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学微信上闲聊,小长假去哪儿“挤”一把呢?要不,咱也去淄博吃烧烤去?她回复:得了吧,我单位的淄博人还买不到回家的票呢!那就算了,咱也不给淄博人民增加负担了,老实在家呆着吧。
几个学生放假前去办公室和我告别,我随口问了一句:“放假了去哪儿玩?”李小琦撇撇嘴说:“我倒是想去淄博赶烤,可是我得准备中考,我妈哪儿也不让我去。”看来淄博是真火了啊,连这帮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考娃们都知道了,我心里一动,便又想逗逗她们,说:“淄博?这是什么地方?怎么写呢?”几个女孩并不像我预想的那样傻了眼,而是七嘴八舌地告我,“淄嘛,就是齐国的那个‘临淄’的淄嘛!……”边说便在纸上给我写了下来。我还以为她们不会写这个字呢,看来不仅认得,还会写,是不是也在证明着淄博的热度?毕竟这不是个常用字。
放假前的那天下午,英语老师小雷一进办公室就激动地和我说:“我中午吃着饭,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了淄博的烧烤,脑子里灵感一下子来了……”我正等着她的下文,又进来了两个英语老师,她们三个立刻开始激动地叽叽喳喳,原来她们要参加省里的作业设计大赛,小雷想到了一个关于淄博烧烤的命题,本来为缺乏素材而焦头烂额的她简直觉得如有神助,这灵感也是蹭了一把淄博的火吧!
就连我们这里的某家连锁超市,打出的广告词也与时俱进:如果不能到淄博吃烧烤,那就来吃我家的小串吧!我平时从来都没买过他家的小串,看了这广告词竟然也有了消费的冲动。
虽然呆在家里没怎么出门,满屏闻到的也是淄博烧烤的香味,感受得到淄博的热浪滚滚。一打开澎湃新闻,一个大标题赫然出现在眼前:淄博上次这么热闹,还是在齐国。这样的标题,怎么能不吸引读者的眼球?泱泱齐国,当年是何等的雄风,隔了2000多年的历史,淄博是怎样重续辉煌的?必须认真地读一遍啊。
不过,在所有的推文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淄博这篇《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作为语文老师,我喜欢它的斐然的文采;作为一个游客,我喜欢它贴心的话语;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喜欢它展现出来格局和襟怀。
“进淄赶烤”,是一道联结缘分的桥,是一首彼此温暖的歌,是一幅双向奔赴的景。您赞扬的话、走心的建议,都是对淄博的信任和包容;您带来的人潮、人气,唤起了全城一心的城市荣誉感和凝聚力;您为淄博“人好物美心齐”城市印象“鼓与呼”,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感知这座城市的厚道质朴、看到这座城市努力的样子。感谢您与淄博结下了深厚情,感谢您给淄博注入了正能量,感谢您为淄博传递了好声音。
哪个游客看了这段饱含温情的语言不激动呢,这不就是说,咱这些游客都是有素质的人嘛,咱不仅是去吃一顿,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文化大使。开头的三句排比,妙极!要不要让学生做个仿句练习?
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演绎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盛况,诞生了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等故事,成就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美谈,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考工记》《聊斋志异》等巨著,留下了齐长城、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世界足球起源地等文化遗存,陶琉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渔洋文化等地域文化交相辉映,悠长的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陶瓷、琉璃、蚕丝织巾是淄博更具韵味的文化灵魂“三件套”。泱泱齐风,美美齐地。境内齐山、鲁山、原山、潭溪山嵯峨奇异,马踏湖、文昌湖、五阳湖、天鹅湖一望无垠,开元溶洞、樵岭前溶洞、沂源溶洞绵延不绝,博山菜、周村烧饼、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和清水小龙虾唇齿留香。淄博的五区三县,都有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也都有滋滋作响、念念不忘的烧烤,欢迎大家择时品尝体验。
瞧这广告打的,你以为到淄博就是吃个烧烤?错!我们是有悠久历史的,你可不能吃了就走;我们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既然来了,不去一趟怎么行?我们物产丰富,我们还有陶瓷、琉璃和织巾,欢迎各位游客,吃了,玩了,还要带上我们的特产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啊!作为游客来说,我正不知道去哪儿玩,买什么礼物呢,瞧瞧,人家这信写得多贴心。
除了宣传淄博,这封信里还宣传了好客山东,宣传了周边的旅游资源。这还不是大格局、大襟怀吗?我们大山西得好好学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