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大城市忙碌的白领,还是在小县城里扎根的青年,多数都有在业余干点什么的想法。有的人不想平庸,有的人不满足本职的薪金,有的人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品牌。
然而,多数人的理想成了“空包弹”,更多的成为酒吧里的谈资,以证实自己是个不那么失败和堕落的人。
也有不少人总想干点什么,可总处于时不我待的状态。懵懵懂懂的时候,忙着谈恋爱、忙着逛街、旅游,大肆享受青春;等到有深度认知能力的年龄,却走进了家庭。从此,家庭杂务、育儿、解决矛盾纠纷、照养老人等繁琐事项环环相扣,足以彻底消耗掉一个人的能量和时间。
如果你很想拿起一本书却苦于无时间,如果你的时间被工作占用了很大面积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如果你无法实现财务自由想做点什么却深陷家庭的杂务里,如果你忙忙碌碌无所作为,又有那么点惊慌的话,推荐你阅读一本书——《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作者吉田穗波。
01.明明是时间管理书,偏偏要走鸡汤路线
选购这本书的时候,正是当妈的第一年,一边带着嗷嗷待哺、完全不讲道理的小婴儿,一边干着自由撰稿人的活。虽然有我的妈妈帮忙,但是婴儿彻底把我的时间切割成了碎片。而正在这个时候,这本书走进了我的视野。
实际上,这本书适合我们当中多数忙碌而又想改变现状的人。每天上下班花1个小时在路上?个人时间基本被工作占用?仅剩下可怜的时间还要包括吃饭、梳洗、个人的正常社交,真的掏不出完整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完全没有精力来提升自己?看过几本时间管理的书,始终派不上用场?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那么很适合读吉田穗波的这本书——《就因为没有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比起很多空洞的时间管理书,这本书是以阐述作者个人真实的经历为手法,在故事中抛出自己的时间管理办法。比起干巴巴的时间管理“干货”,这本书是一碗源自吉田穗波的零添加剂鸡汤。
吉田穗波,2004年从名古屋大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在东京银座的妇幼综合诊所任妇产科医师,平常的工作非常忙碌。她决定到哈佛念书时,大女儿才两岁,儿老而只有两个月。平日里,吉田穗波上班时间是朝九晚五,每天上下班还要花三个小时在路上,回到家大概七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从准备考试到考取哈佛只花了半年时间,更鬼畜的是在此期间还怀上了第三胎。
2008年,吉田穗波带着三岁、一岁和一个半月大的三个女儿,和为支持太太而辞职的先生一同前往波士顿。在哈佛大学求学阶段,吉田穗波不但要努力学习,完成各项医学实验和议题,还怀上了第四胎,并写下这本书。
2012年,回国后的吉田穗波如愿成为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生涯健康研究部的主任研究官,而在她的著作《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出版的时候,她的第五个孩子出生了。
吉田穗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在管理时间过程中的成败告诉每个没有时间、时间被工作、家庭、孩子切割成碎片的人,只要会管理时间,就能创造奇迹。
书是几年前买的,由于进口书,价格不算低,要八十多块,但是价格对得起书的内容,只要通读两遍必定会有满满的收获,唯一的缺陷是文字排版是竖版的,阅读起来不太习惯。
02.比起学习时间管理的干货,转变理念真的太重要了
坦白说,在吉田穗波这本书里,学习到的“时间管理方法”远不如她提倡的“时间观念”来得让人震撼。我认为所有学习过时间管理方法而实施不奏效的人,都值得读一读这本书。因为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方法论,而是错误的思路、观念一直阻碍着我们。在此,我罗列三个吉田穗波比较提倡且必须改变的观念:
1.“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这句话听起来是矛盾的,是符合多数人的想法,但是吉田穗波恰恰提醒我们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她觉得多数人,包括曾经的她,拥有完整的一大段时间却总是花不到要做的事情上。正因为有大把的时间,所以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诸如看娱乐新闻、刷微信、刷微博。即便刷着刷着觉得有点无聊,但是总觉得还有时间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相反,项目到了不能再拖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有三头六臂,飞速地忙碌起来把项目完成。通常,一个项目被拖了十几天,而完成往往只有几个通宵的晚上。这就是因为没有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的原理。
2.“永远不会有足够的资讯让人开始做事,直接动手就对了。”很多人想写公众号、想写剧本、想写小说、想创业,但是想了很久却没有实现。我曾经有个颇有天分的朋友,他想写一个关于某行业题材的电视剧,创意满满。但是,从我认识他到现在,前后加起来超过十年,他的剧本还停留在整理、收集资料阶段。我问他为什么呀?他说总觉得是个大项目,总觉得这个剧本做出来会惊天地泣鬼神,所以更不敢丝毫怠慢,总觉得找不到最为合适的动笔开端。
准备充分再开始,这是很多人在开始项目陷入的误区。吉田穗波建议改变的观念是,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害怕项目不成熟,直接干。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去填补细节,不断去丰满它。再说,最后不是还有修改的机会吗?可是,如果不开始,则永远不会有结果。
3.“永远不要企图去寻找一个完整的时间段。”现在的人越来越追求仪式感。诸如健身锻炼,一位主妇给自己制定了几个身体部位的训练计划,诸如腰部运动不少于15分钟,手臂运动不少于5分钟,腿部运动不少于10分钟。如果她总是想找个完整的时间段来完成,很可能会受到孩子和不得不做的家务影响,最终累趴了,根本不想运动。
可如果她不追求这种完整时间段的形式感,而在煎鱼的过程中原地进行腿部运动,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顺便把手臂运动给做了,那么计划最终完成的可能性就高了。
同样的,如果你总是追求挤出完整一个下午,不被打扰的两个小时,在鲜花、檀香、小茶几杯的环境里阅读,那么很可能无法实现阅读的计划。
这就是观念,改变一下,你会发现打通任督二脉,时间突然有了,做的事情也多了。
03.时间管理干货,还需要点作料
在吉田穗波这本书里,当然少不了很多时间管理上的方法论。比如把要完成的大事件比喻为“大石头”,把家庭琐事、其他小事比喻为“沙石”。然后,要求把大时间留给“大石头”,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安排“沙石”事件。
再比如,转变观念,永远不要用时间去省钱。举个简单的例子,花三个小时在去上班的路上。如果你是一个在车上能够全神贯注听学习内容、干货音频的人,那么请把握这段时间。相反,如果你觉得不能,并且是个晕车的人,那么请花高价钱去租离公司近点的住所,花钱“买”时间吧。
在阐述过程中,吉田穗波也提到自己个人的例子。在高强度的学习中,她仍然不忘坚持锻炼身体。在日本的时候,她的做法就是去广场听着音乐做运动。可是,后来她的先生提点她,其实对着音频在家里做也一样,还能节省路上的时间和精力。实施后,她发现自己运动后稍作休息就能投入学习,而且也不像以往回家那么疲惫了。所以,吉田穗波建议大家,尽可能节省没必要的时间,还要节省自己的精力。人的精力其实是有限的。你花时间在路上,如果这段时间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只是在消耗你的生命和精力。
当然,比起这些小窍门、方法论,我更认同吉田穗波提出管理时间的“作料”——情绪。她觉得比起方法,其实情绪更容易影响人们学习的效率,并且具有摧毁整段时间的效果。
对此,吉田穗波拿出了自己的例子。她每天晚上八九点就陪孩子入睡,三四点起床学习。众所周知,深夜是孩子熟睡的时间,不容易醒来,而吉田穗波认为这段时间最为安静、被孩子干扰到的几率最低,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用来“干大事”。
但是,她觉得她并不是一个“厉害的角色”。相反,她还是一个起床困难户。那时,当她下定决心要考哈佛时,常常因为起不来而责备自己。有时候,她五点起床,剩下1个小时可以用来复习,她心情就很糟糕,还陷入责备自己“起不了床”的坏情绪里,结果导致学习效率很低。
后来,她开始懂得,转变了一个观念“任何被浪费的时间,都是有自身的价值所在。”她觉得比起用方法管理时间,提升销量来说,懂得管理自己对时间的情绪更重要。
于是,每次她起不了床的时候,她不责备自己,而是对自己微笑地说:“睡了好觉,睡眠品质很高,今天的精神一定会更好。”
这个窍门,其实对我们来说也一样。不要总是埋怨自己,责备自己又蹉跎了时间。在尽可能用方法论提升管理时间的效果时,我们也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对过程中那些“遗憾”释怀,诸如某天起不来,或者又没忍住去见了朋友……
因为“情绪”比“焦虑、不安去做某件事情”更重要。与其在忙碌和懊悔中保持焦虑,不如轻松地笑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我觉得个人实操的鸡汤、理念真的远比书中的方法更来得吸引人。这就是这个生了五个孩子,拿下学位,还出书的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不要总觉得自己要先干事情再成家,先赚钱再生孩子,先生孩子再完成理想。
吉田穗波觉得人生苦短,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没办法一件一件事情来。只能一起做,也正因为没有时间,所以这些事情都能完成。
我写完这篇书评的时候,也希望每个阅读的人都从中收获一二,明白人生太短,没办法等你有充足的时间,一件一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