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新的玩法上线后,除了复盘活动数据是否达到初期的目的,我们往往还会想要了解用户对这个新活动的评价。用户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样一般会导致分析活动的用户体验效果时,只有观点没有数据。如果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工具,也很难发现哪些因素是短板。
体验量化体系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客观维度及其分值可用于判断迭代的有效性,进而形成迭代方向的固化深化复用,指导后续活动的优化点。
关键指标说明
在体验量化体系中,分值是用户体验量化的工具。此外,量化体系应该:
1. 提供同一个语境,不同职能的同学都可以通过量化分析获得活动的效果感知;
2. 可比较,能够作用于n个活动,并提供对比;
3. 客观,尽量排除过程当中的主观臆测
一、页面数据
把一个活动比喻成园游会的一间小铺子,通过入口位置的点击事件埋点数据可以得知多少用户“进店查看”;通过整体页面的浏览量和独立访客数可以得知多少用户“转了一圈就走”;通过关键按钮埋点数据可以得知多少用户“拿起了商品”想要购买;通过付费情况了解当日的“营业额”;甚至通过付费比率来获知收入主要来源于“零售”还是“批发”。
在特殊情况下,数据还能告诉我们一些额外的信息。当这个小铺子“搬了新家”后,我们能够通过入口埋点数据的波动了解迭代前后的用户感知度。当小铺“促销迎宾”时,返礼品发放数据、领取用户类型、人均领取率和库存消耗率能够告诉我们用户付费的出发点。
二、行为数据
或者我们可以将一个活动视为一场party。难点在于,超过十人以上的聚会,主人分身乏术,兼顾不到每一个客人。我们如何能够了解参与party的众多用户是不是嘴上笑嘻嘻,心里mmp?通过观察用户的使用痕迹,我们至少能够得知他们参与一个活动需要踏过哪些门槛,哪些门槛对他们来说难以逾越。当某个页面的跳出率环比高于同期,意味着该处对用户没有帮助或者稍显复杂了,用户搜寻了一番找不到想要的东西,自然就此离开。
除了单个指标数据能够反映体验问题,多个行为数据综合成可视化的用户行为序列,能够直观了解到用户的操作习惯和行为规律。
三、主观感受
继续关于party的比喻。当我们想了解一个party是否实现了宾至如归,这时候也许需要脱离大数据,细细研究一个用户从收到邀请函开始对活动的印象(触达),为什么决定来参加这个party(动机),是否喜欢这个party(满意度),是否愿意邀请自己的朋友前来(推荐度)。这离不开与用户的沟通。我们会根据不同项目的情况,通过电访、可用性操作观察接触到小样本的用户,也有可能通过问卷推送、街访的方式接触到尽可能多的用户,鼓励用户的反馈,从而传达用户的声音至内部团队。
关键指标实践
以上的活动体验关键指标,都归结于测量用户体验的两个主要方面:绩效和满意度。我们先来看看如何量化满意度:
一、满意度量化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围绕活动玩法,设置n个任务,通过观察用户的使用情况,得到相关数据:
进一步分析:
二、千人收益量化
受样本量限制,我们往往还需要参考活动的绩效指标来了解沉默的大多数。活动指标中,适用于体验量化的数据有:
流量:用于验证活动的曝光度是否符合预期,可以使用pv或入口点击数据了解访问流量,使用跳出率了解流失程度
关键事件埋点:在关键按钮(例如buy button)点击数据中了解用户的参与情况
ARPU:付费数据中,人均付费比率可以获知用户结构分布
以上指标可以计算出千人收益,例如活动A的1000个新增用户,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只有300个人留下,其中有200个人点击了buy button,最后100个人每人付费100元,那么千人收益就是10,000。
三、总结
千人收益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变化,从中可以得知环节流失比率和用户结构,满意度可以用于衡量用户评价,综合二者能够得出较为客观的活动指标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