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孩子最常见的疾病,几乎没有孩子没得过感冒。按照中医的观点,感冒也是分好几个证型的,辨清寒热最关键。如今市面上的感冒药琳琅满目,一旦寒病用了热药,热病用了寒药,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导致孩子感冒拖拖拉拉不好,或者病后损伤脾胃。
有人会说,孩子只有冬天才会有风寒感冒,所以暑天孩子感冒了,肯定都是风热或者暑热型的。其实不然,风寒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尤其是现在生活环境改变了,夏天空调吹得多,出现风寒感冒并不罕见。如果在风寒感冒的初期及时识别,给予恰当的处理,是可以有效防止风寒感冒变严重的。
那么,怎样才能确定孩子得的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呢?这要看宝宝全身的症状和局部的表现,下面跟大家简单讲一讲。
一般来说,孩子如果怕冷比较明显,发烧不明显,身体发紧,身上没有汗或者汗发不出来,流的是清鼻涕,咽喉部不红肿,但是嗓子发痒,舌苔偏白,这都是风寒感冒的表现。
如果孩子发热比较重甚至高烧,怕风,身上汗多,鼻涕黏稠呈黄色或者是混浊的,咽喉部红肿明显,舌苔发黄或者舌体偏红,这都是风热感冒的表现。
大家要注意,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关键在细节,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更直观的对比:
另外,通常情况下,小儿感冒热证多于寒证。临床上,对于咽喉红肿疼痛的,即使舌苔薄白而润,也会诊断为风热证。
两种情况的用药是完全不同的,风寒感冒如果错用了清热药,会更加伤害孩子的机体,使表邪入里。
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在《幼科释谜》中告诉我们:“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掳。”意思是说,孩子的感冒和卫气不足是密切相关的。卫气是孩子身体的一道门户,就像守卫孩子身体健康的长城,这座长城不结实了,毛孔腠理也打开了,风寒之邪跨过这道长城,束缚在肌表,郁结在腠理,这是感冒的最初阶段。
我们常说热胀冷缩,寒邪也是主收引的,郁结在肌表以后,孩子的卫阳之气就被困在体内,不能宣发出去,所以出现怕冷、发热、无汗;如果寒邪再往里攻克,肺脏被寒邪所困,肺开窍于鼻,鼻是肺的门户,所以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如果寒邪郁住了孩子的经脉,主要是循行于身体背面的太阳经,那么经脉所过的地方,孩子就会出现头疼、浑身关节酸疼。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孩子是纯阳之体,感受寒邪以后,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寒邪与孩子体内的正气相争,寒邪容易转化成热邪,或者寒邪还留在表面,但是里面已经出现热炽,就会形成寒热夹杂的情况,治疗起来更麻烦。
有的家长喜欢在家里常备一些感冒药,孩子一旦鼻塞流涕、打喷嚏,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药给孩子吃上。有时候如果证型正好对上了,孩子很快会康复;但有时候,一发现孩子感冒,上来就给孩子吃小儿双清颗粒、清开灵口服液这些辛凉清热的药,结果孩子感冒不但没好,反而更重了,那就是没吃对药。如果长期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乱用感冒药,对孩子的脾胃也是极大的损伤。
前几天刚有位妈妈带着孩子来门诊找我,说孩子每次感冒都给他吃治风热感冒的感冒灵,效果都挺好的,但这次不但不起效,孩子吃了反而开始拉肚子,精神也不好了,还变得更加不爱吃饭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妈妈没有发现,孩子这次感冒和以往几次不一样,以前感冒宝宝是以发高烧为主,流的是黄鼻涕,出汗较多,这次宝宝身上发冷,低热,流清鼻涕,身上一点汗也没有,而且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舌苔是薄白的,咽喉也没有红肿及疼痛。很明显,孩子这次得的是风寒感冒。
像这种只认感冒不辨寒热,结果寒证硬是给了清热解毒的凉药的情况不在少数,这样用药无疑对孩子的身体是雪上加霜,广大家长朋友一定要避免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