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歌 岁月如诗—— 一本湖北省宜昌市一中1973届高二三班留下的笔记本及文后故事


时光如歌  岁月如诗

      ——  一本湖北省宜昌市一中1973届高二三班留下的笔记本及文后故事

      翻开这本发黄的练习本,寻找到一批1972年就读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的高中学生在想什么,在干什么?

    这本练习本,是四十五年前的一九七二年九月至一九七三年三月,原宜昌市一中1973届高二三班政宣组的小评论文章留底稿,上面有全班二十多位同学抄写的文章,一本练习本,能同时有二十多位同学抄写在一个本子里,并保存四十五年了,该是多么珍贵呀!

    时光如歌,岁月如诗。虽然文章留有时代的烙印,但能有二十多位同学抄写并保存下来,同学情跃然纸上……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O三政宣组

《胸章》

学校检查批复

《在期中考试到来之前——评我年级(一、二、三)班中的错误思想》

《要讲真话》

《亲切关怀 巨大鼓舞》

《这种行为实在可恶》

《这种说法实在可愤——再评违反食堂纪律的现像》

《从五分钱团费谈起——评我连团员中的错误思想》

《谈看书》

《学贵主动——抓紧复习迎接期中考试》1972年10月30日星期一 文后故事  :本文主人翁,就是那位主动学习的同学,当年(1972年)他写的一篇作文,《港口灯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登在当时宜昌市文教局主编的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一书中,《港口灯火》并作为书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的那天下午,全校同学集中在教室外树阴下,听中央台富有感情色彩播颂《港口灯火》。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努力,成长为美国某知名高校医学博士,教授。                                                          宜山同学撰文: 记忆深处的李武 一、诗书传家 一日,作为同班同学,受邀去李武家。 我们一行来到北门码头,沿着青石江 碴子下去,踏上了冬季枯水季三江用 煤渣铺在泥上的旱‘’桥‘’,经过跳板搭 成的独木桥,再攀上江碴子,就到了 宜昌的‘’宝岛‘’西坝。武的家就在这片 宝地上。在他家作客,关于受到热情 款待等,非常抱歉,真的不记得了。 然而,参观他家的书房所受到的震撼 影响了我的一生。好几排大书架占据 了整个房间,犹如一个图书馆。当时 我还不怎么爱读书,也不知道看是什 么类型的书,就是被这家庭藏书所震 撼。 二、悬粱刺股 一年的期终考试后,外语老师余蓉在 评点试绩时候说到了武为此考试背了 一夜的单词 三、遨游在无限 数学极限题中,一道极限求和题。做 完作业等于1。同学看武的结果为0。 自己检查百思不得其解。老师讲解, 我错在用有限去解题。 四、创新的先行者 七十年代市二电机引进了数控线切 割机,我去武那里去的时候他正在 打穿孔纸带。并给我看了一件用该 机切割的仅有壹元硬币大小的仙女 飘逸,精致无比。

李武同学的作文《港口灯火》

1973年囯庆前夕,宜昌市文教局主编了宜昌市学生作文选——《港口灯火》,李武同学的作文《港口灯火》作文被选入,并作为作文集的标题。      由宜昌市文教局主编学生作文集,还是1963年主编印过一次巜中学生作文选》、《小学生作文选》,这次作文选中小学编辑在一本,共三十篇文章。
《这种风气不好》

《军体课——二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又迟到了——一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评提前五分钟》

《也谈"评提前五分钟”——兼述观"评提前五分钟”一文后感》

《也谈"评提前五分钟”——兼述观"评提前五分钟”一文后感》第二面

《抽烟》

《三谈提前五分钟——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文后故事:本文的抄写者,是我班的缅甸华侨罗雄德同学,他也是班里的军体委员,  学校毛泽东思想业余演出队队员,学校大型舞剧《白毛女》大春扮演者。你看,那上下圆圆的字体,像不像缅文。 班里组织活动时,他与班里的文艺委员,同样也在校毛泽东思想业余演出队 演《白毛女》中的喜儿的同学演舞剧《白毛女》片断,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附: 当年的柳定祥老师 《难忘岁月结深情》 王浚山老师诗一首 《七古•回一中》                                                                  1.《难忘岁月结深情》                                    在这百年校庆的晚会上,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心潮激荡。    谁能想像,一所普普通通的中学,一支仅仅排演过小节目的业余宣传队,居然一气呵成,排出了《白毛女》、《红灯记》两个全场,并把《常青指路》搬到舞台上。 谁能想像,从一群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中,居然走出了杨白劳、喜儿、大春、李奶奶、李铁梅、洪常青、吴清华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教室和舞台,成为宣传队员们两个不可或缺的课堂。    谁能想像,一中宣传队居然受湖北省的委托,到秭归,去枝江,跋山涉水,穿街走巷,把艺术送到饥渴的矿山和村庄。硬邦邦的馒头,便是充饥的食粮;沉甸甸的道具,磨红了稚嫩的肩膀。顶着呼啸的寒风,“吴清华”身着单衣,躺在冰冷的水泥球场上。一阵阵掌声啊,响起在香溪古镇、潘弯煤矿。一阵阵喝采啊,让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可谁能知道,为了这一切,一中宣传队的师生们,战胜了多少困难,付出了怎样的辛劳:    ——没有导演,就去歌舞团、京剧团,问叔叔阿姨们讨教。    ——没有编舞,就到电影院去学。场内一遍又一遍地看,场外一遍又一遍地跳,直看到末场电影散场,直跳到双脚磨出血泡。    ——没有编剧,老师们白天坚持上课,夜晚挑灯创作,在办公桌前迎来一个又一个拂晓。    ——没有京剧乐队,校办工厂中来自文艺团体的师傅们,顾不得脱下工装擦把脸,抓起京胡和月琴,把伴奏的旧业重操。而舞剧的乐队以少胜多,一枝竹笛从头到尾,直吹得余音袅袅。    ——没有服装,没有道具,师生们自己动手,不依不靠。从李玉和沉重的铁镣,到风雨飘摇的奶奶庙,一件件做得惟妙惟肖。最难忘,年近古稀的英语老师刘自铮,戴着那付厚厚的眼镜,踩着那台老式的缝纫机,直累得两眼通红,血压升高。    ——没有寒假,没有暑假,人人听从学校的召唤,个个服从排练的需要。不怕高温,不畏酷暑,排练场洒满汗水,宿舍里充满欢笑。    正是在这段难忘的岁月中,同学之情、师生之情,恰如母校满园的芳草。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这情谊与日俱增,真可谓共日往而月来,若地厚而天高。    正是从这个优秀的群体中,一大批同学被部队和地方文艺团体所选调。缓缓地踏着落日的余晖,王书记和老师们满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出了学校。当年的宣传队队长岳世鑫,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从湖北到两广,从战士到将军,戎马倥偬三十年,成为部队一名高级指挥员,成为母校一中的光荣与骄傲。    在这里,我们倍加怀念当年的“大春”罗雄德,忘不掉这位归国侨胞腼腆的微笑,忘不掉他矫健而优美的大跳;倍加怀念当年的歌手韩庆玲,忘不掉这位文艺女兵的音容笑貌,她那曲《翻身道情》至今还在我们耳边缭绕。    尽情地回望吧,那令人难忘的特殊岁月,它已然定格于一中的百年校史;加倍地珍惜吧,那朵朵绽放的友谊之花,她已然成为我们人生的奇珍异宝!            (柳定祥2009.7.18.)                                    2.《七古•回一中》                          王浚山                                        别梦依稀忆逝川, 故园三十三年前。 书生意气同窗读, 学教切磋解惑间。 开门办校走新路, 德智体劳美俱全。 高举红灯唱铁梅, 喜儿奋起舞蹁跹。 宣传队誉满全市, 曲曲弦歌绕校园。 莘莘学子众三万, 名校生辉熠百年。 世纪沧桑岁月稠, 而今迈步写新篇。

《三谈提前五分钟——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第二面

《四块糕》

《四块糕》第二面

《走与留下》    文后故事:本班有二位同学这次光荣参军,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六班参军的岳世鑫同学,从士兵到将军,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他在宜昌市一中网撰文: 【我爱一中】我们的学校非常美(三) [ 作者:1973届校友 岳世鑫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    文章录入:校庆办    时间:2009-6-11 ] >>>更多图片新闻>>>    怀念母校,感触最深的还是我们所受的教育。   学校美,美就美在她确实是我们迈向未来的摇篮。我们入校时,天下仍在“大乱”,我们是在结束了两年“小学不管、中学不要”的荒芜生活、未经考试全部进入了一中校园的。当时我们的学校号称“六厂二校”,是省革委会、省支左办公室抓的八个点,用现在的话讲是全省的重点。我们一九六九年入校后,很快恢复了上课,教学秩序基本正常,但社会活动也很多,经常上街游行欢庆,时常被政府部门派去协助清查车船码头、维护社会秩序,还要学工、学农、学军。那时课程教育显然不太紧张,复课也是为了“闹革命”。但总的来说学校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轰轰烈烈的社会活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上进心。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与闲居家中养成的自由散漫作风、不讲原则、同流合污的哥们义气等不良风气逐步决裂。我们的思想慢慢成熟起来。   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后,我们学习上的压力加大了,课程量增多,社会活动却没有什么减少。那是,我是学习团委委员,任学校毛泽东思想业余演出队队长。我们学校演出队阵容庞大,《白毛女》和《红灯记》都是演全场,曾代表湖北省张体学省长到秭归县慰问演出,祝贺他们摘掉缺粮帽子;原武汉军区副政委、前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湖北省支左简报曾专题总结、报道我们办好演出队的经验。湖北省军区宣传队、9171部队、8199部队、湖北省戏剧学校、湖北省艺术学院、宜昌市文工团先后从我们演出队挑走20多个同学,湖北省军区宣传队一次从我们演出队挑走7个主要演员。在《白毛女》剧组担任大春演员的蔡其平、彭发义,担任喜儿的王笑琴、陈继曼,吹小号的张自清、李成贵,吹圆号的毛兵,在《红灯记》中演李奶奶的江铁梅,演铁梅的王祖清、蔡赤军,独唱演员韩庆玲等同学相继被部队或院校挑中。现在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以及演员的蔡其平,就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还有一些同学素质全面,艺术才华也相当惊人,刘小梅、李红、吕珊、闫永凤、蔡美琼、欧阳惠、王克宁等同学,竟然能够利用观摩电影的机会,把修改后的电影《白毛女》全场移植下来,现在想起来,我都佩服的有些吃惊;乐器演奏水平出类拔萃的韩庆祥同学,不仅板胡、小提琴拉得不错,他还能用一支笛子带动一个乐队演奏《白毛女》全场交响乐;戴刚同学的手风琴拉得出神入化;韩庆玲同学的一首《翻身道情》,谭学俊、张小葵同学的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得满堂喝彩;华侨同学、第二任《白毛女》男主角大春的扮演者罗雄德,跳舞时因小动作较多,被同学称之为“两颤”,陈志强、陈恭俊以及吴志贵、景家福、汪志群等同学,舞姿优雅,动作舒展,他们一直是演出队中的中坚力量。还有那个“体操王子”李少东,木马、单双杠动作娴熟,号称“杠上飞”。在当时“读书无用”的那个年代里,张健、张光荣、闫永林、覃光珍、朱国忠等同学还考上了大学。我的好朋友陈明、胡兴文,我的老同学、从小就开始当学生干部的季光荣,还有篮球明星、出身于足球世家的路景贵等同学,光荣应征入伍。在宣布入伍名单的大会上,全校师生们雷鸣般的欢笑声和鼓掌声,包含着对我们的热忱期望和衷心祝福,至今还时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高中生活不仅使我们学到了文化,增长了知识,培养了我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确立了我们政治信念,使我们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我们上一届的邹克英、郭松安同学,毕业前夕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能够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确实给予我们以极大的鼓舞。我那时虽然只有16岁,在学校领导、年级老师的帮助启发下,也向党组织多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校专门选派了几名党员老师,对我们校团委几个同学干部进行培养,定期找我们谈话,我们也经常书面或口头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在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多次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在向党组织靠拢和争创先进的过程中,我们逐步确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世界观的雏形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幸福浪漫的学生生活十分短暂,但学校在政治上给我们灌输的基本道理,在立身做人、志向追求方面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在吃苦耐劳、组织计划、参与社会活动、协调人际关系和过集体生活等方面给我们的锻炼和培养,都使我们终身受益;在学校与老师们、同学们结下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至今还是鼓舞我们自尊自爱、努力拼搏的精神动力。在反复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回顾这段生活经历,对我们确实有很多启迪。“教育要改革”,这句从我们那个时代就已经喊得很响亮的口号,今天应该赋予新世纪的内容。这是几代人的期盼,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发自内心的呐喊。我们的母校,要永远成为学子们迈向未来的摇篮,学校教育就必须永远盯住未来,面向世界。

《馆子新 思想旧  觉悟低——评星火饮食部的服务方向》

《馆子新 思想旧  觉悟低——评星火饮食部的服务方向》(第二面)

《要迎难而上》

《要迎难而上》第二面

《正确对待荣誉,搞好三好评比》

《学不可以已》文后故事:本文抄写者:吕珊同学  班文艺委员,学校毛泽东思想业余演出队队员。学校大型舞剧《白毛女》喜儿扮演者。她那优美的舞姿,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宜山同学赋诗一首:  @吕珊 八剧之一动乾坤 喜儿倩姿天下闻 神形兼备醉我辈 若于今日千万粉                                      在2010年10月3日宜昌市一中百年校庆时,她参与导演和演出了宜昌一中校友文艺宣传队校庆专场文艺晚会,获得好评。                                附(摘自宜昌市一中网) 1.【校友活动】宜昌一中宣传队百年校庆文艺演出筹备进行时(三)  ——经典歌剧舞蹁跹 [ 作者:许昕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    文章录入:校庆办    时间:2009-12-19 ]    《白毛女》是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经典的芭蕾舞剧,我校当年的校友宣传队曾完整的排演过,引起不小的轰动,在2010年10月3日百年校庆之际,我们将有幸观看到由老校友编演的《白毛女》精彩选段——《红头绳》、《窗花舞》、《大红枣儿甜又香》等,近日,笔者亲临校友宣传队舞蹈训练现场,探访其排练过程。    这是工人文化宫地下排练室,12月的天,没开暖气,穿着棉袄人都冻得发抖,但舞蹈队里二十多位老校友,个个轻装上阵,音乐响起,翩翩起舞,踢腿、擦地、转圈尽显曼妙舞姿,“开、崩、直 、立”非常到位,让你忘记了这是一群年过半百的校友。据舞蹈队导演吕珊老师介绍,为庆祝校庆,舞蹈队准备了《红头绳》、《窗花舞》、《大红枣儿甜又香》等《白毛女》舞剧精彩选段,此外,还准备一歌伴舞节目——《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自今年六月开始,每周二晚上训练一次,加上平时的练习,动作已基本一致,效果还不错!      百年校庆,是你我共同的荣誉,年近百年的校友们已积极行动起来,你,我,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 《白毛女》选段《大红枣儿甜又香》排练 《白毛女》选段《窗花舞》排练 …………                                              2.回望百年校庆:    一中文艺宣传队专场文艺晚会精彩纷呈…… [作者:佚名转自:本站原创点击数:录入:zsz时间:2010/11/24]  编者按:2010年10月3日晚7点30分,由我校校友文艺宣传队精心筹备的的文艺节目在市广电中心演播大厅已精彩上演。  器乐联奏《五湖四海迎校庆》拉开了晚会序幕,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晚会节目形式各样,以怀念母校辛勤培育、重现市一中文艺宣传队成立40年来所排演的艺术经典为主,将《白毛女》、《红灯记》、《太阳出来了》中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重新搬上舞台,虽然当年扮演角色的演员都已年过半百,但舞台上的身影却依旧轻盈而富有光彩。  每个节目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一首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难忘岁月结深情》,深深感染了全场校友,唤起他们曾经在母校的深情回忆和至诚友谊。接下来的节目更加引人入胜,至今仍然闪耀英雄艺术形象、年逾古稀的杨明寿也登台献唱《红灯记》选段《世间只有骨肉情意重》;《土里巴人》“哭嫁”片段,又让大家看到了当年荣获国家大奖经典剧目中校友的身影;充满浓浓家乡情谊的少儿歌曲《雀尕飞》也再现了宜昌人民为祖国家园的奉献精神……

《要严格要求自己》

《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克服错误思想,为革命站好最后一班岗》  文后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高中只有二年,为秋季毕业,毕业时间为元月份。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全班同学下乡到农村,到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班里几位同学一组,分别插队到当时的宜都县。                       他们把青春期留在了广大农村,没有现代人的浪漫,绝大多数人也没有花前月下的爱情。                          但是,正是这段下乡的经历,让这批有着“知青”这一共同名字的一代人,成为了中国最有担当、最能吃苦耐劳、最有奉献精神和广阔胸襟的一代。                                                          附注: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几年是春季招生,秋季为下学期,一般毕业时间为元月份。后恢复为秋季招生。    上世纪70年代小学和中学的学制是: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共计9年。那时候没有十年级。大学的年级从不和中小学连着算。1981年9月城市高中改为3年制(所以1982年7月只有县级以下的高中有2年制的毕业生,次年城市3年制高中有首届毕业生),从1985年起高中毕业生全是由3年制高中毕业的。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是从1994年9月1日开始的,包括小学6年,初中3年,并不包括高中。        ——摘自网络

《克服错误思想,为革命站好最后一班岗》第二面

《从不戴胸章谈起……》

《从不戴胸章谈起……》第二面

 

《从不戴胸章谈起……》第三面


《感师恩》 宜山同学的诗
1972年12月全班同学合影,中间胸前戴花者为参军入伍同学,第二排左起第四位是年级指导员王浚山老师,第七位是班主任陈民光老师

 

1972年12月全班女同学合影

     

1972年12日全班男同合影
宜山同学的《长念歌》                                        宜山同学的《长念歌》,把全班45位同学的姓名都嵌于诗中,纪念高中的青春年华。    把同学的名字,以这样的方式被记录,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这行之时,也铭记作者的这一份深沉的爱……    谢谢你,亲爱的同学,这首《长念歌》,让我回想起高中的峥嵘岁月。

一首全班42位同学名字写成的诗:

《长念歌》

作者:秦岭

西行者李武

东藏之文选

建平湖伟业

惜春光年年

梦开金心飞

淑清万里念

雄德同窗敬

天穹双星明

芳青史留名

子归唤思春

冯事皆有勤

岭愧当宜山

春明万物苏

昌荣皆因暖

扬花香茉莉

习海陆金风

集高冷三花

有秉世怀兰

临黄花珍惜

观圣菊赋言

岁寒念永凤

不虚好光英

暗香自大芬

明红呈朱颜

金凤出夷陵

玉琴鸣知音

前途皆远平

勇攀是正选

傲娇当光荣

清新若珊珊

微信必须知

蔻蔻存信音

和睦能家兴

简朴淡明金

贤淑立德风

骤风起新澜

盛世有名臣

文明维华夏

王朝在明廉

放眼亚非拉

九洲正广新

处处扬新声

中华正梦圆

*    *    *    *    *    *    *    *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小故事,时代的烙印。二十多篇文章连起来就是一部连续剧,一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革后期高中生学校生活的电视连续剧。

附:宜山同学的诗:

  《同窗之谊》

展开尘封的画卷

拾缀起青葱岁月

记忆的碎片

课堂上

有多少奇思妙想

农场中

品味着生活的苦甘

校园里

淹留了无数的眷念

几十年过去

栉风沐雨向前

岁月留痕虽难掩

却不忘初心

依然彼此挂牵

相聚情深处

轻歌曼舞似当年

依依难舍再相约

更待全班大团圆

    1999年5月29日,1973届高二三班师生相聚母校

    1999年5月29日,1973届高二三班师生相聚母校

  无论你身住何方,

  无论你在天涯海角,

  同学情,三辈亲

  同学之亲,心连心

  请珍惜同学情

  这是除亲情、友情、爱情外

  人生又一种美好的

  不可或缺的

  值得终生回味的感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098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13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960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19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1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04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3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4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4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6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