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的看见有人说自己情商低,不会说话,不然就如何如何。
好像会说话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了。
奇怪的是,往往说这样话的人也并不会去学习话术,更别说说话背后的深层思维逻辑了,于是,这就成了他人生不成功的真理。
情商的概念由来已久,那它到底是个什么呢?
说情商之前,我们先说“智商”。
智商(IQ)是由美国斯丹福大学心理学家特曼教授提出的,也叫智力商数,指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表现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等。
所以智商描述的是一个人理性方面的能力。
而情商(EQ),描述的则是一个人感性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叫情绪智能(EI)。
情绪智能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换句话说,情绪智力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情绪智能是与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的能力相关的。
而将情商概念普及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教授,他在 1995年出版的代表作《情商,它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在全世界掀起了EQ热潮。
其提出的情商模型也是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他把情商分为两个维度:个人和社会交往,并概括了五个方面的能力: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即自我觉察。
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即自我约束。
3、自我激励的能力;
4、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即同理心。
5、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社交技巧。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可情商的重要性,有很多的情商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在企业中也应用广泛,有专业的模型。
比如六秒钟的情商模型,分为三个维度和八项能力:
1.了解情绪:认识情绪、认识情绪模式
2.选择情绪:运用因果思维、驾驭情绪、运用内在动力、锻炼乐观情绪
3.超越情绪:增强同理心、追求超我目标
了解情绪,帮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还能够理解情绪背后的信息和意义;分辨自己经常陷入哪些情绪模式中,懂得感受、想法、行为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选择情绪中,因果思维通过综合理性和感性来评估自己选择的代价和收益,做出恰当的决策;驾驭情绪,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情绪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来评估、管理和改变;内在动力,从信念和价值观中自我激励,主动作出回应,从内在获得力量;乐观情绪,让我们能够转换主动视角,看到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超越情绪,同理心帮助我们从他人立场去思考,体会他人的感受,产生情感联结; 超我目标,让我们将自己的愿景,即长期目标与日常的行为保持一致。
这八项能力并不是从低到高的级别,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八个能力,而且情商也是可以进行锻炼的,哪方面需要加强,有意识的保持练习,必然有所收获。
所以,情商范畴其实包含了很多东西,并不仅仅是很多人常说的会说话、会来事,也不只是帮助我们去处理情绪,还有适应环境、管理压力、人际关系等等。
同样,情商,也不仅是要我们注意自己的行为,还有我们是如何去做一件事,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为了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为什么选择这样做?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短期有效还是长期的好处?这是不是达到我目的的最好方式?
这些,都是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