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抱负。
——埃罗.沙里宁
东京奥运会闭幕,我也终于读完了这本《东京传》。
人们说,理解日本,从读懂东京开始。而东京,从江户时代开始。
传说,诸神之战时,女神化为鱼身,以鱼为媒介,引导地上的领主在一个平凡山丘上,建造一座堡垒,命名为“江户”。
村落群横跨隅田川,荒川,江户川三条河流,这些河流最终在东京湾汇聚入海。
有渔民曾经在隅田川发现过一尊极大的观音佛像,人们相信,这里是神灵保佑之地,日本最古老的寺庙浅草寺就诞生于此。
江户城建立的时候,讲究风水,在城市的东北角和东南角各建一个宽永寺和增上寺,是为了防止邪气迸发。
1590年德川家康的到来,把江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繁华城市,日本也因此进入长达250多年的幕府时代。
与世上所有说一不二的城市建造者一样,德川家康拥有一个工程师的思维方式。
江户时代由此开启,德川家康对水利的运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当时的日本社会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管理最完善的封建社会之一。
然而都市的繁华背后是动荡。比如丰富的水资源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隅田川在正常年份里一年会发两次洪水。它的洪流把沿岸地区变成了发臭的泥沼。这样的自然环境下,这里爆发大规模传染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川家康一生做了许多推进江户历史进程的举措,也定下许多不平等的制度,最终于1616年逝世。
17世纪50年代,江户拥有近50万人口,成为日本最大的城市。
这是有着灿烂文化的时代,江户时代的版画,净琉璃木偶和存于出光美术馆的江户名所图屏风展示着当时的社会风貌。
由于江户的建筑都为木质结构,所以极易发生火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历大火”,1657年1月18日的这场火灾摧毁了江户三分之二的建筑。人们称这种周期性的火灾为“江户之花”。
火焰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佛教概念“浮世”密不可分。它描绘了生活短暂无常,充满悲伤的一面。
江户时期,人们深谙诗句的微妙,比如松尾芭蕉留下诗句“扇携富士风,送礼回江户。”这时的江户时代也是文学发展的时期。
幕府将军德川纲吉在任内颁布了“生类怜悯令”,“游郭”盛行,江户在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它的衰退,到了后期,由于闭关锁国,民怨四起,德川幕府在1867年被倒幕派推翻,江户时代就此落幕。
江户历经数度灾难,疾病,霍乱洗礼,1868年,明治天皇将江户改名东京,且迁都东京。
东京是一座数次遭遇毁灭性破坏又重生的城市。书中细数东京历经的数百年风雨,穿梭于东京的过去,书写了这座城市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战火焚城等种种灾祸以及这些灾难最终如何成就了东京对自我的重塑。仅仅这一本薄薄的书当然装不下东京的历史,但却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观察这座城市,从中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东京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和生活百态。不只是历史,更是生活。
读着这本书,想起冈本太郎在《传统即创造》中写到:
“再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和日本人一样,明明承受着传统的重量,却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
觉得再贴切不过。
就像本书这位旅居日本的英国作者所说:“让这座位于世界极东处的都城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生灭无常。”
东京经历的过往,就是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