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孤独久了会是一种病,非常想表达的时候,我会自己开直播,在并不会有人来的直播间里自说自话。
有时候觉得自己过的挺封闭的,但时间久了,也就慢慢习惯这种状态了。
别问我,为什么不去找个有趣的相处,因为有亲密关系恐惧症的我,相比跟人亲密接触,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
【1】礼拜五
周五下班去超市囤货是我一周最欢愉的时刻,平日同事不走光不离开公司,那天我会踩着点下班,像赴一场紧急的约会,其实只是去超市而已。
在满目琳琅的货架见川行,其实要买的东西极少,但就是很喜欢这种吵吵闹闹,熙熙攘攘。
大多时候只是逛,偶尔会拖着购物车,装上一车,结账时,两手拎着购物袋极有成就感,但走到半路就会开始抱怨,“为什么要买这么多,重死了”
【2】年龄
室友有个女儿叫孔美博,一次幼儿园给同一月生日的小朋友过生日,还记不清自己生日的孔美博,那天一直很欢脱的喊着“我生日啦,我六岁啦~”
看着那么小一只,我感慨到“已经六岁啦,小孩过来了八岁就不好玩了。”
美博听到了,像似抗议,喊到“我八岁啦,我八岁啦!”
我笑答,“你八岁,我就三十岁了。”
此话一出,把自己吓到,三十而立,原来离得这么近。
【3】书店
不参加活动,不懒在家的日子,我会选一个有书的地方,一坐就是一下午。
以前是上海图书馆,没抢到位置时,就在靠窗的角落盘腿而坐,抱着一本或几本从书架取下的书,在哪里我读了山本耀司,荒木惟经,草间弥生。
后来是长宁图书馆,幸运的是每次都能找到座位,在那里我看了包里法夫人,可惜才看了五章我就搬家了。
在那我认识了梨子,圆圆的脸蛋,声音很好听,是跟我一样喜欢二次元的女孩。认识她时,她在考托福,后来她去了英国留学。
曾跟她说,回国后一定要请她吃饭好好聚聚,可惜说说就过了。
再遇到是在我组织的一场活动上,还是熟悉的模样,但感觉变了。后来偶在微信聊天,但也不似当初热络了。
再来是西西弗里书店,言又己,点上一杯红茶,坐在茶歇的一角,漫无目的的选书,漫无目的的翻看,或者不看书,只是安静的坐着。
看书的地点一直在变化,不变的是,还是一坐就是一下午。
时间一点点的浪费,心安理得。
【4】咖啡
我不喜欢咖啡,至少之前不喜欢。
来自在咖啡馆都没有的小地方,前二十年里,接触咖啡的机会不多,所以在我看来相比咖啡饮料,还是可乐来的更爽。
考研那会儿,同期的研友每天速溶咖啡当白水一样喝。我试过一次就放弃了,奇怪的味道。
然后,她考上了研究生,我落榜,大家欢庆新的征程时,我提前离开学校,灰溜溜的参加工作。
来上海后,一次逛商场,一家咖啡店里咖啡的香味隔着几家店铺飘进鼻子里。才知道现磨现煮的咖啡,闻起来的味道原来这样诱人,看到价目表上,能抵几顿午餐的价格,只能灰溜溜的走开,但悄悄放慢脚步,就着余韵,贪婪的猛嗅几口。
之后,在星巴克奢侈了一把,没有想象的好喝,但它的提神作用,让我一整晚没睡。试过几次效果依然强劲,为了好眠,喝的更少。
可就少量少量的喝,竟也慢慢喜欢上了。
美式太苦,轻易不尝试。
拿铁和卡布刚好,尤其喜欢奶泡,绵密感像在亲吻。
朋友中对咖啡情有独钟的,是晓迪。
一个成都妹纸,漂亮摩登,每次见面,手上必有一杯咖啡,还有精致的妆容,时尚的打扮,跟上海的灯红酒绿相互映衬,华丽且耀眼。当我带着小镇青年的老土,跟这个城市较劲时,她已经融进了这个城市,自由自在。
晓迪对事物有种一针见血的能力,她像极了一杯咖啡,你看不透她,却止不住会被她的醇香吸引,拜倒在她的魅力之下,心甘情愿成为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