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常听的一句话是,找准目标人群。就是你要清楚,什么样的人会来读你的作品,你的文字要迎合目标人群的口味。我就呵呵了,写作本来就是大众化的事情,为什么分出那么多圈子,搞成小众的事。
找到目标人群,那《小王子》的目标人群是谁?如果是写给孩子们的童话书,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喜欢?《狼王梦》的目标人群又是谁?《红楼梦》《西游记》的目标人群是谁?你承不承认《西游记》是家中几代人都喜爱的?
这么看来,找准目标人群,根本就是谬论。那是为自己写不出大众化的作品找借口。时下流行一句很个性的话,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写作不行,好的作品就是要力求做到人人都喜欢,至少也要人人都读得懂。这个道理,白居易比谁明白得都早,所以他把作品读给耄耋老者,三岁孩童听,读给大字不识一个的妇人,农夫听。白居易这样做,就是让自己的作品通俗化,大众化。所以白居易是老少皆宜,古今通杀,粉丝量巨大。
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是一种能力,写作也是一样。就拿讲课来说,满口专业术语的课堂,是不受欢迎的,也注定走不远。毕竟,人家是不懂才来听课,要是懂那么多术语,呵呵,能给你上课也不一定。这一点,逻辑思维团队就做得很好,得到课堂,对讲师的第一要求就是尽量少用,最好不用专业术语。这种思维,实在值得爱写作的我们学习。
一篇你觉得很好的文言文,想讲给孩子听,大部分孩子是听不懂的,那就不讲了?不讲,违背初衷,这不好。讲又怕孩子听不懂,那就用孩子能听得懂的方式讲啊!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地讲,让更多的人听得明白,喜欢听,这就是大师。写作也是一样。
不要瞧不起通俗的东西,雅到极致方得俗。不食人间烟火,不是雅,那是孤芳自赏。文学作品就得接地气儿,文学作者就得说人话。
课堂用语言交流,写作用文字交流,说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问题。你满口的之乎者也,经史子集,对不起,我听不懂。听你囫囵吞枣,断章取义的口水,不如自己去读原著。要是你能把晦涩的知识讲(写)得有趣,深奥的道理讲(写)得明白,对不起,我被你圈粉了。
以上只是自己每天更文的不成熟想法,不喜勿喷。如果误打误撞,恰巧对你有用,夭夭偷偷乐会儿去。或者,动动手指点亮红心,鼓励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