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心血管疾病已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保护好我们的心脏,防治心血管疾病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就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关于心的常见问题。
明代医家李挺在《医学入门·心》中说:“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一语道出心的两个重要生理功能。
第一个重要功能是心主血脉,有行血和生血两个作用。行血指的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即整个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借以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生血指的是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心生血”,张介宾在《质疑录)中也说“血生于心”。
第二个重要功能是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在心的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饮膳正要·序》中也说“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
由此可见,心脏功能的健全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大责任。一般来说,心功能受损,以虚证最为多见,其中,病程较短者,多由于伤在气血,病程较长者,多伤到了阴阳,具体可以划分为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和心阳虚四种。
在这些心虚症中,以心气血两虚最为常见。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密不可分。《难经·二十二难》中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如果劳心过度或生病体弱导致气血两虚,则表现为气不足,血行无力,心气不能温煦,心血失于濡润,心主血脉的功能下降,人之神志也有所不清,从而感觉头晕、失眠、健忘、气短、自汗、憋闷、神倦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时间久了,容易患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神经衰弱、慢性肾炎,甚至冠心病等。下面重点谈谈如何防治心律失常,学会护理心脏健康。
心律失常,又称“心悸”、“惊悸”、“怔忡”,指的是人们自觉心跳异常,不能自主,惊慌不安的一种证候。中医认为,心气不足,则血脉不畅,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从而心神不宁,悸动不安。其中,气虚而悸的患者还会感觉心中有一种空虚感,容易被惊吓,常有多梦,头晕,自汗,乏力,面色苍白:血虚而悸的朋友则会另有头晕目眩、双目干涩、四肢麻木、面色萎黄等。
对于心悸的朋友来说,需要补血养气,益气安神,艾灸心俞穴能达到这样的功效。具体的灸法:取半个枣核大的艾灶,对心俞穴直接施灸,两侧各灸3壮。隔日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为什么要选用心俞穴呢?心俞,即心的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的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它就像个小房子,站在制高点,掌管着心室的高温湿热之气,刺激它,这些湿热之气就会流向膀胱,从而保证心脏的阴阳平衡,气血顺畅。心俞是治疗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的要穴。对于心悸来说,艾灸心俞穴,心脏受到刺激,能散发热气而宁心,推动血行而气顺,利于改善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灸心俞穴的同时,还可以配合艾灸膏肓穴和足三里穴。膏肓穴,膏是指膏脂、油脂;膏指心脏与隔膜之间的物质。本穴惫指将心脏周边的膏脂物质输入膀肤,为心脏主血扫清道路,益于气血运行。足三里是著名的养生要穴,灸之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利于心悸的平复。
另外,合理膳食能让灸法疗效更佳。特推荐补气益血的食疗方—山药黄精瘦肉汤。取山药20克、黄精20克、瘦猪肉50克,用水炖服,隔日1次,对于气血不足心悸的患者来说,食之能化悸为安。
在这个汤品中,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是著名的补益食材,历来被医家评价为“温补、性平、药食同源”的典范。猪肉性味甘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是体弱、血虚者常用的营养滋补品,食之能滋养脏腑,补血益气。
最值得一提的是黄精,它是有名的中药,补气功效极佳。相传,从前有个叫做黄精的姑娘,是一个大财主家的丫鬟,天生丽质。财主想将她纳为小妾,黄精便设法逃到一个山高路远的地方,那里荒无人烟,她靠着食用一种野草充饥。后来流落到一个村落,被人收留。她长期靠着食用野草而生的故事,让一位郎中很惊奇。后来,这位郎中采来这些野草,为乡亲们治疗气虚体弱,多数人吃了之后自觉病情减轻,身子骨也越来越硬朗。因为这种野草是黄精姑娘发现的,故命名为黄精。
总而言之,心脏是我们身体的要害,作为晋通人,我们要学会护理心脏,但是不要过于紧张。如果在平时多留心一些,是可以发现一些苗头的,因为当心脏不适时,它会自主地发出一些“求救信号’。
比如: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感到心慌气短,上楼梯就会气喘吁吁:左手指和牙齿会表现出不正常的疼痛;睡觉的时候,只有枕头高了才能睡着等。这时,就要引起注惫,去检查一下,防患于未然。
下面,我们就心容易出现的问题谈一下简单的防治方法。
首先是心气不足的朋友,也就是常常会感到心悸不安、气短自汗、胸闷体乏、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脉虚的朋友。需要补心气,安心神。平时可以食用人参、牛肉、猪肉、糯米、扁豆、山药、准子、脚鱼、黄鳝、蘑菇等益气的食物。
其次是心血不足的朋友,也就是经常心慌失眠、面色无华、眩晕多梦、唇舌色淡、脉弱的朋友。需要补血的食物,例如阿胶、大枣、龙眼、乌鸡、猪肝、红糖、赤小豆等。
再次是心阴虚,也即心阴不足,心热过旺。多是由于费心过度、久病、热病耗伤了心阴的缘故。犹如一块土地,久旱无水,很容易干燥一样,心阴虚的朋友也会感到心烦气躁、失眠健忘、低热口千、舌红脉细等。因此,养心安神、清热养阴最为重要。经常食用百合、酸枣、鸭肉、乌鱼、莲藕、金针菇、革莽、生梨等可以滋养心阴、清心泻火。
最后是心阳虚,也即“心阳不振”,是心气虚的进一步表现。多发生在年老体弱的人群,例如病久而伤阳气,体弱阳气渐衰。除了心气虚的表现,心阳虚的朋友还会感到怕冷畏寒、四肢不温、喜欢热饮、腰酸腿软、小腹冷痛等。这时,就需要温通心阳、回阳救逆。在膳食方面,可以选择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虾、韭菜、桂皮、茵香等补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