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考研大军花样抢占自习室的新闻,例行登上热搜。
新一年的战斗,已经打响。
翻了一下过去六年的数据,每年考研人数都在刷历史新高,应届生和往届生比例基本在1:1,保研/直博/硕转博的总人数也不断升高,好学校好专业对外招生的名额大幅缩水。
考研这一选择,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2012届以402分考入魔都985.211学校的老前辈,不喜欢以所谓的大神自居,只能说当时比较幸运。
近期又看到很多挣扎在此路上的年轻面孔,听到不同的纠结声音。
方法论过去在考研论坛已经分享过,在此,结合读研再到毕业工作借微不足道的经历,与你谈谈关于考研的思想建设。
01
先想清楚:考研不应该是孤注一掷,而是自我激励
如果你说,之前的人生过得太一塌糊涂,一定要考研成功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知道我多么厉害、多么有能力,通过考研救赎自己,活出自己之类的,建议你还是再好好想一想。
因为很明显,一个没有好好掌握和规划自己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人,不适合走这条路。
五年或十年之后会发现,是研究生不代表你就是优秀的能力之人,那些没有选择读研且一直优秀的早悟之人也没有过的很差。
文子就是这普通的一员。
刚入大一就目标清晰要做导演,哪怕他家境不是很好连自己的机器都没有,哪怕只是普本学校资源一般,但会想方设法借用学校的设备、不断腾出时间拍片子,参加大大小小的大学生DV大赛或短视频比赛,获取机会。
毕业后三年的时间,他已经可以在帝都接央视项目。
考研只是一个人生某个阶段的选择和过程,在这背后伴随一生的,是学习和成长能力、工作和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就算你躲过了3年,终归还是要面对。
也不要信那些二话不说就先让你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一定要成功的鸡血。
活出自己的前提是清楚知道自己是谁,并对自己满意。
可惜,绝大多数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既不满意眼前的自己,也没有能力改变眼前的一切。
像文子一样目标清晰的人,在60人的班级,也就出了一个。
那么这个时候,拥有能够分析和权衡利弊并作出有利于自己抉择的能力,比梦想鸡汤重要得多。
对于绝大部分人,在你挣到足够的钱、买到自己的房子,足够支付父母、伴侣和子女的医疗教育费用的财富之后,才能谈那些梦想。
当今社会,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在谈到应试教育时,俞敏洪在做乡村教育公益时提到,应试教育是农村和大山孩子最好的阶级上升通道。
泡得久了,发现简书上大部分都是本科生,对于高考时没有把握好机会的人来说,考研则是激励你跳出普通学校、普通专业、小城市的最好且最公平的通道。
02
眼界比专业重要,选择比盲目努力重要
先借用一句话总结:
二本及内陆学校本科,请报考北上广211或以上;
211本科请报考北上广985或以上;
985请报考清北人复交浙。
在研究生如此泛滥的今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学校,越来越不值得一读。
先不要说什么就算笔试过了,面试也会有黑幕的。
除了极个别热门及名额金贵的学校和专业以及黑学校外,越是好学校越会相对公正。
当年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很多同学都表示明明什么背景都没有、也没有认识的人引荐,还能被Top3学校录取,怎么可能啊。
认真观察几年来身边人的境遇发现,无论是考研还是公务员,所谓的黑幕,只不过是经历失败而又输不起的人为自己找的借口;就像每个录取成功的人,只会强调靠的是自己努力而选择性地忽略现场发挥及所做的选择比较稳妥这些因素,是一样的道理。
这叫“自利偏差”,人们总是会倾向于把结果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
所以,先别想那么多否定自己的借口,放宽眼界,好好做抉择。
从专业、学校录取人数及报考比例三个方向,结合自身需求及能力做好分析。
高考是必走之路,而考研则是自主选择,既然自己做主一次,当然要全力以赴。
985.211院校中,所带的资源、所能见到的优秀群体、所获得的机会和准入敲门砖,无可比拟。
我们一直在说为什么工作之后的人看上去越来越资质平平,因为一个好学校里自有一种优秀、向上的氛围,和有趣、有能力的优秀之人同行,你也会不自觉的进步。
给自己一个坚决的理由,只要下定决心,做好选择这一步,定好学校和专业,你的纠结和质疑通通不见。
在《社会性动物》中,对人的认知有这样一个总结:“人们在做出决策之后,会通过寻找那些决定使人放心的信息,尽力安慰自己,证明自己所做的决策是明智的。”
一旦敲定,后面你只会全方位、多角度为自己能进入这个学校寻找各种可能。
03
一味苛求结果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过程中锻炼的终身成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这一场战役中,绝大多数人经常会退缩,觉得自己考不上、学得慢、忘得快,这样的消极和焦虑情绪每个人都会面临。
而情绪最无用,边学边忘很正常。
接受这样的情绪,积极寻找办法尽快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合理规划新摄入和复习知识点的办法。
这本身就是帮助消解不良情绪,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锻炼方式。
整个过程,一定要坚定不移相信最初的选择,并坚持到最后,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人的战斗。
能忍受得住备战的孤寂,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思维视角的乐趣,这样一种能力,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比考试成绩拿第一重要得多。
当然,如果你有实力拿第一,那是绝对不能手软。
俞敏洪在《奇葩大会》里做了一个长大不等于成长的分享,其中提到的几点值得年轻人思考。
人这一辈子两个东西最重要:第一,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具有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第二,在前面基础上,胸怀大志是否能为你获得幸福和快乐能力锦上添花。
伟大志向并不是必需品,平淡的幸福也很好。如果你没有远大的志向,那么至少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你还比较喜欢。
在闲暇之余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即使在孤独的时候,也能让自己觉得生命度过的更加有意义的爱好。
这些成长学习方法、解决困难的方式、发现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养活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拥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东西。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在获得足够的成功后,开始探求人生和价值意义。但拥有探求和思索幸福的能力,并不断进取,不是更好吗。
生活没有高低,努力不分贵贱。
愿每个做抉择的你,都能拥抱到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