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元朝是不是一个中华王朝,这个问题无论你怎么回答,答案都是政治的,因为它们全部都牵涉到认同的问题。
——梁文道
为蒙古正名的日本历史学家
今天历史学界里面很流行一种讲法,认为早在今天的全球化之前,16世纪时,其实世界就已经有了一次全球化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不成熟的、初期的、胎儿时期的全球化。
那样的一个时代,大家把它叫作白银时代。
因为在那样的时代,整个世界能够透过白银去把它贯穿起来,从美洲到亚洲一直到欧洲,这整个世界彻底地连通在一起了。
这样的讲法是为了挑战学术界,和我们一般人,过去长久以来的一个定见,就是从16、17世纪之后,我们亚洲就长期是落后的,或者是原来亚洲自从欧洲搞了文艺复兴之后,就赶不上欧洲了。
欧洲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文明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终于从欧洲发展出来的殖民帝国把全球各地都纳入它的版图之内,接着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以至于全球化。
但是,16世纪那个全球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白银时代不可能是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的。
比如说白银,为什么会那么容易成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货币单位系统?它的根本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人铺下了基础。
根据我介绍的这本书——《忽必烈的挑战》的作者杉山正明的讲法,这个基础就是由蒙古人建下来的。
换句话说,杉山正明在这本书里面想要做的就是要把全球化的史前史,再往前推,推到13世纪,到蒙古人控制整片欧亚大陆的那个年代去。
他的这套观点可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非常地新锐,现在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但同时也受到很多人的指责。
为什么指责他呢?就拿这本《忽必烈的挑战》来讲吧,他每一本书可读性都非常高,几乎可以当成是科普著作来讲。
而他每一本书里大致上要讲述的东西,其实说来说去都差不多。简单一句话讲完,就是要为历史上的游牧民族重新正名。
就是说游牧民族并不是我们过去所想象的那样是蛮子、野蛮人、是鞑子,跟我们所有的农业定居文明是差很远的。
相反的,他要说,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扩张,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网络的拓展,还有这中间打通了各种的定居农业文明的壁垒之后,带来的文化交流、资讯的互动,是使得世界文明产生动力,不断向前的主要核心。
他的这些观点在他的十几本著作里面反复地宣说,只是每一本著作他所要侧重的面向不太一样而已。
但这些书里面,常常也为人诟病,尤其是《忽必烈的挑战》这本书,它最大的弱点就是,作为一本学术书籍,我们基本上可以说它是过不了关的,因为里面没有任何的注释、没有任何的引据、没有任何的参考书目。
当然作为一本学术普及书籍来看,它还是可以的。但是没有了注释、引据、参考书目这些东西的支持之后,里面所有的材料是不是站得住脚呢?这就是一个很大问题了。
可是杉山正明他能够自傲的一点是,他能够大量地运用多种的语言、多种的材料。他的知识非常地渊博,他会20多种语言。在他看来,用这20多种语言的材料是研究蒙古史必备的。
因为我们过去中国人讲蒙古,用的多半是汉文的材料,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学者,也多半是用我们汉文材料。
用汉语材料探出来的蒙古,无可避免的就是亚洲大陆的东端这一边,以元朝或者是大元汗国为核心的这一块蒙古。
可是谈论蒙古还有另一派说法,那个就是欧洲或西亚人比较熟悉的材料。那部分材料用的是当年的欧亚大陆,或者至少中亚、西亚地区的世界语波斯文来写的。
长期用波斯文史料的那一批学者或读者,他们所认识的蒙古,跟我们用中文来作为主要语言的读者,所看到的蒙古,可以说是不一样的蒙古。
但是杉山正明能够自如地出入于蒙古语、阿拉伯文、突厥文、汉文的各种的原始基本材料之中,所以他觉得他很有自信,来说一个跟大家所理解的不一样的蒙古。
美化 / 重新认识蒙古?
可是这样的一个蒙古,是不是真的站得住脚呢?这个我觉得就很难一时讲得明白了。
你比如说,这里面我们会碰到一个问题,虽然杉山正明说现在很多学者过度美化了蒙古,然而我们熟悉他的读者都晓得,他恐怕才是那个最美化蒙古的人。
比如说,他就讲到,蒙古人几乎是一个很宽大、很和平的征服者,跟我们历史上所知道的那个暴虐如火的蒙古大军——屠城的那个蒙古,完全不一样。
很多人说:“杭州过去曾经很璀璨,但是元军一来,就把杭州怎么灭得干干净净了。”
杉山正明就说这不是事实,当年元军南下,攻下了南宋的首都临安——也就是杭州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它采取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非常和平的。
他说,当南宋的军人失败撤出之后,杭州这个地方的确它是夜晚搞宵禁,要每一家每一户都在门口贴出自己家里面有多少成员、什么姓名,好像是用来歧视、禁制我们汉人的暴虐手段,但是其实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
他说当年杭州里面发生的所有杀人放火、劫掠事件,其实是那些处在兵败前夕的南宋军人,他们自己变成了暴徒所造成的结果。这些讲法你觉得站得住脚吗?
他又说到:“当年南宋各个地方在投降的时候,几乎都是和平解放的各个城市。不止在我们中原地区是这样,在西边,俄罗斯那边也是。”
在俄罗斯人的历史之中,对蒙古人的印象,跟我们中国汉人对蒙古人的印象是差不多的,都觉得他们是野蛮人,都觉得他们来了是很暴力的一群匪徒,都觉得他们劫掠、破坏了我们了不起的文化、经济跟文明。
但是杉山正明说:历史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在蒙古人来之前,俄罗斯所有的那些所谓的公国,都只是一些城墙只不过是木栅的、非常小非常原始的一些小侯国、小城邦。
恰恰是蒙古人的到来,使这些地方一些小公国的诸侯或者是大公愿意贴附蒙古的势力,主动地靠拢,然后培养起自己的势力,并且慢慢形成了一个比较大范围的俄罗斯的这么一个国土的意识。
再说中亚跟西亚。一直有个讲法,说当年成吉思汗攻破撒马尔罕的时候怎么样屠城,然后一路横扫,到了巴格达的时候一路上怎么样杀人放火。
最可怕的是蒙古人善用一种战法,我攻破一座城市之后,把这座城市里面的居民赶到前方,到下一座城市,让这些人又哭又喊,蒙古人在那边杀人。
为什么要这么干?那是为了要吓坏下一座城市里面的人胆子。
蒙古人当年以那么少的人数,能够征服那么大片的土地,很多时候是靠着名气,他们的名气从何而来,那就是因为他们恐怖。
但是杉山正明又说:所有的这些讲法都没有根据。
他的说法是这样的:中亚、西亚许多的大城市就跟我们宋朝的杭州一样,如果说蒙古人来了破坏得一塌糊涂的话,怎么可能短短几十年之间,比如说到了忽必烈在位的时代,那些地方忽然又复苏起来了,忽然之间又变得都非常富庶了,繁荣的规模更胜于从前呢?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后他指出,相反地,当元朝灭亡,当年明朝的军队攻克了北京之后,北京那时候才真的是彻底成了废墟。
他用这个说法来说明,其实我们汉人王朝变化之间,攻入对方的一个都城里面,对那个都城所造成的破坏,比蒙古人造成的破坏强烈得多了。
总而言之他就是百般地要美化蒙古,但是这些说法你可以说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可惜也并不是完全都站得住脚。
元朝是中国王朝吗?
这在学术界里面自然会有很多的讨论,但是这里面最让人觉得奇特的一点,就是关于蒙古的定位,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该怎么定位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段话:
一直以来,世人都理所当然似的将忽必烈政权视作一个完全的中华王朝。他们将之唤作“元朝”,作为历代中华王朝的一个朝代来处理。
当然,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对于忽必烈政权与蒙古帝国而言,中国本土都是重要的。但那也不过只是一个部分而已。
此外,从忽必烈政权国家机构的面向来看,中华帝国的色彩也是在特别限于涉及中国本土的行政组织中,位于中下层级的位置才较为明显。但是,在大元汗国统治下的其他区域姑且不论,在有关军事、政体、财政等,涉及国家与政权最根本的层次上,吾人不得不说中华色彩简直是淡得不得了。只要能不抱先入为主观念来加以审视的话,就自然可以得见。
忽必烈帝国的本质是重新改造的蒙古世界帝国。忽必烈帝国本身绝未成为中华王朝。
这段话,我相信对绝大多数接受传统的中国历史教育的读者或者观众来讲,都是非常一时间难以适应的一段话。
他说我们中国人所叫的元朝,其实并不是一个中国的王朝,它是蒙古帝国。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其实是处于一个异族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我们是被征服的,蒙古帝国是个征服王朝。
但是在我们过去的观念之中,虽然我们都能够意识得到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我们也都意识得到当时后来有很多的汉人是对这个帝国深怀不满的,于是才发生了后来的元朝覆灭,有了明朝。
但在我们观念里和正统王朝史里,我们一路背下来,仍然会说是“唐宋元明清”,把它当成是一个中国王朝。
乃至于我记得在我小时候还有很多人说:“我们中国人多了不起啊,当年我们成吉思汗一下子快打到欧洲去了。”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成吉思汗是我们自己人,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部分。一来固然是因为蒙古人,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构成的一部分。
第二就是因为我们深信元朝是中国的正统王朝之一。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假如成吉思汗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的话,那么今天的蒙古国又怎么样呢?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假如成吉思汗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的话,那么今天的蒙古国又怎么样呢?
蒙古国现在有大量的成吉思汗的像被重新树立起来,他们越来越喜欢重新提起他们过去这段光辉的历史,他们民族上的骄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那是因为他们认为成吉思汗是他们的,从他们的历史叙述来讲:“我们当年蒙古多厉害呀,曾经征服过整个中国。”
到底成吉思汗是谁的骄傲?成吉思汗是谁的英雄?这个帝国是谁的帝国呢?这从来就是混淆不清、你很难摸得清楚的一个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