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美,流传千年,我们仍然能朗朗上口,信手拈来。而很多诗词,一首诗中每句诗都能独立使用,只要符合自己的心境,人们可以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同一句诗句,所谓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理解,这也是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这首《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是盛唐时期一个著名的歌手,和王维,李白,杜甫的关系都非常好。南国即是红豆的产地,又是朋友李龟年的所在之地,所以这首诗无疑是为怀念友人之作,表达的是诗人对老朋友的思念,红豆是诗人和朋友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据说安史之乱之后,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给人唱这首歌,每次一唱,大家都潸然泪下,足以见其感情之深厚。
关于红豆有一个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它为“相思子”。今人多用这首诗来表达恋人间的相思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蝶恋花•春景
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苏轼化用了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意思是说这世上哪里没有芳草鲜花,你为什么一定要恋着自己的家园呢?屈原矛盾的心里,对家乡深沉的眷恋之情显露无疑。
《蝶恋花》是苏轼被贬到惠州所作,在思乡的伤感中劝慰自己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不知何时,不知何人,在“天涯何处无芳草”后面加上了“何必单恋一枝花”,就与男女之情挂上了钩,成了安慰失恋男女的专用语了。
诗经•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击鼓》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两名战友在这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是他们在上战场之前立下的誓约“今日我与你一同奔赴沙场,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对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兄弟情谊高度的表白。
现在我们都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形容爱情的永恒,它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是写情诗的高手,他的爱情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具特色。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一首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的爱情诗。聚首不易,别离更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到死“对“成灰”,“方尽”对“始干”,传达了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之情,思念之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
不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很少有人用来表达相思之情了,而是多用来赞美一些职业,赞美那些为事业奉献一生,有伟大无私精神的人。
你还知道有哪些古今异用的诗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