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要直接看到当事人的优点来赞美他还算容易,但是要在当事人时犯错的时候,仍然能记得赞美当事人。不管是提出当事人之前的好表现,或者是在当时犯错的行为中去辨识出一些好的部分,可能就有些难度了。
当事人虽有不当的行为,但行为背后的动机值得了解,往往其原始的初衷并非恶质,甚至有时会是值得肯定的意图。一名在工作中作假被抓的当事人,虽然有不得不当得分的行为,但是其背后的动机尝试希望有好的表现以获得别人的看重,而想要获得别人看重的动机,是值得我们辨识出并加以肯定。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和道理,当事人看似在犯错的情况下,其实动机仍然是有他的道理,有时候甚至是值得赞赏的。
那当我们能捕捉到当事人不当行为背后的意图,便能引导当时反省目前所采用的不当行为并没有帮上自己的忙,反而制造了一些非预期的问题。
比如说一个考试时作弊的学生刚被老师发现,送来咨询室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捕捉他不当行为背后的意图 是期望自己的成绩考好,希望给爸妈争光、希望被同学看得起。那我们在肯定他的可贵的意图的同时,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讨论:“那现在的做法如果说爸爸妈妈知道了会怎么看?那同学会怎么看?“那他们期待你有什么样的一个表现?那你之前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到的?哪些资源可以帮助到你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有谁有可能会帮助到你?那你接下来怎么做才能离自己想要的目标会更近一些?……
那么“问题不是问题,不当的处理方式才是问题。“当事人出现一些问题,或者是说孩子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尝试着把人和问题分开,人是人,问题是问题,是孩子遇到了问题,遇到了挑战,需要他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去面对和解决,而不是说孩子就成了一个有问题的孩子。那孩子出现这样的错误,一定有他一个重要的理由一定有他一个难得的动机,他也一定不想看到现在的这个状况的发生,只是说他的某些做法需要去调整、他的某些应对的方式需要去更新和学习。
当我们能更多的看到他犯错背后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并和他一起去看看现在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是他愿意看到,或者是愿意面对的?那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去即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又能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肯定,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真正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那时候的自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周围人看到了自己的这些,又会怎么说?
因为我们焦点的人性观,强调“每一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也都能更好。“那么特别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面,难免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但是他的原始的动机是好的,他的初心是好的,可能有些方式和方法,确实不是那么合适,需要去修正和更改,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到他背后的这个正向的意图,给他更多的肯定,那么他会觉得被深度的了解到和接纳到,这样的一个支持,也会让他更愿意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同时他也会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当行为的一个后果。然后主动自发的去修正和改变!
无论状况多少糟糕,我们要提醒自己:“他这样做一定有他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