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读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但是鲜有人知道是怎么潜移默化的,最近我确是有一些切身体会。曾看到有一篇新闻,某研究机构得出结论:人一天大约产生5万个想法或念头。结合自身细细想来,5W一点都不夸张。于是就开始注意自己念头的产生和消失,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夜猫子,即使很晚睡也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睡着,而在这躺着什么都不干的一个多小时里我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根据近来下意识地对自己思维的“监控”发现,在我念头一个接一个跳跃的时候,所想的大多是白天阅读(如果有阅读的话)所涉及的人事物。举个例子,我的念头就曾跳到《万历十五年》中,张居正教导刚刚即位的天子万历一事:当时,万历爱好书法,年方十岁就能秉笔挥毫,书写径尺以上的大字,然后赠与大臣。然而,此时张居正却能忠心劝导皇帝:“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不宜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因为书法总是末节小技。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像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只因为他们沉湎在艺术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在佩服张居正的大忠、大智之余,思及自身,是否也在追求一些“末节小技”?……又联想到李开复说过的话……几秒钟的念头带来了一系列的思考。所以,千万不要担心看过的书记不住,只要走心了,自会在以后发呆时,跑步时,亦或是晚上睡不着觉时,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对曾读过的东西进行“温习”并且“知新”。
由此想到。班会上班主任对我们说的话,让我们平时多读书,哪怕只是每天看两页或是随便翻一翻,都很有益处。当时还以为是老师在得知男生宿舍打游戏很疯之后的委婉劝说之词。现在看来,哪怕一两页,日积月累,影响也不可估量,它可以引导一个人向“对的”方向发展,究竟什么叫“对的”,以我个人理解就是: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更加敏锐思辨的思想,更加宏大的人生格局,以及更加笃定坚持的人生观、价值观。
(PS:去年底去玩溜冰的时候,看到收费阿姨的桌旁正摊开着一本厚厚的历史类的书,颇受感动,自叹不如)
今天,有了一点想法就急于分享,是不是浮躁了呢? No! 只是源于内心深处的那份责任感,希望能够给还没把阅读当回事的同胞们一点点提醒,和同与我看法类似的朋友们产生一丝共鸣。对于早已把阅读当成习惯的大佬们,当我是文盲。
到此,我要继续向犹太人学习了,看看下次的观点能否不那么浅显,下次的表达能否简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