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韩日世界杯小组赛中,中国队三战皆负失9球之后,我便发誓再也不看中国足球了。
其实,发这种毒誓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了,可以肯定的是两个巴掌上的手指头是不够数的。
对中国足球的爱恨情仇,对于像我这样一类,从小就喜欢足球运动的,同时又被中国足球伤害得体无完肤人来说,最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在忍耐中守候50年、甚至100年以后,也许才能真正看到中国足球的希望。
喜爱足球是从小学一年级体育课上,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花里胡哨的圆乎乎东西,就被这个怪物焖成了“独眼龙”。
一位高年级的学生,穿越操场,加入对方阵营,似乎对我这个守门员不屑一顾,当挥腿踢球的一刹那,我按照体育老师刚刚教的动作要领,判断好来球方向,迅速移动,一个侧扑上去,足球是挡出了球门,我也成了单只熊猫眼。
喜欢中国足球是七十年代,在一场吉林省足球队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池江道(相当于省)足球队的一场友谊赛上。
当时,吉林市还没有一块真正意义上的草坪足球场,那场比赛是在佛教圣地北山脚下的人民体育场进行的。
别看场地简陋,比赛性质也没有什么锦标的成份,再说那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有奖金之类的“物质刺激”。但是,过程至始至终都充满火药味,队员们的表现可以用“舍我其谁”来形容。
经典的一幕发生在下半场比赛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吉林省足球队的守门员冲出小禁区,用头顶出足球的同时,飞骑在朝鲜前锋的脖梗子上。
最后比分定格1比0,中国吉林省队获胜,中国人沸腾,朝鲜队低头沮丧离开球场。那个时候尽管由于年龄小,还远远没有理由能够领悟到“民族自豪感”的意义。
依我当时对比赛的阅读,那就是一次国家与国家层面之间足球水平的较量。于是,便坐井观天地认为中国足球很厉害。
喜欢世界杯足球赛,是在1982年在西班牙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杯。第一次通过彩色电视机看绿色草坪上的足球比赛,那种感觉简直就是一个字“爽”。
但是,那年世界杯也是我看得最别扭的一届世界杯,因为那是我在上军校期间的一届世界杯。由于部队作息时间的异常严格,只能赖脸扒皮地与队干部一起分享个别场次或有限场次的难忘片段。
看着24强的决赛阶段的比赛,脑子里面回放的是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队那次是离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最早,也是距大力神杯的光环最近的一次。
中国被国际足联重新接纳后首次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当时赛程极不合理,更有失公平。
中国队在踢完所有比赛后,新西兰队竟然还有2场比赛没有踢,分别是对科威特和沙特。新西兰队对科威特队那场比赛开始前,科威特已经提前出线了,但是,幸好踢平,不然的话最后一场沙特只要放水一个,中国连附加赛资格都没有了。
那时候,整中国体育界和中国足球队员都太老实了,中国主场对新西兰队,一上来野蛮的新西兰人,就把中国队核心容志行踢伤下场,客场对新西兰容志行也无法上场。
中国队踢完所有比赛,球队放假了,容志行和所有球员及教练员们,真真切切地都准备好了去西班牙的行李。
等到沙特队不多不少刚刚好地与新西兰踢了一场,让中国队毫无防备,但还是给足了中国人的颜面,让中国人还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命运青睐的一场的0比5比分的结果时,才慌里慌的重新集结去新加坡踢附加赛。
一次对比赛规则无法掌控的无奈,让主教练苏永舜,以及史上公认的中国足球最强阵容,包括那一拨优秀运动员容志行、李富胜、古广明、陈金刚、左树声等,在亚洲足坛顶尖的球员,失去了到西班牙世界杯赛场展示中国足球的历史性机遇。也让懵懂的中国足球付出了学费。
“留给中国队的机会不多了”这根让无数球迷,无比伤痛,如梗在喉的“剌”,成为宋世雄、黄健翔到刘建宏无数个足球节目主持人口中无数遍的碎碎念,无时无刻都在这几十年里反复刺痛着十几亿中国人的心。
附加赛的结果1比2,中国队忍泪含痛。
之后的中国足球,便在十三亿中国人民那“恨铁不成钢”的即爱又恨的复杂情绪中无序的滋长。
如果单纯的就是技不如人的无助,上帝都会原谅。咱卧薪尝胆、咱发奋图强、咱不忘初心、咱砥砺前行!
如果还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地浑浑噩噩,还是那种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那般无耻,那伤心的十三亿中国人是再也提不起爱的兴致了。
再回头想想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足球虽然实现了几代人、几十年国人的梦想。我们也不可以不现实的要求中国队获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但还是觉得哪怕能够平一场、或者进一个球,咱们也不白来世界杯一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