锅里加热,等待备用。做完了这些,妈妈开始炒“盖头”了。
只见妈妈将洗净准备好的黄花、木耳、西芹段、胡萝卜丝、青红椒片、蒜苗在滚水锅里焯水,快速捞起,妈妈告诉我,辅料的焯水时机要掌控好,既要保证焯熟,又要保证菜形不焉,菜色不掉。
现在,妈妈要炒瘦肉丝儿了,她把切好的肉丝拌好调料,稍加一点生粉,这样炒出来的肉丝鲜嫩味美。锅烧腊后放油,待油冒烟时倒入肉丝,快速爆炒后,将焯好水的辅料倒进锅里,翻炒几铲,迅疾盛出。
最后,妈妈将刚出蒸锅的“腰围”糕和“茧子”盘旋在“底菜”粉条周围,再将各种辅材爆炒瘦肉丝的“盖头”扣在上面。这样,一份满屋飘香、热气腾腾、红绿白黄青等色香味形俱佳的大菜----“头子碗”就大功告成。
看着那洁白身子红黄面的鱼肉糕,焦黄酥脆的“茧子”,还有那五颜六色精选辅料爆炒的鲜嫩瘦肉丝,以及那袅袅飘舞升腾的热气,闻着“头子碗”那溢出沁入心脾的浓郁醇香味,我的嘴里早已盈满了口水,味蕾翻江倒海地一塌糊涂……
04
团年菜上桌,作为头牌的核心大菜“头子碗”摆于桌子中心,其余菜肴紧绕周围,把偌大一个方桌摆得满满当当。我们一家人围坐桌旁吃着团年饭,大家说说笑笑,高高兴兴,其乐融融。我早已忍不住动筷“头子碗”,挟一块鱼肉糕放进嘴里,哇塞,那松软,那舒爽、那浓香……吃一枚“茧子”,那酥脆,那鲜嫩,那味长……还有那冒着热气的“盖头”肉丝,独特鲜美,回味悠长……我们全家吃着、说着、笑着,同时也祈盼着来年的日子就像那“头子碗”里的菜肴,热热乎乎,有滋有味,好彩头,步步高。
2018年2月12日于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