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辩论,双方都在没完没了地曲解对方的意思,以漏洞作为论据发动你来我往的攻击,观众尴尬地围观看似有理有据的文明式强词夺理,结束时不自知地长舒一口气。
结果,无论是辩手还是观众,都没有什么见识增长。
其实改进也容易,就是任何一方,先给关键概念下定义,在共识的基础上开展辩论。毕竟,概念不清,不能与之讨论问题。
同样的,消费者主导的商业环境里,用户体验为王,尤其是互联网产品。但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很少人能说得清,概念不清那就谈不上做得出好的用户体验。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
所以,要搞清楚用户体验是什么,跟用户体验相关的交互设计、信息架构、界面设计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将要介绍的【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中用户体验要素结构化模型,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答案。
作者
作者Jesse James Garratt是美国的一家用户体验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为客户的提供网站的用户体验咨询服务;同时也是创建了Ajax技术的Ajax之父。
作者集技术、用户体验设计师和创业者多重身份于一身,有资历跨视角考虑商业、技术、用户等维度,构建出用户体验要素的体系,从宏观战略到微观表象,帮助从业者找到用户体验的真正的问题所在。
关于本书
本书用户体验要素不是关乎答案和方法,它是关于概念和定义,角色和规则。可以这样理解,作者终结了用户体验概念混战时代,清晰而体系化地营建了用户体验的逻辑和秩序,界定各个要素的边界,从此可以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高效协作,而不是在混乱中彼此推卸责任。
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用户体验要素的模型,它将是颠覆性的解构-重构刷认知的过程。读完,终于可以从无休止较劲按钮颜色、图标风格等死胡同式找出路解放出来,从更宏观、抽象、原初、底层的角度来立体衡量用户体验。
此外,全书风格严谨高效,信息密度高,有许多切实的建议,如果真的按照作者说的,在一两个小时读完可能错失,建议可以慢点读。跟don’t make me think 一书一样,本书的对象主要是web网站,但是原则通用于其他的产品。
核心内容
【Part I】用户体验为什么重要?
用户体验不是关于一件产品如何工作。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跟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所以呢,相关的产品的设计不仅仅关心功能,关心感官感觉,更是关心在不同的场景下,产品该怎样响应人的期待和行为。
互联网产品不是一双筷子、一个茶杯这种简单产品,它是牵涉到多功能的复杂产品。而产品越复杂,对用户体验要求越高。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每一个新增的特性、功能或步骤,都增加了导致用户体验失败的机会。
偏偏,网站又是自助式产品,用户唯有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来独自面对整个网站。这种庞大的未知的复杂,与孤立无援的用户之间的对立,就需要靠用户体验来搭桥建梁,弥补落差。
UCD设计
高效愉悦的用户体验方法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也就是UCD设计。
也就是说,在开发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将用户纳入考虑范畴。用户体验的每一件事情,对于你来讲,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和论证决定的。
以此为前提,即使到了要妥协的境地,UCD设计流程也会保证你的妥协不是随便随机的。
考虑用户体验,为了知道怎样的决策对导致的所有的后果,需要将它拆解成不同的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以下就是用户体验要素的分层模型。
【Part II】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用户体验的整个开发流程,都是为了保证用户在你的产品上的所有体验,都不会超出你的事先预设。也就是说要考虑用户有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为的每一个可能性,并且去理解每一步中用户的期待值。这是个庞大而复杂事情,所以需要分解元素,来理解整体的问题。
用户体验要素基础模型
决定用户体验是一系列完整的决策,将这些决策抽象归类划分,可以构成一个基础五层模型:
这个模型后续会详解,简单粗糙地来理解各层的含义,可以是:
表现层是绝大多数人可以感知的层面,视觉颜色图形等;
框架层类似于排版,单个网页(截面)上元素怎样布局;
结构层是关乎网站的纵深结构,体现流程与页面关系;
范围层关于需求,也就是功能与特性;
战略层是关于意图,企业想从网站中得到什么,用户想从网站中得到什么。
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型是按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从下而上地建立起来,模型是从底层抽象到顶层具象的。这个结构说明了:
1.每一层都是根据下一层来决定,战略层上的决定具有某种自下而上的连锁效应。
2.每个层面我们可以做的选择,都受到下一层已决定好的事项的约束。
3.分层独立分析可以清晰而聚焦,但是有些问题得跨不同层面协同解决。
【Part III】用户体验要素详解
而根据现实的发展方向,网站其实有两类形态,一类是功能型产品,关注于任务的完成,形态类似桌面软件;一类是信息型产品,关心信息和内容的获取,类似杂志等媒体资讯。
在考虑用户体验要素的时候,两者关注点截然不一样,所以,据此,将用户体验的模型根据类型细分,就可以将现在混战的概念都纳入体系中去各安其位:
【战略层】
战略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回答出【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
网站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没人试图去回答两个最核心问题:
1.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2.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这是战略层的核心构成,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产品目标是企业内目标,用户需求是外部目标。了解用户可以从用户细分,用户研究和创建人物角色的方法来办到。
战略层是之后一切事情的底层基础,连锁地影响其上一系列的工作是否具有意义。毕竟,在错误的方向上,效率越高越可怕。所以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
但是,产品目标经常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存在于一小群创建产品的人当中。其实,他需要被言简意赅地定义在一个战略文档中,以决策者、普通员工和用户意见来支持,最好阐述不同目标的轻重缓急与彼此关系。保证文档要被频繁的使用,所有的参与者都需要这份战略文档,以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范围层】
范围层的核心任务,就是回答出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
确定的范围的价值在于,当整个事情还处在于假设阶段的时候,它能迫使你去考虑潜在的冲突和产品中一些粗略点,推迟现在还不可做的点。
被定义的这个产品给了团队整个参考点,明确了这个项目重要完成的全部工作。
在需求上,功能型产品会描述为功能规格,信息型产品描述为内容需求。管理层往往混淆战略跟需求,在讨论产品起点的时候直接讨论需求(有时甚至会给解决方案),解决办法是引导他们先去制定战略。
【结构层】
结构层的核心任务是为网站创建一个概念结构,也即是界定产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运作。
结构层根据不同产品形态关注点不一样,功能型是关心交互设计,而信息型是关心信息架构,本质上都是要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要素的【模式】和【顺序】。
虽然看上去是个技术性工作,其实结构层的内容,比起技术性,更多的是要求理解用户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其中,交互设计关注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和响应"。
系统和用户的互动模式,作者形容得很有意思,就像是舞蹈步伐。用户移动,系统响应;接着用户再移动,来回应系统的响应,如此往复,使得舞蹈一直进行下去。
对计算机而言,最好的工作方式从来都和真正的使用者所期望的、最好的工作方式背道而驰。所以,在乎用户体验就是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等待用户,照顾用户,体贴用户。
结构层介乎抽象和具体之间,为了可以形象地表达不同部分的关系,一般使用架构图。架构图最重要的是记录概念关系,哪些在一起,哪些要独立,在交互过程中如何相互配合。
【框架层】
框架层的核心在于确定用什么样的功能和形式来实现效果,也就是独立的组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放置的位置。
框架层也同样按照不同的产品形态有不同的侧重点。
功能型产品的是界面设计,信息型的是独有的导航设计,两者同时需要的信息设计。
这个怎么区分呢?
界面设计:涉及提供给用户【做某事】的能力,则属于界面设计;
导航设计:如果是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则属于导航设计;
信息设计:如果是【传达想法】给用户,那就是信息设计。
【表现层】
在表现层,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产生一个最终设计,完成其他四个界面的所有目标,并同时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
表现层不仅仅是关心美与和谐,最重要的是达到设计的沟通本质的职能。也就是,最重要的,对于之前的层面确定好的东西,视觉设计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支持。
这就是完整而详尽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Part IV】整体视角
成功,而不是失败的用户体验差别在于:
1.了解你正在试着去解决的问题,确定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or其他层面上的问题?
2.了解这些解决办法所造成的后果。你要记住你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对其上、下层面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是的,必须要同时考虑五个层面的全部要素,在整体的视角考虑,对于创建成功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有时某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会让你不得不重新思考你认为已经解决的其他问题,而且,很可能是跨层面的一系列问题。
改动将是连锁的,所以一开始,用户体验的第一个问题是问你自己: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创建用户体验的最大挑战就是,比用户自己更准确地去理解他们的需求。
即使能精准理解到需求,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不得不调整,以适应时间、金钱和团队成员。
但是,对用户体验过于妥协,很可能得到一个满足所有技术需求却恰恰对你的用户毫无用户的产品。
这是个权衡的过程。
马拉松与短跑
互联网产品开发避免不了心急火燎赶上线的现状,但是记住,用户体验开发,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成功的马拉松取决于运动员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步伐。耐力是有极限的,为了适应这个极限,马拉松运动员需要持续地监控自己的表现,密切注意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并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像短跑一样,只管竭尽全力向前冲。
永远先从底层逻辑开始。
局外人往往忽略底层要素,关注顶层显而易见的要素上;然而,正是最难被感知的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至关重要地决定用户体验的成败。
完整设计
不同层级相对独立,有其自身任务,但是又彼此相互影响。
在上一级层面中的错误有可能削弱更底层面的正确的决定。
如果那些在上一级层面的正确决定,是建立在底层一级的错误决策的上的话,那么,那些决定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要始终从完整的用户体验出发。那么最后得到的网站就是一份有价值的资产,而不是无休无止的债务。
总结
互联网产品是自助式产品,同时是复杂产品,用户需要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独自面对整个庞大的不确定性,此时需要用户体验的帮助才可完成。创建良好的用户体验的方法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也就是说在开发的每一个过程中将用户纳入考虑中。
作者构建了一个分层独立而又体系化的模型,从底层抽象到顶层具象,分别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再根据已有的两种web产品形态,分层分类了10个要素,给用户体验下了最为准确的概念定义,也同时终结了混乱不清的概念战。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阐述了底层决定上层可选项,每一层的变动会影响上下层的效用,顶层的正确也无法挽回底层错误的现实,指出了要始终从完整的用户体验出发控制开发流程,以马拉松式长期视角来对待用户体验,保证每一件与网站的用户体验相关的事情都是有意识地、明确决策的结果,才可实现战略层目的,做出好的产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