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勃仑理论:
定义:凡勃仑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定价越高,越能够收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越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倾向。
凡勃仑效应的一些具体应用。款式和皮质差不多的两款皮鞋,在普通的鞋店里面只能够卖几十元,但是在商场柜台里面卖到几百元上千元,但是仍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去买。消费者在购买此类物品时不仅仅是为力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的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所以一些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越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该购物行为下有一种炫耀性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随着收入的增长,从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味,突出个性化,形成一种感性消费。
例如一把手工制银汤匙的价格远远大于机器制的铝汤匙,但是银汤匙的实用性远远不如机器制的铝汤匙。但是人们对于手工制银汤匙的追求仍然很强烈。手工制银汤匙的主要用途是迎合人们的爱好。
案例:中粮悦活
中粮悦活在战略规划上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上市后的头两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消费者诉求悦活是一个自然至上的品牌,第三和第四年重点讲悦活打造为一个家族品类的健康食品品牌,五年后,着重提炼生活态度的一部分。
悦动果汁一直被指责为价位过高,市场饱和,有品牌吾销量。但是悦动果汁在主流小规格产品的比重逐渐增加,领先第二名十个百分点,市场发展趋势良好。
2.适用性偏见
适用性偏见是指人们常常低估自己的适用能力,从而玍古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一方面人们觉得好的事情会在一段时间内尴尬快乐,但是事情并非如此。如升职加薪,人们高兴一段时间,很快就会适用,高兴程度也会回到原线水平。人对于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用的强大心理。
青岛没有海底捞之前,火锅店的服务一般,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海底捞到青岛后,海底捞的服务让人非常感动。第一次第二次去时海底捞的服务非常令人感动,但是你去诗词以后对于他的服务会习以为常,不会再有那么感动,而是认为它本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3.交易成本:
定义:1.交易费用
2.交易成本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与人关系成本。
3.交易成本是达成一笔交易所花费的交易对象成本之外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话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
案例:运送罪犯问题
18-19世纪,欧洲人用轮船运送罪犯到澳洲,最初的方法是政府和私人船主合作,按照人头付费,保证罪犯的食物和基本医疗条件。但是贪心的船主过于贪婪,食物不足,医疗环境恶劣。人贩的死亡率达到30%,为了减少死亡率:政府先后采用提高补贴标准,派遣官员随行监督、提高船主的机会成本(按照死亡率高低进行处罚)
聪明的做法是按照达到澳洲的人数进行付费。
4.供需理论:
定义:商品经济社会,生产者决定供应的大小,消费者决定需求的大小,消费者的需求是决定生产者“供应”的主要因素
案例:阿皮尔公司挑起的战争
20世纪70年代,已成为美国“商业帝国”的阿皮尔公司以价格为武器,在美国市场上挑起一场销售大战,战争结果是阿皮尔公司一败涂地,元气耗尽不就,就别其他公司收购。
阿皮尔公司当时一个巨型商业公司,有1000多个商业零售店,堪称美国商界的庞然大物,10年,公司经营不景气,为了扭转形式,新上任的总经理W.J肯做出了降价的重大决策。采取降价措施后母公司的销售额确实猛增,但是由于降价和巨大的宣传成本,公司亏损5000多万美元。由于这种进攻性的策略,引起其他同行的反抗一系列的价格战拉开了。众多的商业公司收到不同程度的亏损。1973年由于粮食原料价格上涨,股东的亏损压力,阿皮安公司猛抬物价,引起顾客意见纷纷。最终由于市场、竞争对手,股东、顾客的压力,阿皮尔安公司一蹶不振,公司被其他公司并购。
5 边际成本
定义: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以单位的而新增产品(或者新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如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很高,但是,生产1000辆汽车时的平均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企业生产一种零部件,生产性费用为:
直接材料10元/件
直接人工5元/件
变动制造费用(能源) 7元/件
固定制造费用(折旧) 4000元
其生产性成本费用:
管理费用(保险费)400元
销售费用:其中变动费用3元/件(买一送一),固定费用(广告费)600元
初期库存 为0
本月生产1000件
销售600件
销售600件
售价40元/件
1 . 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如下:
单位生产成本:10+5+7+4000/1000=26元
销售收入:40*600=24000元
毛利:24000-600*26=8400
减:期间成本:600*3+400+600=2800元
净利:5600元
由此可见,在边际成本法下,利润与销售量直接相关,而与产量无关。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差额正 好是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产品中所含的固定费用数。所以,用边际成本法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短期增减产量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因此,边际成本法对企业管理者短期产量决策是非常有用的。
6边际效益
定义: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额增加量。为最后一单位产品售出所得的利益。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消费每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效益会逐渐减少。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累积,新增加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微不足道
案例:春晚的危机
大约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开始,我 国老百姓在过春节的年夜饭中增添了一套诱人的内容,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记得1982年第1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出台,在当时娱乐事业尚不发达的我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晚会的节目成为全国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题材。
晚会年复一年地办下来了,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技术效果越来越先进,场面设计越来越宏大,节目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不知从哪一年起,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评价却越来越差了,原先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的赞美之词变成了一片骂声,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一道众口难调的大菜,晚会也陷入了“年年办,年年骂;年年骂,年年办”的怪圈。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同时,消费时尚也受广告的影响。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所以说,企业行为从广告开始。 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同类产品做成不同式样,就成为不同产品,保洁公司就做得相当好,洗发水就有很多品牌,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这样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如果是完全相同,则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不会多购买,也就会影响效益的增长。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诫我们:企业要不断的创新,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丰富产品的类型,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减少边际效用规律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7.鸡蛋理论
定义:鸡蛋理论,源于消费者的一种行为特征,我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鸡蛋理论也叫宜家效应,因为宜家一般提供半成品家具,顾客可以自己组装,有很多顾客热衷于自己做。
鸡蛋理论的运用可以让用户有参与感,让用户参与其中获得乐趣, 获得成就感。一定要让用户自己付出劳动,流出一小部分工作交给用户,可以是整体任务的30%左右。让你用户有30%左右的参与度,用户会在整体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案例:品食乐公司蛋糕粉
蛋糕粉的案例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宜家效应”。20世纪40年代后期,各种“即时”烘烤配料在美国上市并普遍受到欢迎。主妇们做馅饼时并不在意脆皮用的是不是配置粉,但却并不认可只需要加水调和就可以入炉烤制的蛋糕配置粉。学者研究后认为,蛋糕制作过程中有个分界点,超过了这一点,主妇们会感觉蛋糕不是她们“亲手做的”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市场心理学的先驱欧内斯特•迪希特(Ernest Dichter)提出把蛋糕粉的部分配料去掉,让主妇们根据各自的喜好添加配料。品食乐公司照做后,蛋糕粉的销量立即大增。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在蛋糕粉里加入鸡蛋和其他一两种配料,就足以把蛋糕从“柜台货”提升为拿得上台面的家制点心[3]。不难看出,迪希特的“蛋糕粉理论”与“宜家效应”如出一辙,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投入劳动会产生依恋、增加自豪感和专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