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对学生而言,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其一辈子的幸运。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做人之道”,是放在首位的。
其实,转念一想,孩子初到世界,他们第一个会接触到的老师是谁呢?没错,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从嘤嘤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尊老爱幼到尊师重道,在孩子还未进入学堂徜徉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就是父母。所以,这个教师节,我们不妨聊一聊,为人父母,怎样学习做孩子的好老师?
前两天,在胡润东老师的学习群里,我听到了特邀老师刘俊敏关于“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的分享,很受启发。他提到,想要培养孩子拥有高情商,首先,我们自己要先成为高情商的父母。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什么是情商?
据百度百科介绍,情绪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EQ),通常简称为情商,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洛维于1991年创立。 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与开放其智商同等重要。
怎样才算高情商?
翻阅过相关的书籍,也上网查过一些资料,对于高情商的表现,放在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大抵都能从丹尼尔·戈尔曼的著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中找到答案,归结起来,EQ可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学习做到这5点,才算是入了高情商的大门。
如何培养情商?
正如刘老师在课中提到,并不是谁天生就具备高情商,假如在父母情商都不算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下一代的情商呢?
不妨试一下:培养同理心以及与孩子采取积极的情感互动
为什么生活中家人之间总有那么多抱怨与不理解,为什么职场上总是那么多的摩擦与不和谐?说白了,就是宽容不够,学不会换位思考,没有同理心。如果从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能先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对待孩子,做到以下3点,那么,和谐的亲子关系将会是EQ滋长最优质的土壤:
1、See Him/Her 看见他/她;
看见,其实说的是要用心关注,单纯的陪伴,并不够,人在,心也要在。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亲子旅游;无论是一起郊游,还是一起嬉戏,我们首先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此刻,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知道你什么时候是快乐的,什么时候受委屈了,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事就生气了,什么时候开始失落了,我看到了你的成长和进步,我也看到了你的跌倒与后退,无论怎样,我都是你人生路上最坚定的守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的安全感,源于童年父母的点滴陪伴......
走在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年轻的父母,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拿着手机,孩子跟妈妈大声说着他看到的猫狗花草,妈妈三言两语随意敷衍,然后全神贯注地用微信对讲与朋友聊得热火,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转而大声叫嚷,企图引起大人的注意,然后,随之换来一顿训斥,甚至拳头和耳光。如此不走心的陪伴,能对孩子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吗?孩子再长大一点,会不会也学着父母心不在焉地对待周遭的一切呢?
2、Feel Him/Her 感受他/她的感受
当有一天,你听到孩子对你说“算了,不跟你说了,你不懂”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特别失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感受,是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也需要技巧和智慧。整个过程,是建立在有效而平等的沟通之上的。
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扮演着“审判官”的角色,用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来恣意妄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你这是不对的”、“你不应该这样做,应该......”、“你再不......我就不要你了!”、“你怎么这么娇气?”、“笨死了,怎么教了你这么久都不会?”......自我反省一下,当我们不耐烦的时候,是不是会脱口而出这些口头禅?如果是经常性的行为,会很容易造成孩子因为害怕被批评而收起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随之,与父母渐行渐远。而这些负面言语的伤害,也会转化成孩子的潜意识,复刻到他人身上。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易怒、刻薄、不听话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训斥,而是自省。
3、Accept Him/Her 行动上接纳他/她
假如孩子鼓起勇气,跟你说了他做错的一件事,你是勃然大怒?还是接纳他的缺点,然后,帮助他去做出改变呢?我们当然会知道应该选择后者,但事实上,当这件错事会与你的切身利益高度相关时,比如让你感觉很丢脸,让你损失了一笔钱,给你造成了不小的麻烦......那么,你还能很冷静地笑对孩子吗?如果能,恭喜你,你具备了高情商的潜质。
大多数时候,我们对失去并不能做到处之泰然,正是因为我们把得失看得太重,而如果我们把得失看得比孩子还重时,我们又怎能要求孩子今后在面对失去时,可以云淡风轻呢?
接纳,其实需要更大的胸怀和勇气,这一课,我们与孩子一样,都需要好好补上。
施行“快乐教育”
那么,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充分感受爱与关注呢?在此,不得不提一本书: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所著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是一本畅销百年的世界巨著,被誉为奠定了美国近百年来人才优势的奇书。当中倡导的“快乐教育”的理念,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这是斯宾塞最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充满快乐的,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斯宾塞认为要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因为这时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和强迫他学什么。这样你常常会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太差。
3、努力营造快乐、鼓舞的家庭教育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忧郁不开心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教育的真理。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成长的过程。所以,父母希望孩子怎样,父母自己就应该怎样。
当我们对人友善有礼时,孩子会看到并学会我们的善;当我们自私狭隘时,孩子会感受并传承我们的恶。假如我们时时对生活充满抱怨;假如我们因为工作不顺利,回家冲着家人发脾气;假如我们为今天生意场上的阿谀我诈津津乐道,假如我们时刻绷着脸;假如我们被失败击得垂头丧气,那么我们何来的底气,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出淤泥而不染”,出落得善解人意、和颜愉色、乐善好施、情商满分呢?
美国曾有一份研究,孩子想获得成功,应具备的七大性格元素:
1、Grit 坚毅
2、Self-control 自控
3、Social intelligence 合群
4、Zest 热情
5、Gratitude 感恩
6、Optimism 乐观
7、Curiosity 好奇
我们不妨照一下“镜子”,看看自己做到了几条?俞敏洪老师曾说过:孩子的成长,至少需要父母18年持续不断的正确努力!我们,是否做好了充足准备?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接力赛,希望我们都能身体力行,先领跑在前,成为孩子的榜样,然后做好情绪的交接棒,助力孩子在漫长的人生赛道上,跑得更稳、跑得更快、跑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