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慧有云:善有善报。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WesternReserve)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StephenPost)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JillNeimark)从现代科学和医学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研究。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的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找出“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
“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他们的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得到全面提升。
哪怕是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幽默的表情,都会引起唾液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在综合了40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数据,他们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此外,科学家也在神经化学领域研究中发现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
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
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实验,让学生们看一部记录一位美国妇女终生在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人经历的影片,随后对这些被感动的学生进行唾液分析,发现他们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比看纪录片前增加。
从这些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无神论所倡导的生命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生存的规律。
这些科学研究也从侧面证实,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念,并不是思想封建和愚见。正如古人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寿。
王阳明认为:“若人真肯在良知上用功,时时精明,不蔽于欲,自能临事不动。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
倘若私欲达不到就暴跳如雷;达到了又喜不自禁;故而普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的状态中。
真正能够正气内存者,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做自己的主人。常人整天被情绪和欲望牵着鼻子走,自然成其奴隶。道家讲“顺则人,逆则仙”,逆什么?说的就是不为欲望和情绪所迁扰。
所以,要想健康快乐长寿,就要心怀正念,舍得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