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转自特蕾西,是我欣赏的做培训的小朋友,感悟非常深刻,最后面我加了点自己的想法。
经济学原理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比如说像是沉没成本,其实很多人不理解,那些已经发生了事情,将不再成为我们的成本。因为已经发生了,便不能再做出其它的选择。薛老师举了两个很有趣的例子。第一个是看电影,其实在电影开始20分钟内,我们就知道这部电影好不好看了。如果是部烂片,其实最好的选择是,马上起身离开,因为电影票是已经买好了的,它已经不再是你的成本,如果继续看下去,产生的时间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例子是谈恋爱。一般来说恋爱半年,基本上就已经过了盲目期了,而这半年的时间,也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所以如果觉得两个人不合适,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分手,可是有多少人会当机立断选择分手呢?大多数人都是拖了再拖...而在我们进行决策的时候,比起沉没成本,实际上应该更多考虑的是边际成本。然而,有多少人,能够理性地面对沉没成本,做到知行合一呢?
但是马上有朋友跳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觉得很有趣,也很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听听大家的看法。那位朋友回复说:“这个观点不敢苟同。生活中事情都能用经济学原理选择,那生活倒也简单了。看电影,不好就走?不问问看电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本来就是为了杀时间呢?20分钟和200分钟有什么差别?恋爱不适合就分手?你想分,对方不想分怎么办?什么叫适合,什么叫不适合?两个人的事,比电影票更复杂。生活本来就是复杂多彩的,还是少用些“理性”的思考,多些“感性”的理解吧。”
然后我想了想,感觉他说的也好有道理啊。不过我又仔细琢磨了一下:如果看电影纯粹是为了Kill Time,而不达到别的目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用电影这种花钱的方式Kill Time呢?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呆坐在沙发上,坐一下午来Kill Time呢? 这说不过去呀!所以很简单,看电影绝不仅仅可以Kill Time,还可以满足内心层面的某些需求(提升自己的认知也好,不让自己感受到孤独也罢,Balabala)。弄清了这个前提,我们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选择:如果一部电影不那么好看,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心理需求时,我们是要选择继续留在电影院看电影,还是选择离开去做别的事?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在我的上一条朋友圈中有说道。其次,我们的选择,应该是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考量的。假设,如果你选择继续留下来看电影,再花100分钟,你可以达到的内心满足感是50%,而如果你选择离开电影院,回家看100分钟你非常喜欢看的书,你的内心满足感可以达到90%,这个时候,回家看书的边际收益显然是更大的,你当然应该选择离开;然而,如果你发现就算你离开电影院,你也无法找到其他的事情做,更没有喜欢的书看,再花100分钟能够达到的内心满足感可能只有10%,那么这个时候留在电影院的边际收益其实更大,你应该选择留下来。
后面一个关于谈恋爱的问题,我觉得更有趣。很明显地,这位朋友是在用心理学的思维看问题。而这也恰恰是我为什么要学经济学的原因。因为,往往人从一个单一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会更容易出现盲点,做出错误的决策。对过去的我来说,就是接受了太多单一的来源于心理学、灵修、佛学和占星学等等的思维方式。比如,我曾经看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之后,我就深深地觉得:爱,是一种能力,和爱的对象没有关系!然后,当我看了一些佛学的书时候,我又开始觉得,哪怕是两个不合适的人,在一起,也是“因果业力”使然。而以上这些,可能就是朋友所说的偏“感性”的部分或者说是形而上的部分。这种思维方式,曾经的确帮助过我化解了很多的内心冲突,而同时也让我产生过许多的内在矛盾。所以,人只有一种思维方式,真的好吗?我的回答是,只有“感性的”或是只有“理性的”思维方式,真的很可怕!这就像是查理·芒格一直提到的“铁锤人倾向”一样:在只拥有铁锤这一种工具的人的眼里,所有的问题,都像是钉子。而事实上是,问题从来都是多元化的。那么同样的,我们也必须拥有多元化的思维工具。太局限于某一个学科的理论,或者是某一个思维方式里,都是很危险的一件事。而现在,在我认知层面里,跨学科、跨专业,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也是未来我们是否能够具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且,说到底,知识的底层本来也就是相通的。
以上是特蕾西的感悟,再写点我的看法。经济学是门直接了当的学问,把人类复杂的社会化、情绪化行为使用数学的方式归类和计算。拿沉没成本来说,只看了20分钟电影就放弃不看了,万一后面很精彩,那走掉的也就不是沉没成本了,如果因此惹恼了陪看的另一半,甚而分手皆有可能啊,那从经济学角度看,岂不是得不偿失呢。有时候俩人之间的关系靠的就是这种无聊的琐事而衔接着呢。
昨晚随手打开电视,ICS在播Sex and City电影版,看到Mr.Big在婚礼当天反悔不敢入场了,车子刚刚开走两分钟,他又让司机在纽约单行道上违章调头回去,因为又后悔了刚刚的悔婚,So drama。Carrie的婚车迎头碰到了因反悔而调头的Mr.Big,俩人都看见对方也都下车了,一个道歉一个二话不说抄起捧花一顿暴打,当然,电影的大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其中的曲折折腾又何尝不是我们身边的故事,怪不得小扎(Facebook)的婚礼和可儿的婚礼都是在自家后院里完成的,一场婚礼的筹备就足以毁掉一段婚姻了。如此想来,Banker和Founder们最好不要恋爱结婚,从经济学角度怎么看怎么亏啊,因为爱情本身并没有设anti-dilute的保护。
再说一下“得到”,是个能够碎片化学习的APP,粗略看了一下,有价值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今天没能完成充值,Apple又犯病了,完成充值后一定把薛老师的课程从头学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