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消费品,还是超级基础设施?
倒过来看世界 5月26日
一、是消费品,还是超级基础设施?
微信有10亿用户,中国人大致有10亿部智能手机,按照每部智能手机1500元计算,这些硬件的成本大约1.5万亿。
同时,中国人每年大概要花费几千亿更新智能手机。
按照传统观念,这些智能手机是消费品,理所应当成为腾讯、阿里、百度、今日头条、美团、京东、拼多多、滴滴的免费硬件。
但这些智能手机真的只是消费品吗?
智能化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智能手机这个超级基础设施之上,有新金融、新零售、新社交、新共享出行、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 如果按照传统认知理解与发展,以上所有方向都会是科技巨头的囊中之物,实体企业的利润会不断被压缩,每个行业的就业承载不断会减少,消费能力会持续恶化,我们将深陷债务泥潭无法自拔。创新者创造的大量App将毫无价值,只会静静的躺在应用商店睡大觉,在几百万个App中,我们使用的永远是科技巨头提供的或控股的App。
按照智能手机只是消费品的认知,社会无法看到消费者为公共网络投资了超级基础设施的这个客观事实,会很自然的将股权共享视为“天上掉馅饼”的骗局,被大多数人很自然的排斥与抵触。
反之,如果社会认识到消费者提供的1.5万亿智能手机是超级生产资料,是对新生网络的投资,消费者觉得自己应该获得股权/收益权,未来就会很自然的开启。
因此,很大程度上,公共网络建设是一场认知革命。
二、如果是超级基础设施......
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智能手机是超级的基础设施,自己是所有App的投资人。
那么,消费者会很自然的要求获得这个基础设施之上衍生的平台价值——股权。
1.5万亿基础设施之上,已经衍生出的股权价值几万亿。
1.5万亿基础设施之上,有新金融、新零售、新社交、智能教育、医疗、无人驾驶、AI...... 有无限的空间。
三、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智能手机是超级基础设施.....
创新者会抢着帮助消费者打造公共网络,因为在科技巨头的框架下,他们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
中国制造也会抢着接受消费者发行的提货权的支付,否则,他们永远无法摆脱一盘散沙的状态。
消费者以1.5万亿基础设施为抵押,发行1000亿提货权,
10%(100亿)投资给创新者,创新者可以为消费者创造出价值几万亿的公共网络。
90%支付给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会获得900亿订单和收入。
倒过来看,价值几万亿的公共网络显然可以为1000亿的提货权提供充分担保。
四、金融的密码:都是!
A银行以1吨黄金(资产)为抵押,发行3000万美元。黄金和美元都是A银行的,(我们认为)是合理的。
消费者以1.5万亿的智能手机(自己持续主动更新的资产)为抵押,在自己控股的公共网络内,发行1万亿提货权。手机和提货权都是消费者的,是不是和上一个逻辑是一样的?是不是也应该是合理的?
阅读 1754
在看270