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久久不能平静,挑灯夜战,提笔记下心中所想。
当吉塔获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为女性获得摔跤冠军欢呼!当看到影片最后的真人实事,为她们能在受到社会大环境压制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骄傲!尤其对这样一位爸爸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折服!
从普通女孩到摔跤冠军,要走的是一条荆棘之路,汗水之路,让我们看一下这位爸爸的荆棘之路吧!
三观很正的爸爸:女孩不会不如男孩
她们有一个好爸爸,爸爸的思想基础很好,换句话说,是三观很正!
玛哈维尔·辛格·普盖曾经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再参加更高级的比赛,不能在国际比赛上证明自己的实力,只得退役,回农村去生活,还好找到一份工作,可过的也是捉襟见肘。
但是他的摔跤梦想没有变,他坚信自己的天赋可以遗传给儿子,而且能把儿子培养成摔跤冠军。
为什么只有儿子才能实现他的梦想呢?因为印度普遍重男轻女,面子和里子都需要一个家庭有儿子。加上他急需儿子实现他的梦想,所以更加需要儿子。
印度女性地位低下,早早就要学习干活,出嫁要大笔嫁妆,否则嫁不出去,嫁出去了生不出儿子又被嫌弃,甚至被休,被家暴。
有纪录片对印度的女性有这样一句总结:她如果是家庭的第一胎,可能会活下来,如果是第二胎及以后,很可能不会存活。
这是多么血淋淋的现实!
在这种风气下,玛哈维尔能对重男轻女根本不在意,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在生了两个女儿后,他妻子面带愧疚地对玛哈维尔说:“抱歉,没有给你生儿子。”他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没有埋怨妻子,只是说:“这不是你的错,你不要误会。吉塔和芭比塔都是我的宝贝,但只有儿子才能实现我的梦想。”
印度女性要面临各种歧视、不平等,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玛哈维尔能说出“这不是你的错”这句话,说明他的思想极其先进,而且认为女孩不是不如男孩,只是没法打破社会禁锢,没法去学习摔跤罢了。这是吉塔和芭比塔可以成为摔跤手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如果他是一个完全重男轻女患者,即使女儿们有摔跤天赋,也不会往摔跤手方面想。
要么做父亲,要么做教练,做教练的时候,就必须忘记父亲的身份
可惜天不随人愿,四个女儿接连出生。
第四个女儿出生后,他把自己所有的获奖证明都塞进了箱子,尤其是那块为之奋斗了很多的金牌,放弃了梦想。
玛哈维尔对此死了心,他不再关注摔跤手,也不看摔跤比赛了。
电影此处有了转折,当吉塔和芭比塔十几岁时,突然发生了一个打架事件让玛哈维尔意识到了自己女儿具有摔跤天赋。
一天,玛哈维尔回到家,发现村民领着儿子们堵在家门口向他兴师问罪,说自家的儿子们被打了。
一开始他以为是侄子打人,没想到打人者是他的两个女儿。
看到被打的男孩满身伤痕,自己的女儿啥事没有,他意识到女儿遗传了他的摔跤天赋!
这就像一个溺水的人遇到了一根稻草般那么高兴,不,不是一根,是两根稻草?!
他可以培养女儿们!
还是们啊!不是一个!
为什么说是稻草呢?
《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女主角上大学,当医生,那是印度女人里的TOP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穷人家的女孩们通常只能在灶台边度过十几年,早早结婚,再到别人家的灶台边度过下半生。
如果女孩干别的营生,轻者被指指点点,重者可能性命堪忧。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培养男孩当摔跤手是很自然的想法。要是谁培养了女孩干摔跤,恐怕是天字第一号吧!
玛哈维尔偏偏要当这个天字第一号!
他意识到了女儿的天赋,为了天赋不被埋没,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开始行动了。
此处他表现的像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逼迫孩子的爸爸。
妻子女儿们抱怨他太无情。
正如电影中他说的那样:“我要么做父亲,要么做教练,做教练的时候,就必须忘记父亲的身份。”
逼迫女儿训练,不能吃辛辣可口的食物,天天五点起床跑步、锻炼。为了方便训练,让她们穿改过的男孩的衣服,还剪去长发。大概短发是女孩的禁忌,所以女儿们被人嘲讽。
不仅女儿别人嘲讽,他训练女儿当摔跤手的这一行为,也受尽嘲讽。人们不相信女孩会比男孩强。
为了能给女儿找训练对手,还把侄子拉进来。可是一开始,女儿们和堂哥的摔跤对决并没有赢,还输的很惨。
这里评价下印度的饮食习惯,它是一个多教派的国家,多数教民们普遍吃素,所以他妻子不允许在厨房里煮肉,女儿们最多也是吃鸡肉补充蛋白质。
成绩由汗水堆积而成,温柔绝不会造就出强者
父亲过于严酷的训练让女儿们开始反抗,但是一场同龄朋友的婚礼让她们很震撼。她们羡慕朋友不用训练,朋友羡慕她们的爸爸关心她们,让她们能够自己选择人生道路。
她们开始明白,爸爸训练自己就是要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被他人摆布,爸爸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为了让她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个能力是靠汗水浇灌出来的。孩子们开始主动训练,爸爸由黑脸教练变成了人生导师。
他开始引导女儿们进行高阶训练,这就是参加比赛。
第一次参加比赛,举办方以女孩为由拒绝他们,要不是为了“女孩与男孩摔跤”这个卖点,吉塔还不能参加比赛呢。
虽然这次吉塔失败了,但是大大激起她的好胜心,让她明白了爸爸的意图。
摔跤是用成绩说话的,每一次残酷的训练都让能力增长,每一次比赛都是最好的训练。
爸爸带着女儿们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村比赛、邦比赛,两个孩子开始崭露头角。
吉塔和芭比塔获得了少年组冠军,青少年组冠军,这样一路走到了成年组冠军。
当奖牌挂满墙面,爸爸第一次满意地笑了笑。
谁是最懂你的人?是爸爸?是爸爸?还是爸爸?
获得了全国冠军的人要统一去位于帕提玛的国家体育学院训练,当吉塔吞吞吐吐地说明这个情况后,爸爸呆了。
爸爸去送女儿,被教练一顿奚落。
教练对新学员的第一句话就是:把你们以前学的都忘记,只学我教你们的。
站在旁边听着这句话的是从乡下来的土里土气的爸爸。
这时你看到的仿佛是一个不合时宜,不会与时俱进的父亲。他用的方法是老一套了,比起村里的泥地,天台上由褥子拼接而成的简陋的摔跤垫,国家体育学院的大楼簇新高大,设施完备,训练有好几个教练。两者的条件差别是天上地下。
而且运动员作风时尚,生活丰富,吉塔脱离了爸爸的管教,开始沉迷享受,不注重训练,开始输掉本应该赢的比赛。相比之下,芭比塔用爸爸的方式训练,获得了全国冠军。
爸爸和女儿生气,但也是心疼女儿的,他认为吉塔不应该止步于此,天赋和努力应该造就一个国际比赛冠军。
在芭比塔的调和之下,爸爸和吉塔和解了。女儿重新遵循了爸爸的训练方式。
教练则要求的是比赛结果,为了奖牌,他不顾吉塔自身条件让她减重参加轻量级比赛。
教练的行为被认为是遵从大局,可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运动生涯是那么短暂,遵从大局了被“协调”了,承担损失的是自己。
教练手下有那么多运动员,谁获得奖牌都可以。但是吉塔只有爸爸,爸爸是最了解吉塔的人。
为了女儿,爸爸千里迢迢赶到帕提玛,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新开始偷偷训练女儿,以最适合吉塔的方式训练她。
果然,吉塔突飞猛进,获得了参加国际比赛的资格。
我只能教你如何去战斗,你必须依靠自己
在决战前夜,吉塔问爸爸用什么策略,爸爸语重心长地说,用一种能让别人记住你的策略,明天获胜,就会让那些认为女不如男的人闭嘴。
这是他一生的宗旨,他从不认为女不如男,要么也不会培养女儿练习摔跤。
他训练女儿,培养女儿的独立人格,让她们能自己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在这点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面,玛哈维尔值得所有人学习。
在决战时候,教练使诈把爸爸关起来不让他现场指导吉塔。吉塔已经成熟起来,前两局战平。
而决胜局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爸爸又不在身边指导,女儿想起小时候爸爸让她跳进河里又不去救她时说的话:“记住,爸爸不能每次都来救你,我只能教你如何去战斗,你必须依靠自己。”
老鹰等待雏鹰长大后要把它推出巢去,让它自己飞翔。培养孩子,最终是为了让他们学会生存。
当吉塔凭借自己的力量和策略,赢得了比赛。在这一瞬间,她已经长大成熟,成长为一名有独立人格,自主自强选择人生道路的女性。
这证明了爸爸在摔跤和孩子培养上都已成功!他只教导孩子如何去战斗,并不是每次都去救她,最终孩子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救。
当看到影片最后,这件事情的原型人物,真正的玛哈维尔,他培养两个女儿获得了29枚国际摔跤奖杯,吉塔还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女摔跤运动员。他影响了1000名印度女人成为摔跤手,在重男轻女的印度,这堪称奇迹。
一切的一切,都始于一个信念:谁说女子不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