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红楼梦》,不得不提薛宝钗。说到宝钗,我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一位温柔可人、善解人意的高情商女孩儿形象。
而谈到林黛玉,我们想到的是她的才情、她的善良,以及她所特有的灵性,当然还有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作者说宝钗会做人,黛玉会“作诗”。我理解的“作诗”,是尊重自己的思想,以及拥有浪漫的情怀。
这两者都是黛玉独有的,她从不人云亦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渴望浪漫自由的爱情。
偌大的贾府,喜欢宝钗的人很多,喜欢黛玉人却很少。但她不在乎,因为在她眼里,只要宝玉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就足够了。
但也正是她这“作诗的性格”,成为她走向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如果过于关注自己,过于相信“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道理,却忽视与不同的人交流的力量,我们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林黛玉?
第二届极致践行者大会的分享嘉宾郑昊老师,讲过一个自己的真实经历——
他曾一度坚信这样一个道理: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来往,才能更快地成长。他也是这么做的,因此他的交友层次通常都是叔叔级别的人物,对于同辈和小辈,他几乎不会用心去关注。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这样一句话:你怎样看待别人,别人也将如何看待你。
曾经的他,认为和那些不如自己优秀的人交往,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因为如果自己这样想的话,那些比自己的优秀的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他从此一改交友的原则和态度,后来才发现,曾经他认为比不上自己的同辈和小辈,其实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他也从中收获了很多。
当今社会,会做人的人太多,但会“作诗”的人却很少。因此,我们需要林黛玉,因为我们除了要做人靠谱、做事得体以外,还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但我们又不能只做林黛玉,把自己困在个人的小世界里,最后活成一支只能顾影自怜、浑身带刺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