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为了夯实以考促训的理论基础,又带领我们仔细拆读了《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和《学习之道》等严肃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著作,发现近年的科学研究中大家已经达成一些基本共识。
那就是测试作为一种刺激主动提取检索的有效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知识留存和记忆,也会强化学习经历,促进学习薄弱点的诊断和巩固,避免我们从小就非常熟悉的“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熟练度错觉。
从小开始的学习是在学校,会有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这些考试的设置,其实也是在检验平时学习所掌握的程度。
职场里的培训,特别是在企业里的一个培训安排,通常会在培训结束之后设置一个考试环节,而这个考试呢更多的是知识层面的。
如果说要在技能上面的一个考试,那就是要在他的岗位上进行真刀真枪的做一遍。当然这个做一遍,我们没有办法用真实的客户来做。
所以也会存在这种演练的成分,包括扮演客户的这个角色,他是否真实的呈现了真实客户的心理行为,这都会影响员工的发挥。
所以我会有很深的一个思考,特别是华为训战里面有提到客服的那一个培训。
它是在培训开始之前就让学员进行情景的一个操练,然后在操练的过程当中去打分,客观的点评在操练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那我会再次的联想到其实这样的一个课程设计,曾经也用过。但是没有用的比较彻底和系统性。
为什么说是彻底和系统性呢?因为他在课堂上呈现的那一个行为,它只是冰山上面的表层,那在冰山下面,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的呈现?一定是他的个人固有的思维所影响的。
有句俗话是说,你是怎么想的你就会怎么做。所以要让一个人的认知得到彻底的一个改观,甚至它从内心想去做一个改变,我觉得这才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东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它的每一个习惯都会有一个特别的视频,让你非常的震撼。会有一种洗涤心灵的这种感觉,然后在那一刻你会有一些很新的认知,也很愿意去做一些改变。
每个习惯在培训之前都会强调的观-为-得。举个例子,当你遇到刺激情景的时候,你脑海里马上弹出来的想法会是什么呢?
它会强调给自己留一个空间,受到刺激在反应之前像一个夹层饼干一样给自己留有空间。你是要做出消极的反应还是积极的反应?
例如你正在和多个上级领导开一个重要会议的时候,突然接到某一个领导说这个项目交给你去做,因为你比较有经验,同时你很清楚这个项目跟你的本职工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个时候你是选择拒绝还是其他的行为反应呢?
很显然直接拒绝你是消极的反应,而且也给这个领导拉下了面子,让他很没面子。所以在这个场合可以先不拒绝,也不会很痛快的答应,也就是沉默也是一种回应方式,在会后再找合适的时机去说明,不接这个项目。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不知道这个做法是对还是不对,但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思维,只要他做出他认为是合适的那就可以了,因为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对错。
所以说在学习这一件事情上,要让一个人的思维先有变化,然后他自然会有一些行为的变化,而在企业的系统性培训,我想真的是需要用项目思维来做一个设计。
没有哪种技能是你教他马上就会,然后一用就马上很顺畅,一定是需要有多次练习,多次反馈,多次纠正,多次复盘,形成这样的一个闭环刻意练习,才有可能实现从不会到新的习惯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