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工的起源与作用:
每个人的自私之心,构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这支手的掌控下。每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做最擅长的工作,在无意之中就让社会财富达到最大。
劳动分工并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而是人类互通有无、以物易物的本性倾向,通过商品的交换和制作商之间的竞争,消费者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棒的产品,利益推动着资源在不同社会个体之间进行最快速、最有效的分配。
随着劳动分工的普及和商品交易的扩大,人们开始不断向外探索,争取更多资源,开拓市场边界。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整个世界不断进化、演变、跃迁。
2. 钉子的故事:
制作一枚小小的针包含了抽丝、拉直、切断、削尖、磨光等等十八道不同的工序,一名技巧娴熟的打铁匠一天最多造一百个钉子,而五个年青人一天就能造2300多个钉子。各行业中,分工能减少往返时间、增加专业技能、加快机械发明,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 我们为什么要分工?
分工的动机在于人的自利之心。所有人的利已主义又必然会被他人的利己主义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他人的正当利益,由此产生了社会利益。我们为了解决个人温饱、取得金钱和提升地位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恰恰让世界成了最美好的人间。
同样的商业,在大城市经营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或者也可以说,在同样利润率下,大城市的经营者会比小城市创造更廉价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和服务都都会向大城市集中的原因。
在国家层面上也同样,市场越大的国家,越能进行广泛深入的分工,生产力的发展的潜力也更大。大国有能力形成各行业完备的产业链,培育充足的内需,形成庞大的内循环;而小国只能在某一行业(或某几个行业)的专业化,然后依赖与他国的贸易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
斯密强调交换的互利性。通过分工与交换,交易双方都获得了生活水平的提高。通常人们可能认为,只有卖家才会从交易中获利,因为买家付钱,卖家赚钱。这也是一种“重商主义”思维,认为“有钱进账”才是有利的。但事实上,商业交换并非“卖家坑买家”的过程,而是互惠互利的。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