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日课堂教学反思。
今天开始执行每日口算天天练,写了20张口算卡片,课前训练10道题,准备持续练习,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今天学习五下第一单元第一节一一《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课后反思如下:
待发扬:
1.发散了学生思维。在根据例1图式写出等式,引导出等式的意义后,我让学生自己再写几个不一样的等式,鼓励学生从减、乘、除角度写出不同等式,又可以从分数、小数角度写出不同等式,对比关联,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表示左右两边相等,都用“=″连接。
2.渗透了分类思想,让学生经历了两次分类。第一次是把例2中写出的4个式子分类,学生很容易分为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我把不等式擦去,让学生把黑板上留下来的所有等式再进行二次分类,学生把它们分为含有未知数与不含未知数两类,从而引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再来探究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就比较容易了,它们是包含关系,等式里包含特殊情况一一方程。
待优化:
1.练习内容备课不充分。时间把控不好,作业练习一1.2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数量关系列简单的方程,既没有课前备出对应练习题,也没时间在课堂上练习就下课了,学生这一块相对薄弱,下午延时服务课上才又专门进行了训练。
2.缺少了学生课堂总结。应该有意识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化、结构化。如本节课学习内容为:等式、方程的含义,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辩析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式子既是等式又是方程,还要会根据给出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专业学习复盘
晚上线上观摩了张齐华的一节二年级《认识平均分》的社会化学习课,又听了张老师结合本课进行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解读说明的公益讲座,张老师把学习单对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要求,亲自下水对标打样儿让我们观摩学习,感觉解读细致、可操作性强,收益很大,现梳理如下:
1.[我的目标]
目标指向知识技能,可操作,明白易懂,这与龚院长学本教学上讲的完全一致,就是让学生一眼就能化较清晰地[我的研究]里匹配任务。
三级要求:
L1.圈画重点。在我的目标里用红笔圈画出关键词。
L2.勾连任务。先在[我的研究]板块里面找到与学习目标关键词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在[我的目标]里面进行标注,如关键词“含义”对应的是1题中的小2题,则在“含义"旁标注1——2,这样目标与任务匹配,学习研究起来心中更清晰。
L3.批注解读。如果能对目标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解读说明或提出问题并进行批注,那学生的学习将必定更深入。
2.[我的研究]
[我的研究]板块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路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是张老师社会化学习的精华与亮点;也是我们重点要研究学习的板块。
三级要求:
L1.完成任务(严格按学习单完成任务)。这块张老师是让学生提前在家完成,龚院长的学本教学里自学环节,在课堂上完成。对比不同,各有千秋,在家提前完成,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当堂完成则是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结合我校实际,学生几乎全员都上延时服务,这一块可以在延时服务课上让学生完成,这样能为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升提供时间保证。
L2.思维留痕。这一点都进行了重点要求,即学生所思所想都要简要记录下来,让思维可视化,清晰化。审题时圈关键词,解读关键词,观点的理由,说理的证据或数据都要有呈现。
L3.提醒追问。这更多是对组长的能力要求,针对组员的薄弱地方有的放矢地追问。如@组员A怎么怎么行不行?@组员B为什么是这样?@全体能不能怎么样?通过提醒追问,让组员的学习更深入,思维再提升。
3.[我的检测]
在张老师的社会化学习里,分组内过关和当堂检测两块,而龚院长的学本教学则是一块当堂检测。
4.[我的提问]
学生如何提出“我的问题”?
提问的维度:①是什么?如什么是方程?②为什么?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选通分?③怎么办?如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④有别的方法吗?如还可以怎样转化?⑤有什么用?如学习小数有什么用?⑥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提问的对象:从目标中提问;从研究中提问;从练习中提问。
5.培训使用学习单。
标准解读一一标准放样一一标准提纯(树榜样,开展多元评价:多维评价、经验介绍、作品分享)。
通过对比学习,我感觉张老师社会化学习更注重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对老师、学生的素养要求比较高,课堂驾驶难度更大;而龚院长学本教学更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模式比较固化,课堂驾驶难度相对容易,更适合教学相对底子薄师生,更接地气。
还有周六周日两天的公益课程,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向不同老师学习,再结合实际,一定能探索出适合我校我班的学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